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周末作业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周末作业五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夏天的玄武湖碧波荡漾,绿树葱茏,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

B.教师楷模李吉林的感人事迹一经报道,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C.在本次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D.是否选择对社会和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

2.下面是栖霞山的一副对联,小明在抄写时有错漏,请你修改。

(2分)
上联:枫叶如花,掩映▲朝古寺;
下联:似海松涛,深藏千佛名山。

(1)上联漏抄了一个字,请你结合常识补上:掩映朝古寺
(2)下联有一处对仗不工整,应把“”改为“”。

3.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分)
2012年3月24日晚22:17分,随着最后一趟“南京西—厦门”K161次列车驶离南京西站,这座在风雨中傲立了百年的老站正式宣告停运。

它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火车站,代表了当时中国车站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准。

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南京西站客流较少,配套设备落后,为了城市的发展,让这个老站退役是必需的选择。

标题: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4分)
那千姿百态的雨花石,或晶莹剔透耀人双目,或明暗交织令人称奇,或线条流畅如流水舒缓。

它们是无言的诗,有形的画。

我醉心其中,(A)不能不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而瞠目惊叹!任思绪的骏马跨越时空,我突然发现,自然界春夏秋冬的风雨,人世间喜怒哀乐的感受都悄然印证在方寸之石上。

(B)于是,我的心海荡起雨花石般美丽的涟漪。

(C)大自然亿万年的磨砺,才有雨花石的精美、温润、华丽和神奇。

石如此,人亦如此。

(D)啊,人与石竟然有这般惊人的相似!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一个用词不当,这个句子是()(填写序号),并改正。

(2分)
(2)在文中画线的空白处,填上和上下文意思连贯
....的句子。

(2分)
5. 3月18日,《扬子晚报》以“么的了?么的了!桥么的了!”为标题报道了南京水西门
高架桥被拆除的新闻。

请结合标题中的三个标点,品析标题所流露的对这一事件的情感
态度。

(注:“么的了”意为“没有了”)(2分)
6.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4分)
(1)写出这幅漫画的内容。

(2)概括漫画《独木桥》所反映的
社会现象。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

(15分)
【古诗阅读】
夜泉(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7.诗中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幽静的诗句是。

(1分)
8.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

(不超过40字)(2分)
【古文阅读】
狼(其一)清·蒲松龄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6分)
10.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
(2)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3)时狼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11.本文表现了狼的什么本性特点?
12.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

(14分)
小山村申弓
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小鸟啁啾,晚有山雾缭绕。

虽然远离都会,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那儿的人却也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小山村有一个卫生室,卫生室的主人是个中年汉子,叫什么来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手绝技,那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到了他,已是第四代了。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一家人始终住在那座低矮小瓦房里。

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是住这种小瓦房的。

卫生室也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样一来,小小的卫生室就门庭若市了。

不管怎样,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竟也独特,每
人一块瓦片,或方形或长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

瓦片作笔,瓦片作纸,开具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

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次不乱。

来的都是本村本乡的,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往前插队。

医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次序规则,换到其他场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议,用瓦片,那就是排队了。

这方法挺好,这些年坚持下来,没有争执,没有矛盾,小村人一团和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肚吃饭,病痛抓药,没有丝毫的紊乱。

时代在发展。

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公路。

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

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转到右边的门,扶出另外一个人。

被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看他一手支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

医生正在给村人看病。

门外集着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

来人自然没有瓦片。

坐在最外边的黎三朝那小车看了一眼:“是来看病的吗?”
“是啊,不来看病跑这来干什么?”
是的,不看病来这干什么!说得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欢这种大大咧咧的样子。

黎三随手递给他一块瓦片。

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打着火机递过去,不由你不抽。

一口喷出来的白烟,使得整屋都香了起来。

医生说:“是啥烟,这么香?”
“香吗?那就留你慢慢抽。

”那人将那包烟放到了桌子上,“告诉你,大中华,3元5角一根。


“啊?那可不敢要你的哟。


“那算什么,我们路远,先帮个忙,让我们看吧。


医生稍作为难地看了看外边手持瓦片的村人。

村人见来人也不多,就一个,也就默许了。

大概一刻钟,看好了,那人将一张大票留在桌上,说:“够了吗?”
“要不了这么多,我找你。


“不用找了。

”说着便扶起男人往外走。

外人走了,瓦片又恢复了正常。

过了几天,那车那人又来了。

照样是不用瓦片,照样留下一包好烟,照样先看,照样是给了一张大钱。

只是在走时,问医生要了这里的电话号码。

往后的日子,好几天没见那人那车来了。

这天有人跑来叫医生到大队部去接电话。

医生停下了正在看的病人,出了去。

好一会儿才回来,跟村人说:“真对不起,我有点事得到城里一趟,明天回来。

”说着收拾东西,匆匆出门。

村人便只好将手里的瓦片放下,反正也没啥大病,明天就明天吧。

到了第二天,医生真的回来了,还是那辆贼黑贼黑的小车送回来的。

于是瓦片又派上了用场了。

大概又过了十来天,那辆贼黑贼黑的车又来了,是那个开车的单独来的。

医生看看手拿瓦片的村人,虽然眼里掠过了一丝的内疚,还是上了那车一溜烟地走了。

从这个时候起,医生十天半月也没回来一次,回来也是匆匆地小住一夜,第二天又走了。

村人也再不用瓦片了。

半年之后,小山村里出现了一幢小洋楼,那是医生家的。

小洋楼面对小瓦房,鹤立鸡群,自成风景,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

12.下列对小说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按时间顺序描述了城市的物质文明对一个小山村带来的冲击和变化,语言明白如话又意味深长。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如村人排队就医和城里来人不排队对比,以及医生开始不图不取与后来追逐利益的对比。

C .小说多次写到进入村子的小车是“贼黑贼黑的”,写出了车子颜色的深重与小山村
的环境的不和谐,含蓄地表现村人对来客的厌恶。

D .小说结尾写“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意在表现村人对于医生通过医
术致富的一种仇视心理。

13.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好处?(3分)
14.结合第一次带人看病时的具体描写,说说从车上下来的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分)
15.揣摩文中画线句,请用第一人称描写医生此时的心理活动。

(3分)
医生想:
16.“瓦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15分)
单眼皮的莫愁湖 洪烛
去南京,就没有不看莫愁湖的道理。

只要你听说过它,便会有一种神秘的美感,或远或
近地吸引着你——不仅吸引着你寻觅的眼睛,更吸引着你驿动的心。

那是一种在你亲眼目睹之前便会被深深感染的美感,哪怕仅仅听说过,就忘不掉了。

莫愁湖无疑是美的,但比风景更美的是它的名字。

全中国的湖泊中,有谁的名字比其更
有劝慰作用?更有人情味儿?若仅仅就外表美而言,莫愁湖是比不过西湖那一类的。

它的水面不是很宽广,就像林忆莲的眼睛那样,不大,微微眯缝着,却别有一番味道。

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

这温馨的名字使它一下子活了过来,而且永久地保持着青春。

这是怎样的眼睛啊,单纯、善良、天真,不沾染一丝灰尘,似乎天生就不应该,也不会受到人间烟火的污染。

说实话,我喜欢看这种永远也学不会世故的眼睛——它是不设防的,但它更令人不忍心伤害。

说起西子湖,难免想到做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

而说起莫愁湖,则避不开莫
愁女的传说。

莫愁,不仅是一座湖泊的名字,最早还是一位女子的名字。

据说莫愁并非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她因为爱情而出嫁到南京,嫁给卢家做了媳妇,从此跟南京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南京人似乎一下子就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位远嫁而来的小媳妇,而且喜欢了千百年。

我想,这首先得益于她那好听的名字。

有着这样一个吉祥名字的女子,谁会不喜欢呢?正如有这样一个名字的湖泊,谁又会不喜欢呢?
莫愁女当年就住在南京水西门外的湖畔,她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

如今,她虽
已不在了,可她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她对后人“莫愁、莫愁”的由衷祝福也留了下来。

她活在自己的名字里,更活在湖泊的倒影里。

当然,在莫愁女身上,比她的外表更美、更重要、更值得回味的,还是她心灵的美、人性的美,那是一种对任何劫难都能够包容,并且抵御得住时间消磨的美。

况且,莫愁女一定也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

莫愁,莫愁,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战胜了烦恼。

这种在命运面前的坚强体现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就显得尤其宝贵,尤其难得。

想到莫愁女,再看看莫愁湖,我看到的是会说话的眼睛。

它自始至终都在重复着同一句
话:“莫愁,莫愁……”但仅仅这一句,就足够了。

再看看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

西湖如同西施,是很典型的那种双眼皮美女:苏堤、白
堤构成它的双眼皮。

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

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可我偏偏就喜欢这单眼皮的莫愁湖。

我从它清澈的眼睛里读出了跨越时空的祝福,和一颗纤尘不染的心。

南京人是有福的。

在忧愁的时候,可以到莫愁湖边走一走。

湖风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声
音,在劝解着你、抚慰着你:不要忧愁,不要忧愁……走着走着,你果然就没有忧愁了,或者说忘掉忧愁了。

古人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南京人则无需借酒浇愁,因为他们有莫愁湖,有比酒更醇厚、更灵验的湖水,并且,还额外地拥有一位古代美女的祝福。

恐怕正因为有莫愁湖的陪伴,南京人一向是乐观的、豁达的、坚强的。

南京,是一座历经诸多劫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城市。

(选自《城之眼》)
17.莫愁湖的名字比她的风景更美,请你依据文意,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 示例: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温馨, 仿佛在劝慰人们“莫愁,莫愁”。

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 ,仿佛 。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
的名字。

(2)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
的。

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
19.作者说莫愁女“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这“自身的魅力”指什么? (2分)
20.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很有情味,请你做一点简要赏析。

(4分)
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
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

21.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莫愁”是本文的线索,作者从莫愁湖的名字写到莫愁女,再描写莫愁湖的风光,
最后写到南京人,字里行间充满对莫愁湖的喜爱之情。

B.作者在行文中,把莫愁湖和西湖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莫愁湖的美“别有一番味道”,
突出她美在自己的名字上,美得清纯自然。

C.作者把莫愁湖和莫愁女联系起来,并且用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写了莫愁湖“单眼皮”
的美,这样的拟人手法,使莫愁湖在我们心中也“活”了起来。

D.作者喜爱莫愁湖,除了莫愁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更主要的还在于莫愁湖优美的风光
使人赏心悦目,不由得忘却忧愁和烦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