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一、典例引领
人类在与环境的长期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只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D.环境观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始终
1.D 2.B [第1题,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环境观不仅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第2题,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日趋强烈,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碳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A 4.C [第3题,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秸秆和薪柴的比重过大,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第4题,“低碳经济”倡导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提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的排放,以追求绿色GDP。
]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许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5~6题。
5.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大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6.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5.C 6.C [第5题,从定义中的“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大到最大限度”可知,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
第6题,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范畴;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范畴;增加绿地面积、预防和治理污染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范畴。
]
二、考点透析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
(1)概念: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
它是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功能:环境观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比较
(1)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对立的观点,人类试图征服自然。
(2)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它的含义是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特别提醒] 传统环境观的核心思想是“征服自然”,人类试图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而新环境观的核心思想是人地协调。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
3.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
三、题组训练
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青海同德县的世界最大的百年古柽柳林,生长在黄河滩地上,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片存在了几百年的柽柳林生态系统,树高、树粗、树龄,还有分布高度都是世界第一。
然而,到2018年底,建设中的羊曲水电站大坝落成后,这片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野生古柽柳林将全部被淹没在水库中。
工程投资方提出了移植保护方案,遭到专家们的明确反对。
请你推测工程投资方与专家方各自的理由。
【答案】
工程方:水后水库周边环境改善,会形成更好的柽柳林;将大树移植到更优越的环境中,柽柳生长的会更好。
专家方:可以移植大树,但无法移植整个生态系统;大树移植成活率低;百年古柽柳林是世界唯一的高原柽柳林生态系统,科研价值高。
【解析】
可以推测工程方简单地从单个特种考虑,没有考虑大的环境和整个生态系统,专家会从整个生态系统进行考虑,联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思考。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喜食小鱼小虾、昆虫及幼虫等,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鲜美异常,营养价值甚高。
就是这种美食,在国外居然泛滥成灾,已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了,尤其是在西欧和北美。
简要分析大闸蟹在西欧、北美五大湖泛滥成灾的原因。
【答案】
食物饵料丰富,有利于大闸蟹的大量繁殖;缺乏自然天敌的制约;当地人不喜欢食用;水利工程发达,各大水系彼此相通,大闸蟹迁移扩张迅速;当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较为严格。
【解析】
大闸蟹在西欧、北美五大湖泛滥成灾的原因分析从西欧和北美有利于大闸蟹生存的环境角度分析。
具体有西欧、北美食物饵料丰富,有利于大闸蟹的大量繁殖;缺乏自然天敌的制约;水利工程发达,各大水系彼此相通,大闸蟹迁移扩张迅速等的自然环境。
当地人不喜欢食用和当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较为严格的社会环境。
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
目前,生态浮床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整治工程中。
生态浮床是将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进行水质修复的技术。
下图示意生态浮床构造。
简述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水质修复的基本原理并指出浮床还有哪些生态功能。
【答案】
有利影响:方便游客之间的联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相关景区旅游;通过游客“自拍晒照”宣传相关景区,提高景区知名度。
基本条件:较多的休闲时间可以旅游;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强烈的旅游动机。
【解析】
根据生态浮床构造图,可知浮床上的植物吸附水中营养物质,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浮床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生态浮床增加鸟类及鱼类生存空间,削减风速,浮床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提供栖息地、削减波浪、保护湖岸、美化环境等功能。
4.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解析】
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捕捞,影响鱼类繁殖。
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河湖湿地减少,影响鱼类产卵。
水体污染,影响鱼类生长。
保护措施是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
保护湿地,保护鱼类的繁殖环境。
治理河流污染。
人工孵化、放养鱼苗,增加鱼类数量等。
5.材料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太湖开始围网养殖大闸蟹。
“好水养好蟹”,随着
太湖大闸蟹声名鹊起,养殖户为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不断扩大围网面积进行高密度养殖,太湖养蟹最多时围网面积达20.43万亩。
高密度围网养蟹导致了湖泊底部的水草剧减,围网区更无水草生长。
人为投饵和控制病害是湖泊围网养殖快速提高水产品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投喂的饵料通常有30%以上未被鱼类摄食。
环保部门监测表明,太湖高密度围网养殖区水质已经严重恶化,直接威胁着湖区生态环境与供水安全。
按照国务院及江苏省相关规定,将在2020年前全面取缔太湖网围养殖,恢复湖区原有生态面貌。
下图为太湖养殖户在围网区进行日常管理。
简述太湖高密度围网养殖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过度养殖使水草减少,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养殖过程中未利用的饵料增多加速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病害的过程中投放药物,加剧了水污染,蟹类排泄物增多,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户日常管事中的生活垃圾,渔船漏油等污染增多,引起水质下降。
【解析】
高密度围网养殖导致水质恶化从养殖投放饵料、药物、网箱及人、蟹类排泄物、生活垃圾等影响水的自净力,加剧富营养化、加剧污染等方面说明;高密度围网养蟹导致了湖泊底部的水草剧减,围网区更无水草生长,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养殖过程中未利用的饵料增多,加速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病害的过程中投放药物,加剧了水污染;蟹类排泄物增多,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户日常管事中的生活垃圾、渔船漏油等污染增多,引起水质下降。
6.秦岭北麓的某县沿山一带,分布着3000多家石渣开采企业。
由于盲目无序发
展,“牛皮癣”一样被开采过的秃岭随处可见。
为了美化光山秃岭,当地相关部门在裸露的山体上喷洒绿油漆。
这种“绿化”模式作为先进经验在多地推广,为增强油漆的附着效果和延长保绿时间,各地竞相研究在油漆中加入多种化学添加剂。
简述用油漆刷绿荒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恢复荒山植被的合理措施。
【答案】
影响:造成土地、水、空气污染;释放毒素,影响生物生长、繁殖;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困难。
措施:以生物措施为主,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种植相结合;堆土覆盖岩面,用以保水保湿,利于植物成活;编织草帘、草网遮盖,既能遮阳保湿,又能增加有机质,利于植被恢复。
【解析】
为增强油漆的附着效果和延长保绿时间,各地竞相研究在油漆中加入多种化学添加剂。
用油漆刷绿荒山不利影响是造成土地、水、空气污染。
化学添加剂释放毒素,影响生物生长、繁殖。
刷漆后,生物难以着生,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困难。
恢复荒山植被的措施,应以生物措施为主,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种植相结合。
可以堆土覆盖岩面,用以保水保湿,利于植物成活。
编织草帘、草网遮盖,既能遮阳保湿,又能增加有机质,利于植被恢复。
7.中国大闸蟹早在 1900 年通过商船的压舱水从中国“移民”到欧洲。
鲜活的大闸蟹是中国人餐桌上的“超级美味”,但在欧洲许多国家却不食用或少食用,而且这种“什么都吃”的八脚猛士开始在欧陆江河横行,对本土物种构成严重的生存威胁。
欧洲媒体把大闸蟹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而大加讨伐。
但是近年来,许多欧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闸蟹不再泛滥成灾。
说明大闸蟹在欧洲许多国家泛滥成灾的原因并推测当地为抑制大闸蟹泛滥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
原因: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外来物种,本地缺少天敌;欧洲人很少食用大闸蟹。
措施:捕捞大闸蟹加工成动物饲料;鼓励人们食用大闸蟹;捕捞后卖给华人餐
馆。
8.下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变化特点: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解析】
【详解】考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据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可知,空间变化情况,京津冀地区指数较高,珠三角地区指数较低,说明北方较高,南方较低;主要原因是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从季节分配来看,冬季指数较高,夏季指数较低,说明冬高夏低;形成该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