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特殊句式PPT1 (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式。“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为……”式。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 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 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 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谓语+于……”式。用介词“于”引进 行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 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见+谓语”式。在动词前用“见”表示 被动。 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 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 情况。我们分别陈述:
动词宾语提前之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 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 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 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3)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涉江》)
谢谢同学们参与
再见
2002年6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6、“被+动词”式。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 这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句式不出现表示 被动的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传》)
三、宾语前置句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 后边,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我们分(一)动词宾语前置和(二)介词宾 语前置两部分分析学习。
文言文知识讲座
第一讲
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一语文组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 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 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 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 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 情况下借助语气词表示判断。
常见文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式。主语后面用“者” 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 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宾语提前之二: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 谓语之前。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 代词为“何”字,其它还有“谁、孰、恶、 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 也放在谓语之前。 如: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沛公安在? (《鸿门宴》)
动词宾语提前之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如需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 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 传》)
3、“受+谓语”式。在动词前用“受”字表示被动 如:有罪受贰。(《左传· 哀意思,后 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没有引出。如需 引出主动者,就构成“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受制于人。”
2、“……,……也”式。主语后面不用“者” 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 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者,……”式。主语后面用“者” 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这种判 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 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 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 “以”的宾语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 介词前。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
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文言 文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 被动句和宾语前置句。其 它的文言特殊句式,如省 略句、谓语前置句、定语 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 等,请同学们参照《语文 基础知识手册》自学,有 问题可向语文老师请教。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 用“唯(惟)……是……”或“唯(惟)…… 之……”等格式,要将副词“唯(惟)”译成 “只”、“只要”或“专”、“一定”等,而 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 成语“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就是这 种格式。
(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 为、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 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介 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 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
4、“为+动词”式。在动词前边加介词 “为”。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 “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 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紧挨着动词(省 略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为……所……”式。用“为”引进主动者, 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 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