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道酬勤
书 山 有 路 勤 为 径
谢谢大家
学 海 无 涯 苦 作 舟
课堂练习:
A 1.读图回答:
D C B
(1)请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2)图中各点代表的日期是:A 6月22日 、B 9月23日 、 C 12月22日 、D 3月21日 。 (3)由A到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变慢、再变快 ; 由C到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先变快、再变慢 。 (4)由A到B,济南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昼渐短、夜渐长 , 悉尼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规律是: 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赤道 。 (5)请在图中画出A、C两点的光照示意图。
(3)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引起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形成
课堂小结: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公转的方向、周期 二、公转的轨道、速度 三、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四、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返回主页
三、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1.产生了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片
太阳直射点: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北极 阳光 北回归线 赤道 阳光

南回归线
阳光
南极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北极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北回归线 赤道

在太阳直射点上, 单位面 南回归线 积获得的太阳辐射 能量最多。
返回主页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
6月22日 夏至日
北回归线 次年3月21日 春分日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
赤 道
赤 道
赤道
3月21日 春分日
9月23日 秋分日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南回归线
12月22日 冬至日 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日 期 太阳直射 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昼夜平分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公转方向、周期
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即从地球北极上空
向下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 太阳运转
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年。
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恒星年。
返回主页
二、公转轨道:地球公转的轨道为近似于正圆
的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焦点上。
公转速度:
随着地球公转,日的距离不断变化。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授课人:朱小色
姜堰市娄庄中学
2017.12.19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二、产生时差 三、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的意义
一、昼夜交替
夜晨 昼 半昏 半 球线 球
返回主页
二、产生时差
1. 地方时
因地球自转,偏东位置的地方总比偏西位置要先
见到日出。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就是地方时。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 夜渐短,南半球反之。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渐短, 夜渐长,南半球反之。
南极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2)周期: 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返回主页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引起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形成
黄赤交角
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 以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 变的(一定时期内)。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2. 时区和区时
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
24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
使用的时间,叫区时. 返回主页
三、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
1. 偏转规律
南半球向左偏
A
B
2. 对环境的影响
C
D
公转方向、周期
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公转轨道、速度
公转地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