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产业关联《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希曼认为,后向连锁一般比前向连锁更重要。根据这种认识,他提出了所谓的“有 效投资系列”,其中心思想是优先发展后向关联效应大的产业部门,从需求方面形成 压力,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27.3 产业波及效果
27.3.1 生产诱发系数与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生产诱发系数是用来测算各产业部门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对生产的诱导
.69
.60
5.运输设备
.20
.60
24.煤炭加工
.67
.63
7.机械
.28
.51
11.橡胶制品
.48
.51
15.木材及木材制品
.38
.61
12.纺织
.57
.69
14.非金属矿物制品 10.其他制造业
Ⅳ.最终需求型初级产品 A.物品
.30
.47
9.印刷及出版
.46
.49
.20
.43
Ⅰ.中间投入型初级产品
Xj
(j=1,2,…,n)
(27-2)
式中:LB(j)是产业后向关联指数;Xj是产业j的总产值;xij是产业i对产业j提供的中间 投入。
这种办法只能测算直接关联效应,不能测算某一部门供给和需求对其他产业部门的间
接影响。用上述测算公式计算出的关联效应组合成一个系数矩阵,就是产业直接关联
系数矩阵。
最终需求 Ⅲ.最终需求型制造业产品
27.3.3 产业 波及 效果 分析 应用
特定需求的波及效果分析 特定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价格波及效果分析
3.价格波及效果分析
(1)价格波及效果分析的含义。
价格波及效果是指某一产业或某些产业产品价格的变动对其他产业产品价格
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2)某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影响的分析。
第27章 产业关联
27.1 产业间关联关系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联系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其投入既可以是有形投 入,也可以是无形投入。三次产业间及各产业部门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互为市场 ,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产业关联理论主要是说明生产技术和工艺具有相似、连续 性的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27.2.2 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1.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其他所有产业的生产发生 相应变化的程度。它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 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 产提供的产出量。它是衡量某产业前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也称为前 向关联系数。
ΔPn
=
bnn bn2
bnn
︙
bn(n−1)
ΔPn
(27-9)
bnn
式中:(an1,an2,…,ann)TΔPn表示第n个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ΔPn后, 对另外(n-1)个产业部门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再乘以(I-A)-1表示该产业
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对另外(n-1)个产业部门产品价格的全部直接和间接影响。
27.2.1 直接前向关联效应与直接后向关联效应
直接前向关联效应的测算公式为:
n
∑ xij
LF(j)
=
i=1
Xj
(i=1,2,…,n)
(27-1)
式中:LF(j)是产业前向关联指数;Xj是产业j的总产值;xij是产业i对产业j提供的中间 投入。
直接后向关联效应的测算公式为:
n
∑ xij
LB(j)
=
i=1
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合计:
QiL =
ZiL
n
(i,L=1,2,…,n)
(27-6)
∑ ZiL
L=1
式中:QiL为第i产业部门生产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依赖度;ZiL为第i产业部门对最终需求L项目
的生产诱发额。
27.3.2 综合就业系数与综合资本系数
1.综合就业系数 综合就业系数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顺利进行需要在本 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的总和是多少。其公式为: 某产业部门的综合就业系数=某产业部门就业系数×逆阵系数 (27-7) 式中:某产业部门就业系数=该产业就业人数/该产业的生产总值。 2.综合资本系数 综合资本系数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顺利进行需要在本 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投入的资本总和是多少。 某产业部门的综合资本系数=某产业部门资本系数×逆阵系数 (27-8) 式中:某产业部门资本系数=该产业资本量/该产业的生产总值。
假设第n个产业部门的产品价格变动为ΔPn,计算其对另外(n-1)个产业部 门的产品价格的全面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ΔP1
1 − a11 −a12 …
ΔP2 ︙
=
−a21 ︙
1 − a22 … ︙︙
−a1n −a2n
︙
−1 an1
an2 ︙
ΔPn
ΔPn
−an1 −an2 … 1 − ann
ann
bn1
ΔP1 ΔP2 ︙
程度。由生产诱发系数组成的生产诱发系数矩阵,可以揭示一国最终需求项目诱导各个产业部
门作用的程度。
某产业部门的生产诱发系数等于该产业的各种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需
求项目和:
WiL=YZiiLL (i,L=1,2,…,n)
(27-5)
式中:WiL为第i产业部门的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系数;ZiL=(I-A)-1XiL,ZiL为第i产业部
27.1.1产业间关联关系的内容
产业间产品和服务关联 产业间就业关联 产业间技术关联 产业间价格关联 产业间投资关联
27.1.2产业间关联方式的类型
产业间的基本联系方式
产业间的单向联系和多向循环联系
产业间的顺向联系与逆向联系
产业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27.2 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的关联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作为投入产出表的 直接分配系数的横向合计,说明一个产业在产业方向上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二是通过需求联 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作为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纵向合计,表明一个产业投入 方面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某产业逆阵横行系数均值 全部产业逆阵横行系数均值的平均
(27-3)
2.影响力系数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全部某产产业业逆阵逆阵纵纵列系列系数数均值均值的平均 (27-4) 影响力系数指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该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 化的程度。它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 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它是衡量产业后向联系广度和深 度的指标,也称为后向关联系数。
从对17个大类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排序中可以看出,感应度系数最大 的是机械设备制造业。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高,说明该行业通过产 出对其他行业规模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该行业的市场需求较大,由 此通过产业关联,对其他行业的供给增加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
从17个大类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排序中可以看出,影响力系数最大的是金属产品 制造业。该产业影响力系数大,说明该产业在投入环节对其他产业产生关联作 用,也说明其他产业的规模增加更多地需要金属产品制造业的产出增加。从排 序中可以看出,中国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建投入较大,以至于在其他产业发展 过程中,均需要通过加大金属和非金属制品业的投入增加才能得到发展,也说 明中国的产业发展仍未脱离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道路。
前向
后向
中间投入 Ⅱ.中间投入型制造业产品
前向 后向
3.服装和日用品
.12
.69
13.钢铁
.78
.66
4.造船
.14
.58
22.纸及纸制品 .78
.57
8.皮革及皮革制品
制
1.食品加工
造
业
2.粮食加工
.37
.66
28.石油产品
.68
.65
.15
.61
19.有色金属冶 炼
.81
.61
.42
.8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化学
门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额,XiL为第i产业部门L项目的最终需求;YiL为各产业对最终
需求L项目的合计数额。
最终依赖度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依赖程度。这种
依赖程度包括该产业生产对某个最终需求项目的直接依赖,也包括间接依赖。
某产业部门的最终依赖度等于该产业的各种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该产业的各种最
值得指出的是,产业后向关联与产业前向关联存在差异性:一是前者提供一种必须 采取行动的需求压力,后者只是一种诱导,是否采取行动取决于产业部门当事人的 反应。根据赫希曼的看法,前向关联将永远也不可能以纯粹的方式出现,它必将伴 随着“需求压力”所造成的后向关联而发生。二是前者的作用效果在短期内就明显 地表现出来,而后者的作用效果有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才得以表现。
17.农业、林业
.72
.31
基
6.渔业
.36
.24
28.煤炭
.82
.23
础
B.劳务
产
20.金属采矿
.93
.21
业
26.运输
.26
.31
29..石油及天然气
.97
.15
21.商业
.17
27.服务业
.34
.16
18.非金属采矿
.19
26.电力
.57
.17
.59
.27
表27-1 钱纳里和渡部经彦对产业部门的分类
27.3 产业波及效果
27.3.1 生产诱发系数与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生产诱发系数是用来测算各产业部门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对生产的诱导
.69
.60
5.运输设备
.20
.60
24.煤炭加工
.67
.63
7.机械
.28
.51
11.橡胶制品
.48
.51
15.木材及木材制品
.38
.61
12.纺织
.57
.69
14.非金属矿物制品 10.其他制造业
Ⅳ.最终需求型初级产品 A.物品
.30
.47
9.印刷及出版
.46
.49
.20
.43
Ⅰ.中间投入型初级产品
Xj
(j=1,2,…,n)
(27-2)
式中:LB(j)是产业后向关联指数;Xj是产业j的总产值;xij是产业i对产业j提供的中间 投入。
这种办法只能测算直接关联效应,不能测算某一部门供给和需求对其他产业部门的间
接影响。用上述测算公式计算出的关联效应组合成一个系数矩阵,就是产业直接关联
系数矩阵。
最终需求 Ⅲ.最终需求型制造业产品
27.3.3 产业 波及 效果 分析 应用
特定需求的波及效果分析 特定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价格波及效果分析
3.价格波及效果分析
(1)价格波及效果分析的含义。
价格波及效果是指某一产业或某些产业产品价格的变动对其他产业产品价格
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2)某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影响的分析。
第27章 产业关联
27.1 产业间关联关系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联系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其投入既可以是有形投 入,也可以是无形投入。三次产业间及各产业部门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互为市场 ,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产业关联理论主要是说明生产技术和工艺具有相似、连续 性的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27.2.2 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1.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其他所有产业的生产发生 相应变化的程度。它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 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 产提供的产出量。它是衡量某产业前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也称为前 向关联系数。
ΔPn
=
bnn bn2
bnn
︙
bn(n−1)
ΔPn
(27-9)
bnn
式中:(an1,an2,…,ann)TΔPn表示第n个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ΔPn后, 对另外(n-1)个产业部门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再乘以(I-A)-1表示该产业
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对另外(n-1)个产业部门产品价格的全部直接和间接影响。
27.2.1 直接前向关联效应与直接后向关联效应
直接前向关联效应的测算公式为:
n
∑ xij
LF(j)
=
i=1
Xj
(i=1,2,…,n)
(27-1)
式中:LF(j)是产业前向关联指数;Xj是产业j的总产值;xij是产业i对产业j提供的中间 投入。
直接后向关联效应的测算公式为:
n
∑ xij
LB(j)
=
i=1
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合计:
QiL =
ZiL
n
(i,L=1,2,…,n)
(27-6)
∑ ZiL
L=1
式中:QiL为第i产业部门生产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依赖度;ZiL为第i产业部门对最终需求L项目
的生产诱发额。
27.3.2 综合就业系数与综合资本系数
1.综合就业系数 综合就业系数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顺利进行需要在本 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的总和是多少。其公式为: 某产业部门的综合就业系数=某产业部门就业系数×逆阵系数 (27-7) 式中:某产业部门就业系数=该产业就业人数/该产业的生产总值。 2.综合资本系数 综合资本系数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顺利进行需要在本 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投入的资本总和是多少。 某产业部门的综合资本系数=某产业部门资本系数×逆阵系数 (27-8) 式中:某产业部门资本系数=该产业资本量/该产业的生产总值。
假设第n个产业部门的产品价格变动为ΔPn,计算其对另外(n-1)个产业部 门的产品价格的全面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ΔP1
1 − a11 −a12 …
ΔP2 ︙
=
−a21 ︙
1 − a22 … ︙︙
−a1n −a2n
︙
−1 an1
an2 ︙
ΔPn
ΔPn
−an1 −an2 … 1 − ann
ann
bn1
ΔP1 ΔP2 ︙
程度。由生产诱发系数组成的生产诱发系数矩阵,可以揭示一国最终需求项目诱导各个产业部
门作用的程度。
某产业部门的生产诱发系数等于该产业的各种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需
求项目和:
WiL=YZiiLL (i,L=1,2,…,n)
(27-5)
式中:WiL为第i产业部门的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系数;ZiL=(I-A)-1XiL,ZiL为第i产业部
27.1.1产业间关联关系的内容
产业间产品和服务关联 产业间就业关联 产业间技术关联 产业间价格关联 产业间投资关联
27.1.2产业间关联方式的类型
产业间的基本联系方式
产业间的单向联系和多向循环联系
产业间的顺向联系与逆向联系
产业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27.2 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的关联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作为投入产出表的 直接分配系数的横向合计,说明一个产业在产业方向上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二是通过需求联 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作为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纵向合计,表明一个产业投入 方面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某产业逆阵横行系数均值 全部产业逆阵横行系数均值的平均
(27-3)
2.影响力系数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全部某产产业业逆阵逆阵纵纵列系列系数数均值均值的平均 (27-4) 影响力系数指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该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 化的程度。它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 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它是衡量产业后向联系广度和深 度的指标,也称为后向关联系数。
从对17个大类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排序中可以看出,感应度系数最大 的是机械设备制造业。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高,说明该行业通过产 出对其他行业规模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该行业的市场需求较大,由 此通过产业关联,对其他行业的供给增加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
从17个大类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排序中可以看出,影响力系数最大的是金属产品 制造业。该产业影响力系数大,说明该产业在投入环节对其他产业产生关联作 用,也说明其他产业的规模增加更多地需要金属产品制造业的产出增加。从排 序中可以看出,中国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建投入较大,以至于在其他产业发展 过程中,均需要通过加大金属和非金属制品业的投入增加才能得到发展,也说 明中国的产业发展仍未脱离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道路。
前向
后向
中间投入 Ⅱ.中间投入型制造业产品
前向 后向
3.服装和日用品
.12
.69
13.钢铁
.78
.66
4.造船
.14
.58
22.纸及纸制品 .78
.57
8.皮革及皮革制品
制
1.食品加工
造
业
2.粮食加工
.37
.66
28.石油产品
.68
.65
.15
.61
19.有色金属冶 炼
.81
.61
.42
.8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化学
门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额,XiL为第i产业部门L项目的最终需求;YiL为各产业对最终
需求L项目的合计数额。
最终依赖度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依赖程度。这种
依赖程度包括该产业生产对某个最终需求项目的直接依赖,也包括间接依赖。
某产业部门的最终依赖度等于该产业的各种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该产业的各种最
值得指出的是,产业后向关联与产业前向关联存在差异性:一是前者提供一种必须 采取行动的需求压力,后者只是一种诱导,是否采取行动取决于产业部门当事人的 反应。根据赫希曼的看法,前向关联将永远也不可能以纯粹的方式出现,它必将伴 随着“需求压力”所造成的后向关联而发生。二是前者的作用效果在短期内就明显 地表现出来,而后者的作用效果有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才得以表现。
17.农业、林业
.72
.31
基
6.渔业
.36
.24
28.煤炭
.82
.23
础
B.劳务
产
20.金属采矿
.93
.21
业
26.运输
.26
.31
29..石油及天然气
.97
.15
21.商业
.17
27.服务业
.34
.16
18.非金属采矿
.19
26.电力
.57
.17
.59
.27
表27-1 钱纳里和渡部经彦对产业部门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