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课件全面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 “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阅读文章,把握词义
正音 孺子 rú
恻隐 cè 荑稗 tí
怵惕 Chùtì 铄 shuò 强 qiǎng
深入内心,解读课文
一、翻译学习第1、4、5、6则
二、探究学习文本内容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那“性善 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 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 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所以,我们首 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 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
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 说出一两个呢?(汶川大地震的例子)
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 人一妻一妾》的齐人,在乞食了祭祀 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 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假如 现在他要求和你结为朋友,愿意吗?
总结句: 请大家反思自身,如果对于自己的
错误有羞耻之心,面对他人的丑恶行 为有憎恶之心,说明你心中保持着 “性善”中“义”的一面。
3、孟子认为:扩大充实“仁义礼智”四端(第一 则)、“熟之”于“仁”(第四则)和不“自暴自弃” (第六则)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孟子都进行 了具体论证。主要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从孟子对这 种方法的运用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时主要用的是“喻证 法”。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们的实 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
那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
不是。他们是统一的整体。第一则中有这 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 也。”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就好像人有 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 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 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
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就说明我们已经完全 拥有了仁义礼智了吗?
请以“个性的张扬与社会的需要”为标题,写 短评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 达。”
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够,还需要“扩而充 之”。 即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的基本素质上不断
扩大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 在养孟,子使看自来己,成我为们一要位达真到正“的仁君义子礼。智”的境界,至少 要做到六个方面: ①要“扩而充之”, ②要“求”之, ③要“存之”, 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 行”, ⑤要“熟之”, ⑥要不“自暴自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学生解释“四端说”的意思
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
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 就是发端。
①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 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 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 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 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因为 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③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 9.11事件、汶川大地震逃生时,让妇 女儿童先离开;老师组织学生先离开, 自己留在最后。坐车不为老人让座。
总结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谦让便是知礼的最基本表现。
④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哥白 尼坚持真理“日心说”奉献了宝贵 的生命。
总结句: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需要我 们分辨。或许分辨它们需要突破重重阻碍, 或许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们也不能 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
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 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如果“为”,就像火开始 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 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如果 “不为”, 就如最好的五谷种子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成熟的。
总结全文
孟子告诉我们拥有了‘仁义礼智’四 种发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了“仁义 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 智”境界的潜能。问题的关键就是你有没 有去发现并挖掘这种所固有的潜能,也就 是课文中所说的“扩而充之”。如果你挖 掘了你的潜能,你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如果你自暴自弃了,你也就流入了凡庸甚 至堕入了邪恶。
作业
1.课后练习
2.不知什么时候,社会上已不再那么欣赏“沉
默是金”,取而代之的是“个性”这个词语 的风靡。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学生自然 不甘落伍,于是“你真有个性”就成了一句 很高的评价。我们在张扬自己个性的时候, 需要不需要顾及到对社会的影响?个性的张 扬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社会到底需要 张扬什么样的个性?

我 固 有
义 礼 智

孟 子
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 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 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了,那就是“人之初, 性本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 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 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 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 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