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培养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培养大
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能力培养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for culticating undergraduates mathema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of capacity has yet to be resolved.
key word:Appl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 mathematics Ability raise
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大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许多非数学专业开设,它对理工科、经济
管理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今后的工作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但在以往的教学过
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而忽略了应用性。
但
在目前全国上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作为在基础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数
学教育则应该充分重视应用性教育,努力使教学贴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积极地
引导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
素质。
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修养,恐怕不能单单地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上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在高等教育日趋职业化、市场化的今天,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成为趋势。
所以
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1],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特色。
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下功夫。
因此,对于数学教育更应该明确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
握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中的有关问题。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转变观念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和身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
理念。
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
更关键。
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
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其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使者,其自身应具备宽厚的
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
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
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
另外,随着现代教育
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数学课程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
辅助教学已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
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自制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
(二)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
例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可认识到丰富的几何图形;在商场买衣买鞋时经常会遇到打折的问题;
住房转让和新房购买时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等等。
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提高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熟悉知识
点的实际背景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掌握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和各种数学应用方法、规律等,这样通过大面积、长时间的熏陶,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2]。
在实践中,还要强化数学应用技能的训练,其中数学建模是最为有效的一种
方法。
数学建模是一种科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
简化而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过程。
数学建模在高校中常常围绕建模竞赛,通过提高“重在过程,重在参与”的精神,来组织实施和展开的。
数学建模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改
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它是锻
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贯彻问题解决思想的有力助手,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只重知识、重技能技巧而忽略应用能力的不足。
(四)加强课外实践,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举办“每周数学应用二三题有奖征解”的活动,应用题可来自办刊及课本的改
编题[3],也可来自收集的实际问题,范围可包括社会类、经济类、生活类、物理
化学类、游戏类等等,难度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定期批阅评价,公布学
生的正确解答过程,并依据评选结果颁发小奖品,给予奖励。
活动应保证学生有
足够的课余时间参与。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长期不懈,会对解答应用问
题产生极大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
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为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
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朱广恩.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探析.职业时空.2008.8;
[2]王英霞.高效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探索.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3]戴云奇.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江苏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