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ρ=1.84 g·cm-3)配制240 mL 1.84 mol·L -1稀硫酸,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蒸馏水缓慢注入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至冷却
B.必需的定量仪器有100 mL量筒、250 mL容量瓶和托盘天平
C.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25.0 mL
D.先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将量好的浓硫酸注入容量瓶,加水定容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A错误;该实验不需要托盘平天,B错误;根据溶质质量不变知,配制该稀硫酸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为V=250×10-3L×1.84 mol·L-1×98 g·mol-1
1.84 g·cm-3×98%
=25.0 mL,C正确;不能在容
量瓶里溶解和稀释浓硫酸,在烧杯里稀释并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最后加水定容,D错误。

答案:C
2.在t℃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g·mL -1,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有NH+
4的物质的量是
b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w=a
ρV-a
×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1 000a
35V
mol·L-1
C.溶液中c(OH -)=1 000b
V
mol·L-1+c(H+)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 mL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解析:氨水中溶质为氨气,该溶液的密度为ρg·mL-1体积为V mL,所以溶液质量为
ρV g,溶质氨气的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g
ρV g ×100%=
a
ρV
×100%,故A错误;a g
NH3的物质的量为a
17 mol,溶液体积为V mL,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7
mol
V×10-3 L

1 000a
17V
mol·L-1,故B不正确;V mL饱和溶液中c(OH-)=c(H+)+c(NH+4)=c(H+)+1 000b
V
mol·L
-1,C正确;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仍为a g,因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等体积的水的质量比氨水的大,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2ρV g,所以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故D不正确。

答案:C
3.在100 mL、18.5 mol/L的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33.6 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pH=1,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被还原的硫酸为1.8 mol
B.反应中一共消耗97.5 g Zn
C.反应生成的SO2气体是1.5 mol
D.反应中共转移4 mol电子
解析:反应前浓硫酸中含有1.85 mol H2SO4,反应后剩余0.05 mol H2SO4,反应一共消耗1.8 mol H2SO4。

反应生成的气体为1.5 mol,应是SO2和H2的混合物。

设气体中S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x+y=1.5 mol,2x+y=1.8 mol,解得x=0.3 mol,y=1.2 mol。

反应中生成的SO2气体是0.3 mol,被还原的硫酸为0.3 mol;一共消耗1.5 mol Zn,质量为97.5 g;共转移3 mol电子。

答案:B
4.2015·长沙模拟硫酸铜水溶液呈酸性,属保护性无机杀菌剂,对人畜比较安全,其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尔多液”。

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0 mol/L的硫酸铜溶液,则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和称取溶质的质量分别为( )
A.480 mL容量瓶,称取7.68 g硫酸铜
B.480 mL容量瓶,称取12.0 g胆矾
C.500 mL容量瓶,称取8.00 g硫酸铜
D.500 mL容量瓶,称取12.5 g胆矾
解析:由于容量瓶的规格中没有480 mL,只能选择略大于所需溶液体积规格的容量瓶(即500 mL容量瓶),计算溶质的质量时按500 mL溶液计算,还要注意托盘天平的读数:保留一位小数。

所以应选择500 mL容量瓶,称取8.0 g硫酸铜或12.5 g胆矾。

答案:D
5.现有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混合气体2.24 L,用100 m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吸收生成正盐。

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不可能是( )
A.1.2 mol·L-1 B.1.5 mol·L-1
C.1.8 mol·L-1 D.2.5 mol·L-1
解析: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1 mol,若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则消耗氢氧化钠为0.2 mol;若气体全部为氯化氢,则消耗氢氧化钠为0.1 mol。

所以,1 mol·L-1<c(NaOH)<2 mol·L -1。

故本题选D。

答案:D
6.某溶液中仅含有Na+、Mg2+、SO2-4、Cl-四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比为c(Na+)c(Mg2+)c(Cl-)=355,若Na+浓度为3 mol·L-1,则SO2-
4的浓度为( ) A.2 mol·L-1 B.3 mol·L-1
C.4 mol·L-1 D.8 mol·L-1
解析:溶液中c(Na+)、c(Mg2+)、c(Cl-)分别为3 mol·L-1、5 mol·L-1、5 mol·L-1,依据电荷守恒:c(Na+)+2c(Mg2+)=c(Cl-)+2c(SO2-4),可知C正确。

答案:C
7.2015·甘肃三模把a L硫酸铵和硝酸铵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需用b mol烧碱刚好把氨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反应恰好消耗c mol BaCl2。

原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b-2c
a
mol·L-1 B.
2b-c
a
mol·L-1
C.2b-2c
a
mol·L-1 D.
2b-4c
a
mol·L-1
解析:由题意得,原溶液中NH+4的物质的量为2b mol,SO2-4的物质的量为2c mol,根据
电荷守恒得NO-3的物质的量为(2b-4c)mol,所以原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b-4c
a
mol·L-1,故选D。

答案:D
8.2015·长沙模拟在20 ℃、1个大气压下,将三个分别盛满氨气、氯化氢、二氧化氮的等容积烧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当水进入烧瓶中,并使气体充分溶解后(假设烧瓶中的溶液不向外扩散),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 1 B.33 2
C .12 3
D .11 2
解析:设烧瓶容积为V L,20 ℃、1个大气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 m L/mol 。

氨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水全部充满烧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V /V m V =1
V m
(mol/L),而NO 2与水反应:3NO 2+H 2O===2HNO 3+NO ,水充满烧瓶的23,所得溶液中HNO 3的物质的量为2V
3V m (mol),
物质的量浓度为2V 3V m ÷2V 3=1
V m
(mol/L),A 对。

答案:A
9.2015·郑州模拟需要配制500 mL 0.5 mol·L -1
氢氧化钠溶液,经测定实际氢氧
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45 mol·L -1。

可能原因是( )
A .定容时溶液没有冷却至室温
B .容量瓶没有烘干
C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砝码放反了
D .定容时仰视读数
解析: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则浓度偏高,A 错误;容量瓶没有烘干,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没有影响,B 错误;本实验需称量10 g 氢氧化钠固体,不用游码,砝码放反对结果没有影响,C 错误;定容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实际体积,即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D 正确。

答案:D 10.
2015·银川模拟把V L 含有MgSO 4和K 2SO 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 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A .(b -a )/V mol·L -1
B .(2b -a )/V mol·L -1
C .2(b -a )/V mol·L -1
D .2(2b -a )/V mol·L -1
解析:由离子方程式:2OH -
+Mg 2+
===Mg(OH)2↓可知,OH -
为a mol ,则Mg 2+
为a /2mol ,MgSO 4为a /2 mol ;由离子方程式:SO 2-
4+Ba 2+
===BaSO 4↓可知,Ba 2+
为b mol ,SO 2-
4为b mol ,MgSO 4和K 2SO 4共b mol ,则K 2SO 4为(b -a /2) mol ,其含有的K +
为(b -a /2) mol×2=(2b -a ) mol ;原混合溶液中的K +
为2×(2b -a ) mol ;所以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22b -a
V
mol·L -1。

答案:D 11.
2015·宿州模拟V mL Al 2(SO 4)3溶液中含有Al 3+ a g(不考虑水解),取0.5 V mL
溶液稀释到8V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SO 2-
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25a 9V
mol·L -1
B.125a 18V mol·L -1
C.
125a 36V
mol·L -1
D.125a 54V
mol·L -1 解析:V mL 溶液中含有Al 3+ a g ,则含有SO 2-4 3a 54
mol ,取0.5V mL 溶液稀释到8V mL ,
则SO 2-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a 54×12 mol 8×10-3
V L

125a
36V
mol·L -1。

答案:C
12.质量分数为n 的NaOH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 -1
,加热蒸发水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n 。

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 mol·L -1
,则a 与b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2a
B .a =2b
C .b >2a
D .b >2a
解析:设蒸发前溶液的质量为m ,密度为ρ,蒸发后溶液的质量为m ′,密度为ρ′。

由题意可知m =2m ′,ρ′>ρ。

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可得m
ρ×a =m ′
ρ′
×b ,则b =
m
m ′×ρ′ρa =2a ×ρ′ρ
>2a 。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3.(12分)某学生欲配制6.0 mol·L -1
的H 2SO 4 1 000 mL ,实验室有三种不同浓度的硫酸:①480 mL 0.5 mol·L -1
的硫酸;②150 mL 25%的硫酸(ρ=1.18 g·mL -1
);③足量的
18 mol·L
-1
的硫酸。

有三种规格的容量瓶:250 mL 、500 mL 、1 000 mL 。

老师要求把①②
两种硫酸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③来补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25%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1
(保留1位小数)。

(2)配制该硫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__________mL 。

(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B 、D 补充完整。

A .将①②两溶液全部在烧杯中混合均匀;
B .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18 mol·L -1
的浓硫酸________mL ,沿玻璃棒倒入上述混合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C .将混合均匀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振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 处;
F .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G.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4)如果省略操作
D,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
影响”)。

(5)进行操作C前还需注意________。

解析:(1)25%硫酸浓度
c=150 mL×1.18 g·mL-1×25%
98 g·mol-1
÷0.15 L=3.0 mol·L-1。

(2)要配制6.0 mol·L-1的H2SO4溶液1 000 mL,则要选1 000 mL的容量瓶。

(3)所需的18 mol·L-1的浓硫酸的体积为6.0×1-0.48×0.5-3.0×0.15mol
18 mol·L-1

0.295 L。

(4)若不洗涤会使溶质损失,则配制的溶液浓度会偏小。

答案:(1)3.0 (2)1 000 (3)295 用适量的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4)偏小(5)将稀释后的硫酸冷却
14.(14分)2015·安庆期末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
溶液的密度/g· cm-3
硫酸c1ρ1
氨水c2ρ2
11
(2)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3)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 l·L-1的氨水与1
5
c2mol·L-1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
密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ρ2g·cm-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______35
c 2 mol·L -1
(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析:(1)设硫酸的体积为1 L ,则w (H 2SO 4)=
1×c 1×981×103
×ρ1×100%=9.8c 1
ρ1
%。

(2)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则浓度变为c 1
2 mol·L -1。

(3)根据图像可知,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则c 2 mol·L -1
氨水的密度小于15
c 2 mol·L
-1
氨水的密度,等质量时,15
c 2 mol·L -1氨水的体积小于c 2 mol·L -1
氨水的体积。

两者混合
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一定比ρ2大,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趋近于体积大者,故大于3
5c 2
mol·L -1。

答案:(1)9.8c 1
ρ1
% (2)c 1/2 (3)大于 大于
15.(12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 和40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 和32 g D ,则C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 和1 mol Mg 分别投入到两杯体积3 L 浓度1 mol/L 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 和b ,则溶液a 和b 的质量关系为m a ________m b (填“<”“>”或“=”)。

(3)下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9 g·cm
-3
HCl 的质量分数:36.5%
①该浓盐酸中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

②标准状况下,1.00 L 水(密度:1.00 g·cm -3
)吸收________L 的HCl 可制得上述浓盐酸。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C 的质量是24 g +40 g -32 g =32 g ,所以C 的摩尔质量是32 g÷0.4 mol=80 g/mol 。

(2)1 mol 钠生成0.5 mol 氢气,溶液质量增加23 g -1 g =22 g ;镁在盐酸的反应中是不足的,生成氢气是1 mol ,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是24 g -2 g =22 g ,所以溶液的质量是相等的。

(3)①根据c =
1 000ρω
M
可知,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 =
1 000×1.19×36.5%
36.5
mol/L=11.9 mol/L。

②设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x mol,则溶液的质量是(1 000+36.5x)g,则溶液的体积是
1 000+36.5x g 1.19 g/ml ,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1.19x
1 000+36.5 x
×1 000=11.9,解得
x≈15.75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5.75 mol×22.4 L/mol≈353 L。

答案:(1)80 g/mol (2)=(3)①11.9②353
16.(14分)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

为检测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 kg 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
(1)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________;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

(2)写出甲方案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方案第②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取样品w g,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 00 mol·L-1 I2溶液V mL,则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是____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样品中亚硫酸盐与稀硫酸作用生成SO2,通入N2可将生成的SO2全部赶出,因此气体A的主要成分为SO2、N2;为防止暴沸,可向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2)H2O2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H2SO4,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2H++SO2-4。

(3)润洗滴定管的方法是倾斜转动滴定管,用少量待装液体润洗滴定管全部内壁,然后从滴定管尖嘴放出液体,重复操作2~3次。

(4)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不会影响SO2的吸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5)在方案乙中用I2滴定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SO2-3+I2+H2O===SO2-4+2I-+2H+,由“S”守恒知w g样品中,m(SO2)=6.4×10-4V g,故1 kg样品中含有SO2的质量为6.4×10
-4V g÷w g×1 000 g=0.64V
w
g。

答案:(1)SO2和N2碎瓷片(或沸石) 使产生的SO2全部逸出
(2)H2O2+SO2===2H++SO2-4
(3)向滴定管内注入少量标准液,倾斜转动滴定管润洗全部内壁后从尖嘴放出液体,重复操作2~3次
(4)无影响
(5)0.64V
w vu&27561 6BA9 殩30686 77DE 矞37915 941B 鐛26221 666D 晭 h21310 533E 匾830602 778A 瞊 20055 4E57 乗36937 9049 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