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道它们的重量该怎么办?
(2)学生自由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秤。
(3)小组学习如何使用桌面上的案秤。
师:你们桌面上摆的是案秤,谁知道
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
2、分组操作,了解1千克的实际
教 重量。
(1)小组比赛用案秤称出1千克的味
学 精,再把它们托在手掌上,掂一掂有
多重,边掂边说:“这是1千克。”
老师、同桌的体重等,最后再称一称。
思 这样让学生在解决
路 运用,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进 行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 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
三、开展实践应用活动,培养学生的
实践和应用能力

计 认识秤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
学生通过学习估计出1千克和1克的大
思 约重量。因此,我除了按课本中安排 路 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实践体验以外,还
尽量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估测游 戏活动。在教学中,我主要在“数”
和“量”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让学
生在“量中用数,数中学量”。
设 例如:估测1千克苹果、梨、鸡蛋 计 等有多少个?你是怎么估测的?估测
流 (2)估计一下1千克大米有多少?从
盆里把米装到塑料袋里,估计1千克了
程 就停下来,然后把它们放在案秤上称
一称,看看自己所估算的与实际重量 相差多少?称出1千克大米。 (3)猜一猜你们桌面上鸡蛋、桔子、 苹果等物品1千克有多少个?再称一称 看。 (4)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 克?
教 (策略意图:通过“称一称”、“掂一 学 掂”、“估一估”、“猜一猜”、“说
一说”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环环相扣,
流 层层递进,学生在动手实践中,1千克 程 的重量被具体而反复地感知。同时不论
是认识秤,还是调整物品的重量(个
数),都注重学生实际经验的积累。)
3、动手操作,感知几千克、几十
教 千克物品的重量。
(1)师:我们通过称一称,掂一掂,
学 知道1千克的物品有多重了。那么2千
设 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
设一个开放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亲身
计 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
觉体验1千克的实际重量,引导学生主
思 动建构1千克的重量概念。例如:课始 路 安排学生观察两种小食品,先让学生
猜测它们各自的轻重,再让学生掂一 掂,判断物品的轻重,使学生懂得要 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的观 察,而要采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
识有何感想?

程 2 、 一 只 蓝 鲸 , 如 果 也 用 “ 克 ” 或
“千克”做单位合适吗?如果不合
适那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通过“称一称”、
“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
“说一说”等一系列的实践、感知、体验活
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动手实践 中,1千克的重量被具体而反复地感知,使 学生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二、组织估测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
创新思维

计 认识千克与克的主要目的是要使
又如,认识重量单位1千克时,让学生以小
设 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1、让学生称出1千
克的味精,再让学生顺次传递掂一掂,初步
计 感受1千克有多重。2、估计1千克大米有多
少?先估,再称,最后再掂,再次感知1千
思 克的重量。3、猜一猜1千克鸡蛋、桔子、苹
果等物品有多少个?再称一称,进一步感受
路 1千克的重量。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
能,也是小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
思 不可缺少的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
用现在市面上推广使用的案秤,来组织
路 学生认秤的实践活动。并利用体重器,
让学生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所有这些旨
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既使学生真实
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又训练了学生认秤的基本技能,培养了
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克的物品你们会掂吗?用手掂一掂,
流 边掂边说:“这是2千克。3千克的物
品会掂吗?”
程 (2)汇报课前调查的比1千克、2千克、
3千克还重的物品,并说说它们有多重。 (3)猜一猜老师有多重?同桌有多重? 分组用磅秤称出每个同学的体重,并 记录在每人胸前的纸牌上。再试着互 相抱一抱,看能不能把对方抱起来, 体会几十千克有多重。
教 学 ( 策 略 意 图 : 再 次 通 过 “ 掂 一 掂 ” 、 流 “说一说”、“猜一猜”、“抱一抱” 程 等生动有趣的环节设计,建立几千克、
几十千克表象,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
是多么有趣的事!)
三、反思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
质疑

学 1、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本节课学什
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习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 设 计 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
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 思 路 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设计时,
我力求体现“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建构, 做中探究发展”的理念,着力加强学 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 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建立重 量概念。
一、谈话导入,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
进率

学 师:今天,多媒体教室来了这么多位教
师来听课,用掌声欢迎他们……
流 师:玩具小花猫糖和小雪人酸奶这两个
小朋友也来到我们教室,请你们猜一猜
程 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个重一些?
生1:我认为小花猫糖重。
生2:我认为小雪人酸奶重。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几位学生上来
师:这个办法不错。你能帮老师看看它有 多重吗? 生1:100克。 师:100克也就是多少个1克? 生:也就是100个1克?
师:再看一看这个小雪人酸奶重多少克?
生:200克,也就是200个1克。

学 师:2个小雪人酸奶的重量是多少1克?
3个呢?4个呢?5个呢?
流 生:2个小雪人酸奶重400个1克;3个的 程 重量是600个1克;
习兴趣。让学生“看一看”它们装的食
物重量,既丰富了生活体验,又自然地
引出“千克”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建立1千克的重量概念
教 1、认识秤,了解用案秤称物品的
方法。
(1)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直接看包装上所标
流 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
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面
程 上的西瓜、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
4个的重量是800个1克;5个的重量是
1000个1克;
师:100个1克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
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教 (策略意图:玩具小花猫和小雪人是本 学 班学生在刚刚结束的“科技节”上获奖
的两个手工制作品,我“独具匠心”地
流 找到以它们为包装盒的两个食品,并以 程 此导入新课,意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
一、加强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
生主动建构重量概念

计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千克的初
思 步认识”这一内容,与前面学生学过的 路 计量单位(元、角、分、厘米和米)相
比,不如货币单位那样为学生日常生活 所熟悉,也不如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 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但它虽然“看不 见”,却“摸得着”(学生有轻、重的 生活经验和肢体感觉)。
1、经历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
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克,初步建 教
立千克的重量单位概念,知道1千克= 1000克。

目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认
识各种秤,了解用案秤称物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 标
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应
用价值。
掂掂,一致认为小雪人酸奶重)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
教 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
一了。看来比较两个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
学 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比
较出它们的轻重。
流 师:那么小花猫糖到底有多重呢?你们有
办法知道吗?
程 生1:用称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重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