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圆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育
曲靖市第二中学叶芳艳
《普通髙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生物学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 责任等。
社会责任素养是指运用生物学知识,参与个人与 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现实生 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具体表现:运用所学的 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生物学议题作出合理 的解释;形成生态环保理念;健康地生活,主动宣传相关 知识;开展科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等。
社会责任是生物 学德育的价值追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之一。
笔者以《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和《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中的“与社会联系”和“科学- 技术•社会”栏目为例,探究如何利用其培养学生的社会 责任素养。
一、
栏目内容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稳态 与调节》和《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主要讲 述稳态和环境的理论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健康、 生态保护、经济活动紧密联系。
生活实际和生产是生物学 的渊源和归宿,教师要精心筛选材料,让生产和生活走进 生物学课堂,并回到现实中去,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从 而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与社会联系”和“科学•技 术•社会”栏目内容与教学建议表(见下瓦)对这两册教材 中的“与社会联系”和“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的德育因 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教学建议。
分析建议表可知,“与社会联系”和“科学•技术•社 会”意在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社会 责任素养。
编写特色是具有丰富的关注学生健康生活的 素材。
教师利用这些素材能够指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 理念,并使其积极主动地向他人宣传有关健康的知识,推
动构建健康中国。
二、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育 策略
1. 创设社会情境,增强生态理念
生物学课程改革倡导要将生物学知识融人生产和生 活情境当中。
许多社会热点问题与生物学知识相关,教师 应当对这些素材进行深加工,凝练问题,把社会责任素养 置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让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讨论和解 决社会情景中的问题,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 理解,又能体现生物学的人性关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教材《生物学•选择性必修 2•生物与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教师 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赛罕坝植被的时空变化,再结合世
界热点话题—库布齐沙漠治理的“中国方案”,创设
社会情境。
设置问题: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及其危害?治 理土地沙漠化的方法有哪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承担环 保责任?
2. 创设生活情境,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重 要条件。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 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让学 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和思索,帮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 同时,形成热爱生命和健康生活的态度。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 传染病知识,让学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并能向他人 宣传相关知识。
又如,教师可借运动员使用激素提高运动 成绩的实例引人激素的知识;结合学生在炎热夏天锻炼 身体出现的状况作为导人,带领学生学习个人稳态的重
20 焱1 •中学教师
2020.12
教学方圆
“与社会联系”和"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内容与教学建议表
页码教材内容渗透内容教学建议《生物选修1》P10夏季高温中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现场体验
《生物选修1》P40脑机接口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情境
〈〈生物选修1》P52糖尿病的类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资料分析
《生物选修1》P56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创设情境
《生物选修1》P76流行性感冒及其预防爱护环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创设情境
《生物选修1》P81HIV与艾滋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创设情境
《生物选修1》P94顶端优势在农业上的利用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实践活动
《生物选修1》P102生长调节剂的管理形成生态环保理念资料分析
《生物选修1》P109调控花期创造美好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践活动
《生物选修2》P4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关注社会议题,作出合理解释调查
《生物选修2》P28立体农业解决农业生产问题设计方案
《生物选修2》P53黄石公园灭狼与引狼的启示形成生态环保理念资料分析
《生物选修2》P63碳循环问题形成生态环保理念实践调查
《生物选修2》P89赛罕坝植被的时空变化形成生态环保理念实践调查
《生物选修2》P97关注生态伦理道德关注社会议题,作出合理解释资料分析
《生物选修2》P111前景广阔的沼气工程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资料分析
要性,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3.开展实践活动,践行社会责任
生物学实践活动是将社会责任“意识”上升到“行为”的最佳路径。
教师要善于结合生物学问题和本地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和社会,组织好实践活动,让学生展现责 任与担当,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参 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某地区的 碳排放调查活动。
具体任务包括:测量二氧化碳的通量; 明确收支;利用生物学知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加 二氧化碳的固定;从我做起,节能减排,减少空气污染等。
在实践前,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温室 效应的危害,明确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手段,制定调査碳循 环的实施方案等。
实践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完成方案,得出科学结论;实践后,重在提出解决环保方案,宣传并 付诸实际行动等。
学生亲自躬行实践活动,在树立生态意识 的同时,养成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习惯。
总之,把社会责任素养置于社会和生活情境之下,践 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既能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 实用价值,又能让学生体验到生物学的人文关怀,将所学 知识上升为德行,提升社会责任素养。
◊责任编辑邱艳〇
Journal of Yunnan Education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