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同为中心的风险管控机制构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管理,2022,44(01):20-23.
[2]李朝敏.以创新驱动区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物流科技,2017,40(09):89-92+96.
[3]颛孙丰勤,张敏.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09):1-4
[4]葛立宇,莫龙炯,黄念兵.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碳排放[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2(10):20-37.
[5]罗瑞,王琴梅.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城市问题,2022(06):35-46.
[6]刘富奇.大数据时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12):79.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加强风险管控能力能够赋能自身业务转型升级,实现安全运营。
本文简要探讨了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在业务经营交易环节中,以合同为中心的风控管控机制构建路径,以期加快大宗商品贸易企业从工业化时代的静态局部管理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动态风险管理迈进。
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都致使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在合同签订、市场价格、业务转型等方面都面临各种各样不可预测的风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所处环境的变化具有同步性。
为此,强化业务执行合规性,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以自身的确定性对抗外部的不确定性,对传统大宗商品服务企业来讲是必须直面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业务一体化管控和协同优化,在以风险管理、价值创造为核心要素的商品流通背景下,通过构建以合同为中心的风险管控机制来筑牢企业业务发展安全屏障,从而实现运营安全和经营效率的动态平衡。
1.研究背景及意义
对于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来讲,很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均会面临交易对手违约等各类问题,这就使得风险过程管控尤为重要。
同时在大宗商品贸易交易中,一旦缺乏标准化、通用化的合同模板,将致使企业在包括标的、数量、价格、履行期限、质量检验、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合同条款约定上存在不完备或不严谨,也将导致交易双方权利义务混淆,存在外部法律风险。
因此,对于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的企业来讲,依托合同加强业务经营风险管控,不仅有助于感知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业务行为,充分了解客商特点,降低客商违约的可能性,更好地进行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而且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有效管控采购销售、物流仓储、支付结算等业务执行全过程链条,有利于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源头把控,进而实现供、产、销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2.具体实践做法
以合同为中心的风险管控模式是指在货物商品交易中,通过实施客商准入、合同签订、货物流转、收付款、资金结算、合同评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实现合同项下款、货、票清晰可管控,同时利用业务资源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管理技术的融合建立企业整体的数据共享平台,形成以实时业务数据为核心的动态、直观、真实的交易跟进界面,实现商品交易线上环节的监督和智能化管控,以此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2.1推行标准文本,进行客商授权。
首先应当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根据业务类型细化并分别制定合同模板,完善合同条款,将固定的、标准化的合同模板植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业务人员只需在信息系统中录入标的、价款等信息后,即可生成完整的合同文本,并直接打印,通过标准化合同文本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营管控机制,保障合同目的的实现。
其次,对开展业务的客商进行准入和授权,在业务活动开始前,向客商出具法人授权委托书,明确授权范围、期现、事项,杜绝企业员工滥用职权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职务行为的可能性,严防在经营交易中的法律风险。
2.2规范价格管理,避免货款混淆。
价格因素作为大宗商品交易中风险管控的重中之重,为避免企业与客商长期“滚动结算”带来的大量对账需求和坏账风险,企业应当规范合同价格管控机制,严格资金收款管理合同。
具体来看,对于货物价格而言,企业应当建立必要的审核机制规范定价行为,避免业务价格与市场行情存在较大偏离,同时,针对在签订合同时商品或服务的最终价格尚未确定而最后在结算前确定的合同,为确保此类合同定价清晰、可控,避免风险敞口无限放大,应将合同定价过程信息登记在案,确保定价依据可追溯,进一步避免不同合同之间货款相互混淆、滚动结算等问题。
2.3设计报表体系,搭建数据平台。
在市场环境下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等全量多维数据进行有效融合联通的过程中,为提升企业业务数据价值,实现“一个管控动作一张表”的动态管理效能,应当针对运营管控的实际需要,删减、合并、剔除低效重复或较少使用的业务报表,建立相应业务逻辑和分析框架下的业务报表体系,以此实现经营数据取值来源的统一,保障方便快速的业务支撑,在此基础上,设置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利用数据共享平台对合同具体执行阶段进行全流程动态展示,实现对业务合同执行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研判,同时对合同异常关键指标进行可视化呈现,自动进行有效风险预警,进一步提升业务执行效率与风险监测、精准管控能力。
3.小结
防范和化解重大矛盾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就必须将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管理重点与业务实际联系起来,确保所有业务执行都以合同为核心,执行节点都与合同要素相匹配,以此加强合同全过程处理的合规性、真实性和可控性,使业务执行、管理动态全流程有迹可循,最终推动传统业务管理模式向以合同为中心的能够产生价值创造的风险防控管理模式转变。
(作者单位:中国兵工物资集团有限公司)
引用出处
[1].魏峰,推行合同项目化管理夯实法律风险防范基石[J].现代国企研究,2017,(08)
[2].吴强,张亚明,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商贸流通企业绩效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24)
[3].马鹏,浅谈国有流通企业全面风险管理[J].中国领导科学,2018, (06)
以合同为中心的风险管控机制构建研究
文/吴保役
工作研究W O R K R E S E A R C H
17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