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文山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文山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目。
(22分)
大河遗梦
李存荷
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
但大河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一览无余。
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共存。
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们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
黄河,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去了威严,失去了大美,从而也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民族不竭的心泉。
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
因为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
你使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黄河,老子从你怀抱里走出,这位睿智无比的老翁,仅用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便诠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出了多少“道法自然”的真谛……黄河,庄子从你臂弯里脱出,这位枕石梦自然蝶的先哲,用外星人一样的耳朵,去闻听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天籁地音,用心灵去感悟神秘的自然,那灿若云锦了辞章,那汪洋恣四的著述,令今人读来扑朔迷离……黄河,孔子从你的波涛中荡来,这位生前四处碰壁的老头儿,当今已被世界推为十大哲人为首,一部《论语》,曾被多少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圭臬……黄河,孟子从你黄土地上站起,这位首先提出“民
贵君轻”思想的大儒,把儒家学说推上极致,使孔孟之道,历两千年誉毁而不衰……黄河,我知道,只有你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才能让李白吟出那飞霆走雷的诗句,才能让冼星海谱出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滂然沛然的乐章……
黄河,当今我们这个民族正处在历史大转型的紧要关口,我们需要黄河大米,需要黄河毛鱽,需要黄河绒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缟服的天鹅……但我们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精神王国的两大骄子——哲学与诗。
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巍峨齐高。
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巍峨齐高。
黄河,面对这个七色迷目。
五声乱耳、连空气中也瓢散着物化的浮器之气的世界,我不希望因了你的断流,而使我们这个民族的忧患意识消弥,让哲人停止思索;也不希望因为你的干涸而使诗人关闭了那催人奋袂而起的闸门……
黄河,我还知道是你的黄涛黄浪黄泥黄土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
你横向流淌北方的大野,你纵向雕刻了中国的性格。
那带剑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
你既能使“挑灯看剑”的赳赳武夫,高歌“梦回吹角连营”;也能使低呤“绿肥红瘦”的纤纤弱女,赋一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黄河,你用黄水养育出青海高原那会唱花儿的娇娃,你用黄风抽打出内蒙草原那剽悍的骑手,你用黄流冲刷出陕北那满脸都有是鱼纹皱的坚韧农夫,你用惊涛铸成山东大汉那青铜色的胸膛,你狮子般的气概,赋予军营士兵那钢铁般的神经;你一泻千里的奔放,注入我们油田铁人那地火般喷突的豪情……
哦,黄河,我历史的河,我文化的河,我心灵的河!当我们这个黄皮肤的民族正把握命运的缰绳,紧攥时代的流速,去际会新世纪的大波时,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
14.作者为什么说黄河断流“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4分)
15.概括文章共写了大河的哪几个方面,每一方面各自的内涵是什么?(9分)16.结尾处“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一句中,“断流”的含义是什么?(4分)
17.本文情感激越,又有历史的深沉感,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5分)
参考答案:
14.因为黄河断流失去了神秘,没有神秘,也就失去了现代人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
15.历史的河:黄河分娩、哺育、包容一切,激发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各种丰富的感情,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文化的河:黄河造就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圣者贤人,促生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磅礴的诗与乐章,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心灵的河:黄河是现代人心灵的栖息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不竭心泉,能激发忧患意识,促人思考,催人奋起。
16.最后一段的“断流”一语双关,既指黄河本身的干涸、断流,也暗喻处于历史大转型时期的中华民族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开放搞活的同时,民族精神的失落。
17.本文运用第二人称“你”,反复呼告、感叹;运用排比手法,直抒胸臆,情感激越;行文中引经据典,议论与描写有机结合,历史与现实相对比,再现了黄河哺育下,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超拔卓越风姿和新世纪中对新黄河精神期盼;文字华美,情辞并茂,感人深切(至少两点)。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兄弟
熙宁四年(一○七二)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
……
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淮阳)充任教授,淡泊自甘。
陈州位于国都东南七八十里,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
有时会住上七十几天。
……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
……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
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
……
兄弟二人,气质不同,形貌各异。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
……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
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
苏东坡对他弟弟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
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
……
子由说:“有一件事你知道吗?你留意过没有?一日空闲长似两日。
所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
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
”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
……
在文学风格上,也有一种差异——就犹如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东坡像威廉,子由像亨利。
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
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
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
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
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
我们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
……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元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
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
孟子在自己本身觉察到有此力量,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
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遭遇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
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往往他宁愿保持他的英雄本色。
所以他内心中的冲突总不会太大的。
他那伟大的天才不断自由流露而一发不可抑制。
正是:
猿吟鹤唳本无意,
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与其弟弟子由及家人共度中秋。
……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决定送兄长至颍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颍州……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颍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
……
1.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这句话形象地突出了苏东坡好辩、喜欢不顾后果发议论的特点。
B.“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中的“幻想状”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苏东坡天真的一面。
C.“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一句中的“这”指亨利·詹姆斯的心理推理小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D.文章第一节巧妙地借情况介绍将两兄弟性格进行了对比,这样不仅突出了两人的不同性格,更为下文作了铺垫。
2.两兄弟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两兄弟分别像文中提到的哪一位西方作家?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两兄弟各有什么样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苏东坡性格中“闲不住”的特性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 (1)外貌、性格、文学才华。
(2)东坡像威廉,子由像亨利。
(3)相对而言,东坡没有把他的全部才气倾注到文学创作上,而更多地关注时事;子由虽然才华不敌东坡,但是他专注于一类文章而成大家。
3. (1)子由沉稳实际,恬淡沉静,才华不及东坡;东坡开朗天真,直言无隐,才华出众。
(2)作者高度肯定了苏东坡“闲不住”的性格,认为那是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1.“心理推理小说”无中生有。
原材料只说“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
“这”应指代威廉把写小说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亨利在小说天地中注入人性的思想和观察。
2.根据“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和“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
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就可以得出答案。
3.从全文中整合答案即可。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
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
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
那天饭钱应该是79.8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
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
他说,不对吧。
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
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
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元。
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
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
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
当晚就跟他分手了。
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
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
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
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
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
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
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
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
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
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
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
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
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
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
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
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
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
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
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
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
算错了。
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
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
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
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
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
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
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
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
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
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
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
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
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
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
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
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2)小说第⑦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
(6分)
(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6分)
(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你从这个人物
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参考答案:
(1)A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不准确;D 项,小说并无肖像和环境描写;E项,本篇小说的主旨是启发人们思考情商的重要性,而不是“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2)答: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
②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
(3)答: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④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
(4)答: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
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
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
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
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
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公当为彼,不得为此。
”从史常耸听喘汗。
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从事,空一府往争之。
从史虽羞,退益甚。
君泣语其徒曰:“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
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会宰相李公镇扬州,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
从史读诏,曰:“是故舍我而从人耶!”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
上曰:“吾知之矣。
”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
分司东都。
诏始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
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
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
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从史送阙下,数以违命,流于日南。
遂诏赠君尚书司勋员外郎,盖用尝欲以命君者信其志。
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
始举进士第,自金吾卫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军。
军帅死,从史自其军诸将代为帅,请君曰:“从史起此军行伍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公苟留,唯公之所欲为。
”君不得已,留一岁,再奏自监察御史至殿中侍御史。
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后不听信,恶益闻。
君弃去,遂
败。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食伎乐之燕不与与:参与
B.数以违命,流于日南数:列举
C.唯公之所欲为唯:希望
D.后不听信,恶益闻闻:传布
9.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孔戡“声望高”的一组是
①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②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③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
④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
⑤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⑥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规劝卢从史,孔戡曾让整个节度使府的僚属都去劝谏,卢从史虽然当时羞惭,但等众人退下后,不忠之言却更加厉害,孔戡于是借口生病退隐而去。
B.孔戡命运不济,虽被皇上任命为尚书司勋员外郎,但因卢从史多次向朝廷奏章诬告,一直未能到任,后来在临汝进餐时猝然而死,享年五十七岁。
C.孔戡从进士出身进而辅佐昭义军,前任军帅死后,经代理军帅卢从史苦苦挽留而做他的辅臣,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道义,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D.卢从史原为一般将领,后为昭义节度使,他起初很重视孔戡,曾一年中两次上奏为孔戡升官,但后来不听孔戡规劝,导致最终的失败。
23分)
11.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
(5分)
(2)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
(5分)
参考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8.C(唯:听凭)
9.B(排除①⑤⑥)
10. B(皇上是在孔戡死后追任他为尚书司勋员外郎的)
(23分)
11.(1)(5分)卢从史做不合法度的事,孔戡暗中劝谏,如果卢从史不听从,孔戡就在集会上无所顾忌地发言指责他。
(“为不法”“阴争”“肆(译为
“放肆、放纵、任意”,翻译成“当众”不给分)言”“折(责难,指责)”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5分)孔戡对坚持道义好像有偏好,奋勇而不瞻前顾后,面对财利,却畏惧躲避像懦夫的样子。
(“于”“嗜欲”“则”“如怯夫然”各1分,语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昭义节度使卢从史有一位贤明的辅臣孔戡,字君胜。
卢从史有不合法度之举,孔戡暗中劝谏,如果卢从史不听从,孔戡就在集会上无所顾忌地发言指责他。
卢从史感到羞辱,脸红到脖子根,低头屏气,不敢回应一句话,马上更改命令、修改文书词句的情况前后累计有几十次。
闲暇时就和卢从史谈论自古以来的君臣父子之道,行顺就能享大福,行逆就危险屈辱甚至遭杀戮,说:“您应当那样做,而不能这样做。
”卢从史常常听得害怕而喘气流汗。
过了五六年,卢从史更加骄横,有不忠之语,孔戡规劝,他没有悔改之色,孔戡就让整个节度使府的僚属都去劝谏。
卢从史虽然当时羞惭,但等众人退下后,不忠之言却更加厉害。
孔戡哭着对那些人说:“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不能再做什么了!”于是,借口生病告辞离开,隐居在洛阳城东面,有酒食歌舞的宴饮也不参加。
这时,天下人都认为他贤明,谈到应该被皇帝重用的士人时,都说“孔戡”。
恰逢宰相李吉甫镇守扬州,首先奏请起用孔戡,孔戡还是隐居不应诏。
卢从史看了诏书说:“这是故意舍弃我而去侍奉别人啊!”就捏造罪名向君王告发孔戡在军中有不法之事。
皇上说:“我知道了。
”卢从史三次向朝廷上奏章,才改任孔戡为卫尉丞,分管东都洛阳。
诏书刚下,门下省属官吕元膺把起草好的诏书驳回,皇上让人对吕元膺说:“我难道不了解孔戡吗?将会任用他的。
”
第二年正月,将到临汝县温泉洗浴,正月十一日,刚到临汝进餐时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七岁。
公卿士大夫在朝堂上祭奠,无官职的士人在家中祭奠。
孔戡死后九十六天,皇上下诏把卢从史绑送京城,历数他违背朝命的罪行,流放到日南郡。
皇上于是下诏追赠孔戡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大概是想用曾经拟任命的职位伸张他的志愿。
孔戡对坚持道义好像有偏好,奋勇而不瞻前顾后,面对名利却畏惧躲避像个懦夫。
刚中举时,从金吾卫录事做到大理评事,辅佐昭义节度使李长荣。
后李长荣死,卢从史以一般将领代理为节度使,请求孔戡说:“我由一般将士出身,在幕府中只有你没有丝毫私人纠葛。
如果你留下来,你想做什么都任随你。
”孔戡没办法,留任一年,卢从史两次奏迁其官,从监察御史升至殿中侍御史。
卢从史起初听从采用孔戡的话,得以不败;后来不再听从相信他,恶名日益传布。
孔戡弃他而去,就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