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彊理标淮学习目犠结介实例.分折交逋述 输方置利布肪的礎化牯 ■4' S ■ 'l - ' Lf lib ilk.M 点布崗的聲响。
了割:交遁运输方成和布册的堂比.识记:便遞區输为式和扫同变化棗為空何 曲态的嚣响* 理悄;左说运输方式和布爲娈化材商业网心 分布的戦啊.应用;旌够机据相关资料*分析金迪返输片盘 和布局蛮化时蚩落形态与商四悯点诽 布的帕响.人堆悔调观:认识交通眩输时地理评境 的亳科.简合胆第;給仃辭料■仆析交通运输賦城 市和曲业的戦响.地理莫趺力;谊仕齐地血t 愛边陨世u 肩,半曲地犀坏蛙堆牛的蛮化.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 •主要交通线变化的影响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发展轴:① 原因:聚落空间形态沿口04交通干线扩展。
株洲:沿铁路发展② 实例武汉:沿长江分布(2) 沿交通网形成大城市带:① 原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
② 实例:美国东部的口05波士顿一纽约一华盛顿大城市带,是由高速公路及铁路等运输干 线相连而成的。
[自我探究]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特点,为什么城市形态大多沿河延 伸? [提示]水运是我国古代南方主要的运输方式,南方地区水网稠密,水运便利,至今仍为重要的运输方式,所以我国南方城市多沿河设城,城市形态也沿河伸展。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01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1 .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2 .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 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 03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 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 .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坐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兴衰。
[自我探究]社会发展至今,为什么在广大山区还存在着“货郎担”“大篷车”这种流动式的商业网点?[提示]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商品流通量小,难以维持固定的商业网点存在,因此流动形式的商业网点在今天的广大山区里仍然发挥着商品流通的作用。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学案
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2、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区位选择的影响重、难点:重点:1、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难点: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课堂流程第一步:尝试练习(2009·广东高考)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了成功。
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双选) ( )A.地价便宜B.人流量大 C.接近货源地 D.道路通达性好第二步:考点扫描考点一:考点二:第三步:填写并理解记忆知识点知识点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的表现(1)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嘉兴市。
(2)某种交通方式的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如沿运河城市。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及其对聚落空间的影响(1)变化:形成。
(2)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
知识点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读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两图中代表山区商业网点分布的是,其密度平原商业网点密度,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中的影响至关重要。
(2)图中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体现了原则。
(3)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第四步:变式训练例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度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
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
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第五步:解惑答疑我的疑惑:我的收获: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变化影响教案
5. 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标要求与解析】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标解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详尽要求以下:1、学习应该落实到对典型例子的分析上,经过对实例的解析,提炼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解析以典型的表示图为载体,经过比较观察聚落形态的时空变化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地址,揭穿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交通运输布局的时空变化。
【教材解析】自然资源分布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样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文主要从两部分表达:(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重申一个“变”字,表现两个“影响”。
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亲近相关。
本节配置了好多的“活动”和“案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经过围绕相关的“活动”设计活动内容,重视的是依据教教案例如何睁开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好报告检查或平面图绘制。
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想,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认识商业网点的含义。
3、认识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地址、兴衰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经过详尽的案例,解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经过详尽的案例,解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经过检查活动的形式,认识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的条件。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解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研究的能力。
【授课重点】结合实例,解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
课型
新授
课时规划
1
教学准备
1.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2.选择课堂例题、课堂训练题;3.选择辅助教具、媒体资源、实验器材等;4.编印《导学案》;5.制作配套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情景导入-----案例分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小结
典型例题设计
见导学案
板书
考查的主要办法
选择题,综合题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懂的知识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知识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必须要教师讲才能弄懂的知识点
商业网点的效益和组织形式也与交通运输方式有关
经常会考的知识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课题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时间
课程
目标
课程标准目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考纲要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所学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案例分析法;2.自主讨论;3.合作探究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导学案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班级 :姓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干线相连。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 1. 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1. 能够经过收集资料并结合实例解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地形区交通运输布局状况商业网点密度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 结合实例解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______ ,运输方式单一【重难点】平原交通 _____ ,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能够正确解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地址【预习案】(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里_________ 或市里边缘的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 主要交通线的影响_________ 沿线。
(2) 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______ 的发(1)表现: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______ 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方展和变化亲近相关。
式的 _______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3. 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________ 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2)典例①嘉兴市:随 _____ 和 _____ 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 __________ 。
【自学反响】②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读“湖南某城市略图”,完成1~2 题。
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
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表现①聚落空间形态沿 _________ 扩展,_________ 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 ___________ 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_______ 分布的大城市带。
(2) 典例 : ①株洲:沿______ 发展。
②武汉:沿分布。
③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1.表示图中最简单发展成为城市的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班级 :姓名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资料 2.为了进一步促使加强郑州与一线大城市的竞争实力,同2 .以下相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时激活开封这座古城的发展潜力,2003 年,为了实现建设小康社会①交通便利的地方,平时形成较大的居民点②聚落密集区,有和中原盛行的宏伟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拟定了《河南省全面建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设小康社会规划纲领》,作出了推行地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域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现中原盛行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以郑州为中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心,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山、漯河、济源9 个省辖市组成中原城市群。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规划变化的影响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学习目的:1. 经过详细的案例,剖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状的影响。
2. 经过详细的案例,剖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散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1.交通运输方式和规划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
2.剖析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规划变化对商业网点规划的影响。
学习难点:交通运输方式和规划变化对商业网点规划的影响。
一、预习﹒交流﹒评价1.新的交通方式开展会聚落空间形状的变化;交通方式的影响聚落空间形状的演化。
2. 聚落空间形状沿扩展,成为聚落的主要开展轴。
3.由___________和等运输支线组成的运输网,将更严密地联络起,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衔接,构成沿散布的大城市带。
4.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清楚平原商业网点。
5.交通最优原那么:商业网点多树立在郊区或郊区边缘的沿线。
6.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构成和规划,与的开展和变化亲密相关。
7.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上开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动也常会惹起集镇的。
在航道的终点、终点或交通的交叉点会促进集镇商业;因航道延伸或交通线路的改动,会使集镇商业。
二、新知﹒稳固﹒展现〔一〕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阅读有关扬州的变迁的资料,回答以下效果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佳誉。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现代扬州几度兴盛,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西北第一大都会。
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越50万,为事先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开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城市开展缓慢,甚至停滞,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状基本坚持不变。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陆路交通的开展,加之京杭大运河的大规模疏浚,才使古城扬州焕发了青春。
扬州开展和衰落的缘由各是什么?〔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阅读课本P83-P84的内容及P84的图5.8和图5.9〕1.比拟山区战争原商业网点的异同山区平原2. 商业网点的位置普通有什么要求?表达什么原那么?商业网点的规划有何规律?三、训练﹒拓展﹒提高1. 以下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B.大庆玉门邯郸包头C.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D.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2.构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A.在社会开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位置B.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C.地形平整开阔,有利于商品的贮存D.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3.以下地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比拟,普通能成立的是()①平原大于山区②热带大于温带③城市大于乡村④内地大于沿海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石家庄市原是一个小村庄,后来石家庄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并开展成为人口超百万的河北省行政中心。
人教版 地理 必修二 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学案设计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知识梳理】知识点1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1)表现: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__引起__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方式的__变化__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2)典例①嘉兴市:随___水路__和___陆路__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②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
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表现①聚落空间形态沿__交通干线_____扩展,____交通干线_____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___交通运输网______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___交通网____分布的大城市带。
(2)典例①株洲:沿__京广线____发展。
②武汉:沿江分布。
③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知识点2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地形区交通运输布局状况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 _稀少__,运输方式__单一___ 小平原交通__便利___,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大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___环路边缘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高速公路_____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交通运输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___交通要道_____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__繁荣或衰落___。
【重难拓展】重难点1交通线的变化引起聚落形态变化和演变交通是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交通线的延伸方向往往影响聚落的形态,具体分析如下:运输方式城镇分布与发展城镇形态以水运为主沿河、沿海集聚或伸展团块状、条带状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沿交通轴发展条带状、星状综合运输多方向分散发展星状例1(2019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6月月考)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导学案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重点难点】1、通过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衰,理解交通线路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了解交通线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知识结构】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探究一:(1)该地区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变化?(2)该地区交通运输布局是怎样变化的?(3)上述变化使甲和乙的空间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自主学习1:案例《扬州的变迁》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
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
扬州兴盛的原因:扬州衰落的原因:→由案例《扬州的变迁》可得出什么结论?→结论: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图图图山东省的临清市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每日船来车往,富商云集,烧制的“临清砖”专供宫廷御用。
但新中国成立后,与其他城市相比,发展缓慢,成为山东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
随着京九线的开通,临清市又一次面临大发展的机遇。
回答1—2题。
1、临清市在明清时期城市繁荣发展的区位因素( )A 、资源B 、文化教育C 、交通D 、“临清砖”的生产2、导致临清市后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B 、战争和灾害C 、“临清砖”的停产D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四、归纳升华: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五、课后探究:低碳交通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轨道交通:促进城市圈、城市带的形成,促进新城开发;引导城市轴向发展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化中心区功能;促进副功能区发展;促进枢纽和站点周边的空间扩展和功能复合。
5.2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导学案1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地理知识的技能。
【课堂学习】◆知识链接1、聚落概念: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2、聚落空间形态:聚落空间形态是指聚落的外部形态,比如块状(聚落比较集中),条带状(沿河分布)。
3、商业网点:若干商业企业依靠交通运输线路所形成的商业网络。
◆(小组合作探究)案例探究一: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材料一:武汉在明代以前一直发展缓慢,在内河航运发展后,到清朝年间武汉商业和港口贸易兴盛,交通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材料二:随着1906京汉铁路的通车,汉口市区建立了4个车站,车站附近形成了新的建设区,并以若干个车站为用地发展起点,在更大范围内将城市用地连成一片,并引导城市用地的定向发展(如图2),到1929年汉口市集聚了约50万人。
铁路的出现使武汉市城市发展改变了沿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
城市区域铁路城市区域 汉口城 江 汉 长 水 汉阳城 武昌城 图 1 明清时期的武汉城市形材料三:解放之后,为配合武汉三镇分区成片建设不同性质的工业区如位于城市东北的青山重工业区,进行了规模巨大的交通建设,城市沿江河分布的趋势减弱,增强了沿着放射状路网向远离城市中心的方向发展,改变了部分地区交通可达性差的状况,建成区面积由解放初期的34.7平方公里增大到1980年的171.9平方公里。
城市区域公路铁路图3 武汉城市城市形态图(1980年)1、明清时期至今,武汉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武汉的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教材案例分析,武汉空间形态的变化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有什么关系?◆(自主探究)案例探究二:对商业网点的影响1、材料一:图4 济南平原与山区超市分布地形图读材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提示:一定由材料得结论):1、分析比较济南市平原地区和山区的超市分布差异,及其原因?2、分析超市分布的位置特点。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3.掌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城乡格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图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评估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评价。
3.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图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交通运输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例如,选取我国某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阶段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及其原因、影响。
作பைடு நூலகம்提交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切勿抄袭他人成果。
2.注意作业的结构和逻辑,论述清晰,观点明确。
3.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提交。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区域发展、城乡格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学生反馈: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教育:教师强调交通运输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原因和作用机理。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一、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课前预习——基础知识梳理下面展示了某区域聚落发展阶段的简图,读图思考回答。
阶段一: 距今4000年图11.图中该阶段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
图中聚落B的空间形态可能与下面图相似。
由此,可以归纳一个地区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扩展(延伸)。
2.根据以上结论,请在下图中作出聚落E的空间形态图。
(注意聚落的扩展、延伸方向)阶段二:距今200年图23.由于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图中河流的航运功能地位大大降低。
图中该阶段的交通变为以(运输方式)为主。
4.聚落B、E的空间形态将由沿延伸变为沿延伸。
形态图5.7以及石家庄城市发展的资料石家庄的形成与发展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广铁路修到正定县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广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后来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人口已经超过100万。
分析:1.株洲、武汉、石家庄城市的城市形态各如何发展?2. 株洲、武汉、石家庄城市形态发展原因?问题三:扬州的变迁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
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陆路交通的发展,加之京杭大运河的大规模疏浚,才使古城扬州焕发了青春。
分析:1.扬州发展原因?2.衰落的原因各是什么?四、拓展延伸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除了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方面,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试选择某一方面作简要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5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5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标解读】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分布及兴衰的影响。
一、教材P83活动点拨:略。
(建议: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资料,把所学的知识与当地的实际相联系。
)二、教材P86活动点拨:略。
(本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锻炼同学们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读“京津冀圈示意”图,回答1~2题。
1.要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是(A)A.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C.加强重化工业发展D.加强能源工业发展解析:交通是区域经济联系的纽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2.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B)A.各城市空间形态均沿河布局B.铁路和高速公路是城市带的主要发展轴C.天津是“火车拉来的城市”D.区域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不会改变解析:交通的发展,通常成为城市的重要发展轴,从而改变城市空间形态。
读“惠莞(惠州-东莞)城际轨道交通”图,完成3~4题。
3.惠莞(惠州-东莞)城际轨道交通建成后,对两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A. 沿线站点商业网点聚集B. 加快传统产业的发展C. 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衰落D. 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解析:城际轨道交通以客运为主,便于人员的自由流动,因此有利于商业网点的集聚。
4.以交通最优原则建立的商业街在(C)A.城市内交通干道的沿线B.城市交通便利的几何中心处C.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D.居民住宅区内解析:并不是交通便利的商业街都是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城市几何中心的商业街是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商业小区本着方便市民并提供劳务为原则建立在居民住宅区内。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4. 通过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以生活中的交通运输场景为例,如火车站、机场、港口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二)问题导向
1.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什么?我国交通运输线的布局特点有哪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调查家乡的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等。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如针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高铁会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2. 掌握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能够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线的布局特点,理解交通运输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调查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分析交通运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4.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铁路、公路、航空等在不同地区的优势和作用。
2.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如在调查家乡交通运输状况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调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聚落沿交通干线分布。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并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布局(位置)、兴衰的影响。
【重、难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布局(位置)、兴衰的影响。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案例法、归纳法 【知识框架】【自主预习】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密度 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对商业网点 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位置 集镇的繁荣或衰落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1.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影响(1)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交通方式的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如:城市:因、的发展和建成,京杭大运河航运地位下降,城市发展缓慢。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态沿扩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沿长江分布。
(2)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
如:大城市带。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影响商业网点密度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商业网点位于或市区边缘的沿线。
:商业网点位于、或。
3.影响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4.影响集镇的繁荣与衰落【重难剖析】1、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有怎样的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例如:湖南的株洲城市沿铁路线发展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沿交通干线形成南北狭长带状形态。
2、浙江嘉兴城市形态的演变和京杭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分别说明了什么?浙江嘉兴城市沿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说明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京杭运河沿河城市(因运河淤塞、海运、铁路运输的发展而发展缓慢),说明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
4.在小组合作中,关注学生的分工与合作,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特别是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2.掌握分析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形态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操作。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有哪些?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有哪些?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评价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学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形态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教学内容:
-交通运输方式:详细介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聚落空间形态演变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分析交通枢纽、交通干线的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以及城市规划中如何考虑交通布局的合理性。
-实践操作:结合GIS软件,让学生亲自操作,分析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形态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
1.请列举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它们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
2.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分析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该城市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请使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辅助说明。
3.利用GIS软件,选取一个地区,分析其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形态的关系,并提出你认为合理的交通布局改进建议。要求不少于500字。
4.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
高中地理2教案 第5章第2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材分析】交通运输线路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有着直接的影响。
聚落一般集中布局在交通线汇聚的区域,例如大多数城市都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农村和牧区的镇、旗多数也集中在交通便捷的地区.同样的,交通线路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聚落的发展变化。
交通运输线路的兴盛或者衰落都会引起聚落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例如海洋运输的兴起,使得沿海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的居住地,人类走出了山区,走向了沿海平原地区。
在我国,曾经兴盛一时的河西走廊在近代逐渐走向衰落,原因之一就是交通条件的恶劣——干旱缺水使得风沙施虐,影响了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也很明显,会影响到商业网点的布局、密度、规模发展趋势等。
【学情分析】现代的中学生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接触频繁,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并不陌生,但是对交通运输线路对聚落、商业网点的布局并不知晓得太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多一些联系,教学内容上多使用案例。
结合当地的交通运输状况,选取一些当地的案例进行分析,比较适合学生的学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案例分析法.2.自学讨论法。
3.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难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课题]同学们好,从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化高速列车,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许多大城市之间都兴建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如:京沪高铁、武广高铁、海南东环高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的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①__________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的表现
(1)交通方式的发展会带动②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交通方式的③________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1)山地地区:地势④______,交通运输线路稀少,⑤____________________单一,商业网点密度小。
(2)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⑥________分布,密度大。
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位于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⑦__________沿线。
(2)市场最优:市中心有多条道路通过,⑧________最高,能吸引大量⑨__________。
【问题思考】
1.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的兴衰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业中心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前准备区:①交通干线②聚落空间形态③衰落④起伏⑤交通运输方式⑥公路⑦高速公路⑧通达度⑨消费人口
问题思考:1.交通线路的改变常引起在交通要道沿线发展起来的聚落的繁荣或衰落。
2.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和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商业中心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相对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二是要有便捷发达的交通运输。
因此,一个地区内的人口数量及其分布、区内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的通达性,都是选择商业中心区位时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
核心突破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一般将聚落分为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1)规律: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实例:在河流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在河流入海处,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历史差异古代我国北方地区聚落往往在陆路干道附近形成;南方聚落多临水分布近代聚落多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
地区差异北方地区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地区聚落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1).水运的影响:古代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在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城市相对密集;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2).铁路的影响:铁路的修建可促进一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在铁路交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交通线发生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二、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1.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1)交通运输对商业布局的影响主要通过人流和物流来体现。
(2)商业中心的繁荣会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
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1)便利的交通运输,利于商品的集散。
(2)稳定服务区,即要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如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
现代: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重庆、沈阳、西安、天津、哈尔滨、南京、深圳、成都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3
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许多商业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
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城市中心交
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
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
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
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
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显著变化,网上购
物、电子商务、无人自动售货机成为潮流
读“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转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频繁,原因是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______对城址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2)20世纪20年代后,商业中心移到三里河一带,原因是____________,说明城市的分布向
________的地段移动。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主要的__________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__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
(4)阜阳对外交通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交通因素对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很大。
(1)泉河流(2)泉河淤塞交通便利(3)铁路枢纽工业仓库(4)城市空间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
拓展:
(1)影响跨海大桥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和不利自然因
素。
(社会经济因素。
大风、暴雨、大雾等多变的海
洋气象;潮汐、风浪等复杂的水文条件)
(2)上海在洋山建设新港的主要区位优势。
(港区具备
深水条件,距国际航线近;岛屿众多,港区发展预
留空间大;腹地纵深广阔。
)
(3)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建设的意义。
(增强各城市间
的联系与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资
源合理配置与产业合理分工。
)
(4)跨海大桥修建的主要意义:
粤海大桥:将海南岛变成“半岛”,加强海南岛与内陆的联系,使海南岛更好地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
金厦大桥:加强金门岛(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杭州湾大桥:缩短杭州湾南北两岸之间的交通距离,加强区际联系;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实现产业转移;加快杭州湾沿岸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港珠澳大桥:缩短珠江口东西岸的距离;加强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三地经济协作,优势互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珠三角地区国际大都市圈的形成,促进经济发展。
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武汉三镇历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平原广阔B.季风气候C.河流交汇D.矿产开发
(2)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
C.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D.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
(3)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
A.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B.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人口的发展C.河流运输方式的兴衰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D.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城市的发展
答案(1)C(2)C(3)D
解析武汉地处两河交汇处,河流阻隔形成三镇格局。
随着交通发展,武汉城市形态将进一步沿交通线多轴向发展,这一变化说明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