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海藻提取液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浓度海藻提取液对辣椒幼苗
生长的影响
韩传晓1,申培丽2,姜怀飞1,王 颖1,秦益民2(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1.农业部海藻类肥料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400;
2.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400)
海藻提取液是通过对海藻进行机械破壁、化学试剂破壁或生物酶解等多种技术,提取其中海藻寡糖、氨基酸、脂肪酸、甘露醇、甜菜碱、植物刺激素等多种植物活性物质以及其他营养元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海藻提取物可提高种子的萌发潜力、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改善土壤性状等,本文以辣椒为研究对象,探讨最佳海藻提取液的施用浓度,为后续海藻类肥料研发及产品定型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用肥是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蓝能量海藻生根剂,包装规格为20 克/袋;辣椒品种为荷椒13。
育苗容器为72孔P V C 穴盘。
育苗基质材料草炭、蛭石、炉渣、珍珠岩。
本试验于2017年12月1日在青岛明月蓝海生物试验大棚进行,选取消毒辣椒种子进行浸种催芽,12月5日播种于育苗盘。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定量灌根浇灌商品海藻生根剂800倍稀释液(T1)、1200倍稀释液(T2)、1600倍稀释液(T3),浇灌等量清水为对照(CK),如表1。
1.2 试验方法
辣椒一叶一星期进行第一次浇灌处理,7天后进行第二次浇灌处理,每株10毫升,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3个穴盘,随机排列,其他为常规育苗管理。
试验开始两周后,每个处理选取10株长势一致的辣椒幼苗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2 测定指标与方法
根和冠鲜重(克):洗净后把植株表面水分晾干后用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M E204E)称重;根和冠干重(克):称重后的鲜样置于烘箱中,105℃杀青,75℃烘干后用电子天平称重;叶面积(平方毫米):叶面积=叶长×叶宽×k,叶面积校正系数k=0.75、游标卡尺(赛拓8012)测量完全展开的第一片真叶的叶长和叶宽;叶绿素含量(毫克每克):用叶绿素仪(SPAD-502Plus)测定辣椒第一片真叶的叶绿素含量;株高(毫米):直尺测量从露地到幼苗直立时幼苗顶部到根部的距离;茎粗(毫米):游标卡尺测量子叶下端;主根长(毫米):游标卡尺测量根茎到主根根尖的距离;主根粗(毫米):游标卡尺测量根茎交接处粗度;壮苗指数:壮苗指数=[(茎粗/株高)+(根干重/冠干重)]×全株干重。
3 数据处理
采用E x c e l2003进行数据整理及作表,采用
摘 要:最佳海藻提取液施用浓度,为后续海藻类肥料研发及产品定型提供参考,本文采用蓝能量海藻生根剂800倍、1200倍、1600倍稀释液分别于辣椒幼苗上做苗期生长试验。
结
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试验组的辣椒苗在根系生长、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茎
粗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增加,随着生根剂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结合试
验结果推测,最佳施用浓度在1200倍。
关键词:海藻提取液;辣椒;根系;壮苗指数;叶片
研究报告
表1 试验设计
处理CK T1T2T3
样品清水800倍液1200倍液1600倍液
042018.10
05 2018.10
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采用LSD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
3.1 不同浓度海藻提取液对辣椒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蓝能量海藻生根剂浇灌辣椒苗,有效促进根系生长,从根系长度、粗度、重量都有显著增加,随着生根剂稀释倍数的升高,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T2处理与T1处理相比,主根长、主根粗、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分别增长1.06%、1.80%、3.65%、0.58%;与T3处理相比,主根长、主根粗、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分别增长1.81%、2.74%、4.89%、1.25%,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3.2 不同浓度海藻提取液对辣椒幼苗叶片生长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与清水对照相比,试验组的辣椒苗在根系生长,从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都有显著增加,随着生根剂稀释倍数的升高,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且T2处理与T1处理相比,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绿素分别增加
1.82%、0.77%、
2.65%、0.94%;与T3处理相比,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绿素分别增加0.98%、1.76%、2.77%、1.65%。
3.3 不同浓度海藻提取液对辣椒幼苗植株形态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与清水对照相比,试验组的辣椒苗在根系生长,从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干重都有显著增加,随着生根剂稀释倍数的升高,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T2处理与T1处理相比,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株高、茎粗分别增加2.54%、2.46%、0.60%、1.85%;与T3处理相比,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株高、茎粗分别增加3.46%、3.68%、1.00%、0.83%。
研究报告
表2 不同浓度海藻提取液对辣椒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处理主根长(毫米)主根粗(毫米)根系鲜重(克)根系干重(克)CK 41.64±0.45Aa 0.4556±0.012Aa 0.4547±0.01Aa 0.0341±0.00Aa T142.33±0.28BCb 0.4610±0.01ABab 0.4662±0.01Aab 0.0347±0.00Aab T242.78±0.66Cc 0.4693±0.01Bb 0.4832±0.01Bb 0.0350±0.00Ab T3
42.02±0.36ABab
0.4568±0.01ABab
0.4607±0.02Aa
0.0345±0.00Aab
注:同一列中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5%水平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1%水平差异显著;所有数据均为平均值±标准偏差,下同。
表3 不同浓度海藻提取液对辣椒幼苗叶片生长的影响
处理叶长(毫米)叶宽(毫米)叶面积(平方毫米)叶绿素(毫克/克)CK 32.82±0.45Aa 15.19±0.31Aa 373.93±6.64Aa 31.59±0.27Aa T133.13±0.89ABab 15.59±0.29ABb 387.17±9.76ABb 32.18±1.05ABab T233.73±0.62Bb 15.71±0.50Bb 397.44±16.69Bb 32.48±0.38Bb T3
33.40±0.56ABab
15.44±0.28ABab
386.72±10.90ABb
31.96±0.48ABab
表4 不同浓度海藻提取液对辣椒幼苗植株形态的影响
处理地上鲜重(克)地上干重(克)株高(毫米)茎粗(毫米)CK 1.0467±0.065Aa 0.1292±0.0055Aa 99.42±1.35Aa 2.0476±0.024Aa T1 1.1091±0.074Aab 0.1347±0.0071ABab 100.82±0.98AbB 2.0590±0.065Aa T2 1.1373±0.092Ab 0.1380±0.0082Bb 101.42±1.22Bb 2.0970±0.029Ab T3
1.0992±0.043Aab
0.1331±0.0038ABab
100.42±1.30ABab
2.0798±0.027Aab
图1 壮苗系数
由图1可以看出,与清水对照相比,试验组的辣椒苗的壮苗指数有所增加,随着生根剂稀释倍数的升高,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拟合方程y=-0.0003x2+0.0015x+0.0453(R2=0.9929),大约在T2处理处达到最高值。
4 讨论与结论
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蓝能量海藻生根剂800倍、1200倍、1600倍稀释液的辣椒苗在根系生长、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茎粗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增加,随着生根剂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结合试验结果推测,最佳施用浓度在1200倍左右。
研究报告
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氰化物的
方法研究
张伟彪,刘晓颖
(广东省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广东 深圳 518040)
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对人体毒性主要是与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失去传递氧的作用,引起组织缺氧窒息。
采用常规化学法分析氰化物须蒸馏预处理,耗时长、效率低。
改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量水中氰化物,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精密度、准确度高等特点,特别适合大批样品的测定。
1 实验流程
1.1 仪器
F U T U R A气泡隔断式连续流动分析仪(法国A L L A N C E公司)。
主要参数:蒸馏器温度:125℃;氮气流量:50毫升/分钟;采样速率:20个样/小时;测量波长:580纳米;参比波长:460纳米。
1.2 试剂
蒸馏试剂:取10克柠檬酸溶于350毫升水中,加入1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50毫升,用1摩尔/升盐酸或1摩尔/升氢氧化钠调批批批p H=3.8,然后加入12.5毫升盐酸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500毫升。
缓冲液:取2.3克优级纯氢氧化钠溶于500毫升水中,加入20.5克邻苯二甲酸氢钾,用水稀释至大约975毫升,用1摩尔/升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调p H=5.2,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
氯胺T溶液(4克/升):取2克氯胺T溶于水中,并定容至500毫升。
显色剂:取7.0克优级纯氢氧化钠溶于500毫升水中,加入16.8克1,3—二甲基巴比妥酸和13.6克异烟酸(进口),用水稀释至975毫升,用1摩尔/升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调p H=5.2。
氰标准溶液:取克B W(E)080115水中氰标准溶液用0.01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配成浓度分别为0.05、0.10、0.25、
0.50、1毫克/升的标准溶液。
1.3 原理
络合氰化物在紫外照射下离解成氰离子,并在p H﹤3.8时通过加热(125℃)以氰化氢形式馏出,然后氰离子和氯胺T的活性氯反应生成氯化氰(CNCl),CNCl与巴比妥酸和异烟酸在缓冲条件下反应,产生红色络合物,在580纳米处进行光度测定。
1.4 连续流动分析仪流程图工作(见图1)
2 结果与讨论
2.1 线性方程
对0.05~1毫克/升氰标准工作溶液进行测
摘 要: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水中的氰化物含量,线性范围为0~1.0毫克/升,检出限为
0.0016毫克/升,精密度、准确度高,特别适合大批样品的测定。
关键词:连续流动分析仪;氰化物;水
06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