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填土处理路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填土处理路基
1、引用文件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2、施工准备
2.1作业条件
换填作业范围内需挖除的土有积水或泥浆,应在路基外侧挖集水井,将水引至集水井,然后用水泵将水排出,泥浆晾干再装运。
换填前解决基坑排水,除采用水沉法施工的砂石外,不得在浸水条件下施工,必要时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2.2材料及机具
2.2.1材料
1)砂石: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粒径小于2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量的45%),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当使用粉细砂或石粉(粒径小于0.075mm的部分不超过总量的9%)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量30%的碎石或卵石。
砂石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厚层的60%。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透水材料。
2)粉质黏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亦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
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
用于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基的粉质黏土垫层,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和石块。
3)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土料宜用塑形指数10~15的亚黏土、黏土,不宜使用块状黏土和砂质粉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
石灰宜用1~3级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
4)粉煤灰:粉煤灰应为低活性火山灰质材料,其SiO
2、Al
2
O
3
和Fe
2
O
3
总量宜
不小于70%,700℃时烧失量应小于10%;细度应满足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5)工业废渣:在有可靠试验结果或成功工程经验时,对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放射性危害的工业废渣等均可用于填筑换填处理。
被选用工业废渣的粒径、级配和施工工艺等应通过试验确定。
2.2.2施工机具
1)施工机械设备:挖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洒水车等。
2)检测试验设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灌砂桶、环刀等。
3、关键工序及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开槽挖除→排水、碾压→分层填筑→压路机碾压→检验。
3.2 测量放线
施工前对现况软弱、不均匀地基地面高程进行校测,确定开挖深度及范围。
在道路中心桩测设后,测量横断方向,根据道路设计横断面及现况地面高程,放出开槽上、下坡角线。
3.3开槽挖除
换填土处理路基底面的宽度、深度根据探坑由勘察、设计、建设单位现场初步确定,顶面宽度可以宽出路基坡脚0.5~1.0m的底面两侧向上,按基坑开挖期间保持边坡稳定的当地经验放坡确定。
开挖时应避免基底土层受扰动。
需换填部位挖除后,及时约请勘察、设计、建设单位对基底进行验收,确认达到道路承载力和压实度要求。
3.4排水、碾压
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及时将挖除范围的积水排走,确保场内无积水。
将地面大致找平,进行填前碾压,使基底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标准。
3.5分层填筑
除接触下卧软土层的换填土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确定厚度外,一般情况下,分层铺填厚度可取20~30cm。
换填垫层厚度不宜小于
0.5m,也不宜大于3m。
±2%的范围粉质黏土和灰质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佳含水量W
op
±4%的范围内。
最佳含水率可通过击内,粉煤灰垫层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W
op
实试验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取用。
粉质黏土及灰土层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缝隙不得小于500mm。
接缝处应夯压密实。
灰土应拌合均匀并当日铺填夯压。
灰土夯压密实后3d内不得受水浸泡。
粉煤灰层铺填后宜当天压实,每层验收后应及时铺填上层或封层,防止干燥后松散起尘污染,同时应禁止车辆碾压通行。
3.6碾压
对于工程量较大的换填垫层,应按所选用的施工机械、换填材料及场地的土质条件进行现场勘察,以确定压实效果。
压实标准可按下表选用;
各种填筑材料的压实标准
3.7检验
对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换填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环刀法、贯入法、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砂石、工业废渣换填可用重型动力触探检验。
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
4、技术及施工要点
4.1 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
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4.2 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
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4.3 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4.4 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
4.5 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4.6 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4.7 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5、施工控制要求
换填土处理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表有关规定。
表1.4 路基土方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
表2.4填石路基允许偏差
注:B为施工时必要的附加宽度。
6、成品保护
施工过程中妥善保护好砂石、粉煤灰等换填原材料,免受淤泥等杂质污染。
路基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层面不应有积水,换填路基应根据施工气候状况做
成2%~4%排水横坡,边坡必须修理平顺,确保施工中能使雨水及时排除,并使雨水引出路线以外,以免路基被雨水冲毁。
换填材料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高程桩,防止碰桩位移并应经常复测,做好计算换填材料的数据观测工作。
7、注意事项
挖土作业前,主管人员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人机配合土方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
机械作业时,配合作业人员严禁处在机械作业和走行范围内。
配合人员在机械走行范围内作业时,机械必须停止作业。
填方破坏原排水系统时,应在填方前修筑新的排水系统,保持通畅。
路基下有管线时,应先根据管线的承载能力情况对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后按照规范规定的压实标准进行施工。
填土路基为土边坡时,每侧填土宽度应在设计宽度的基础上留够机械安全作业宽度。
碾压高填土方时,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
土方宜使用封闭式车辆运输,装土后应清除车辆外露面的遗土、杂物。
8、质量记录
8.1砂试验报告
8.2材料试验报告(通用)
8.3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8.4测量复核记录
8.5地基处理记录
8.6地基钎探记录
8.7土壤(无机料)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率试验报告
8.8土壤压实度试验记录(环刀法)
8.9压实度试验记录(灌砂法)
8.10路基弯沉记录
8.11工程质量评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