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1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1套】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配制溶液用的仪器是
A.烧杯B.酒精灯C.铁架台D.蒸发皿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CO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A.因为2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但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B.酒精C.汽油D.氯化钠
4、小华配制50g浓度为5%的KNO3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
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
5、某实验小组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和水(密度约为1g/cm3)配制5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试剂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D.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25g(约24.0mL),水的质量是25g
6、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冰、铁、碳B.氧化物:生石灰、干冰、石墨
C.溶液:矿泉水、石灰水、蒸馏水D.晶体:胆矾、氯化钠、硝酸钾
7、下列“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置换反应会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则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结晶后,一定仍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8、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
B.恒温蒸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化铜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和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
实验A,滴加水后看到U型管中________(填“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
(2)如图B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___。
②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乙易溶于水
D.从t2℃降至t1℃,甲、乙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③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________,然后过滤。
2、下表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
(1)上述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是________。
(2)要使KNO3从其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3)60℃时,用100g水配成KNO3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到10℃,析出结晶_______g。
3、研究溶液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图甲实验。
①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_。
②由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___________。
(2)图乙是A、B、C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②将t2℃时90g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A的质量为__________。
③t2℃时,若从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___(填“A”或“B”)物质的饱和溶液。
(3)按图丙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a端液面低于b端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A.水、硝酸铵B.水、氢氧化钠
C.水、氧化钙D.稀盐酸、镁
4、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或______。
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图示回答:
(1)随温度升高,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变化最大的是______(填字母)。
(2)t4℃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t4℃时,从混有C物质的A溶液中得到A物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4)t4℃时,B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g,它在反应中起___________作用。
(2)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计算该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精确到1%)。
2、现在 70g20%的硫酸铵溶液,试计算下列问题。
(1)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30g 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 硫酸铵,完全溶解,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3、某市售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
请回答:
(1)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质量为_____。
(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杀死细菌和新冠病毒。
某医院需配制0.5%的过氧乙酸2kg,需要这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计算题
为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2g 二氧化锰与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66.8g 。
(1)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2)求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5、某食用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高纯碱中碳酸钠(Na 2CO 3)的含量,现取纯碱样品12.5g ,加入150.0g 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变为158.1g .计算:
(1)反应中产生CO 2的质量.
(2)纯碱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
(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有50g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有以下三种方法,请你进行计算。
(写出计算过程)
(1)可加入多少克食盐?
(2)可蒸发多少克水?
(3)将其与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混合,需要25%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7、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
若要配制5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g ?需水多少g ?
8、食醋中含有醋酸(CH 3COOH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品牌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反应方程式:3233222CH COOH +Na CO =2CH COONa+CO +H O ,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
(1)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2)求100g该市售食醋中的醋酸的质量分数。
9、“石头纸”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大量废弃贝壳制得的。
为测定其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25.0 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观察,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克。
(2)计算“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此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空气和水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空气中 ________ 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2)如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①红磷足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燃烧产生的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3)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 ________ 性。
生活中可用 _____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t2℃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放到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2,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 ______ (填“a”或“b”)。
②M点的含义 _______ 。
③向烧杯A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 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
④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某小组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兴趣实验,发现有的同学得到蓝色溶液,有的同学得到绿色溶液。
老师提示这种现象可能与所得氯化铜溶液有关。
同学们对这个现象进行探究。
实验1:探究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
取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铜溶液各20mL置于同样的烧杯中,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箱中加热(忽略溶剂蒸发)。
待溶液温度恒定后,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表:
实验2:探究室温下氯化铜溶液的变色浓度范围
(1)室温下,称取15.4g的氯化铜固体溶于35.0g水中,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30.6%的氯化铜溶液。
(2)将上述氯化铜溶液依次加入等质量的水稀释,配制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表:
(结果与讨论)
(1)实验1中,④⑤⑥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2)根据实验1的结果可知,③⑥⑨中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3)室温下,小文将20g氯化铜固体溶于80g水中,则此溶液的颜色为______。
(4)小昕配制了一杯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铜溶液,溶液为浅蓝色,若要使此溶液由蓝向绿色转变,可进行的操作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溶液放在水浴箱中加热到70℃
B.加入适量的氯化铜固体并使之溶解
C.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拓展探究)如何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蓝色或变黄呢?
(查阅资料)
①氯化铜溶于水后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大量的Cu2+和Cl﹣。
②氯化铜溶液的颜色会随着溶液中的Cu2+与其他离子形成不同的络合离子而改变。
其中:水合铜离子[Cu(H2O)4]2+为蓝色:四氯合铜络离子[CuCl4]2﹣为黄色。
③由光学知识可知:黄色光+蓝色光=绿色光
因此,氯化铜溶液变绿的原因实际上是溶液中的[Cu(H2O)4]2+和[CuCl4]2﹣混合形成的。
(设计实验)
(5)若将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黄色,可向其中加入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1)试管②中化学方程式:____,试管②得出结论是金属活动性______。
(2)比较①③两支试管现象中______的不同,可判断出铁的活动性弱于锌。
(3)通过上述实验,仍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若增加一个如图试管④所示的实验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金属A是______,溶液B是______ 。
(4)运用“变量法”设计对比方案是某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上述实验对比观察①③两支试管判断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以外,还控制了___相同。
(5)某同学看到试管②中溶液变成蓝色后,为节约金属将铜片取出,此时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___ ,
经过思考他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该同学认为试管②中废液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他向试管中加入______进行处理,不仅消除了污染还回收了金属。
4、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进行如下两组实验。
(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l)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反思与应用)
(5)碘易溶于酒精。
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 ______ (选填“分层”或“小分层”)。
(6)“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
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与水不互溶②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