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Ⅰ(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城市道路设计)练习题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Ⅰ》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代表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缩写正确的是(A)。
A AADT;
B ADT;
C MADT;
D WADT
2、在百分位车速中,在交通管理上常用(C)位车速作为某些路段的最高车速限制标准。
A 50%;
B 15%;
C 85%;
D 60%
3、根据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划分,下列不属于小客车的是(C )。
A、小型轿车
B、轻型普通货车
C、中型普通货车
D、车长小于6m的中型普通客车
4、根据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划分,下列属于大型车的是( C )。
A、轿车
B、轻型普通货车
C、中型普通货车
D、车长小于6m的中型普通客车
5、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宜大于或等于(A)倍的计算行车速度值;两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大于或等于(A)倍的计算行车速度值。
A 6、2;
B 2、6;
C 4、2;
D 2、4
6、在百分位车速中,在交通管理上常用(B)位车速作为某些路段的最低车速限制标准。
A 50%;
B 15%;
C 85%;
D 60%
7、如下图所示的道路横断面型式为(B )。
A.一块板
B.二块板
C.三块板
D.四块板
8、用于描述交通流的宏观参数有哪些?( B)
A交通流、速度、密度 B交通量、速度、密度
C交通量、流率、密度 D流率、车头间距、车头时距
9、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A )
A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 B直线、缓和曲线、回旋线
C直线、圆曲线、回旋线 D 抛物线、直线、圆曲线
10、城市道路横断面中的路侧带由那几部分构成?( A )
A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B人行道、分隔带、行道树;
C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D绿化带、设施带、分隔带。
11、下列关于城市主干道机动车道宽度的选择哪项是错误的?(A)
A.大型车道宽度选用3.25m
B.混合行驶车道宽度选用3.75m
C.公交车道宽度选用3.75m
D.小型车道宽度选用3.5m
12、如果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通行能力为1000辆/小时,那么当自行车道的设计宽度为4.5m时,其总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4000辆/小时)。
A.3500辆/小时
B.4000辆/小时
C.4500辆/小时
D.5000辆/小时
13、为了保持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平顺,一般取凸形竖曲线的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 10-20)倍。
A.5-10
B.10-15
C.10-20
D.15-20
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A.分离式立交和环形立交
B. 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C.互通式立交和半互通式立交
D.苜蓿叶式立交和半苜蓿叶式立交
15、地面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当车位超过(A)辆时,出入口不少于两个。
A.50
B.100
C.200
D.300
16、按照机动车设计车辆划分要求,下列划分正确的是( C )?
A、车长大于6m的卡车属于小型车;
B、车长大于12m的重型卡车属于大型车;
C、车长大于6m小于12m的公交车属于大型车;
D、铰接式公共汽车属于大型车。
17、三块板的道路横断面的道路适用的交通情况为( B )
A.机动车较少、非机动车多
B.非机动车较多、机动车较多
C.机动车少、非机动车少
D.机动车多、非机动车少
18、下列车辆停发方式中常用于公共停车场的是( B )。
A、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B、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C、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D、平行式停车
19、机动车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 A )。
A、25-30m²;
B、30-40m²;
C、16-20 m2;
D、15-25 m2
20、地下停车库与地上停车楼停车位建筑面积为( B )m2/标准车停车位。
A、25-30m²;
B、30-40m²;
C、16-20 m2;
D、15-25 m2
21、路边停车带每个停车位宜为( C )m²/标准车停车位。
A、25-30m²;
B、30-40m²;
C、16-20 m2;
D、15-25 m2
22、城市大型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量应为()。
A、>50个;
B、51-300 个;
C、301-500 个;
D、>500 个
23、某城市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量为60个标准停车位,属于()停车场,应规划()个出入口?
A、小型,1 ;
B、中型,2 ;
C、大型,2 ;
D、特大型,3
24、大、中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个,特大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个。
A、1,2;
B、2,3;
C、2,2;
D、3,4
25、某路段高峰小时通过小轿车100辆,轻型货车50辆,大型客车25辆,重型普通货车20辆,铰接公共汽车10辆,试问该路段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是()。
A、280;
B、300;
C、270;
D、320
26、将交通量换算为标准小汽车时,大型货车的换算系数为()。
A、1.5;
B、2.0;
C、2.5;
D、3.0
27、单幅路及三幅路采用中间分隔物或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是()。
A、机动车道宽度;
B、机动车道宽度和两侧路缘带宽度和;
C、机动车道宽度和两侧路缘带宽度及中间分隔物或双黄线的宽度之和;
D、机动车道宽度和中间分隔物或双黄线的宽度之和。
28、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如果是园林景观路,则绿地率不得小于()。
A、40%;
B、30%;
C、25%;
D、20%
29、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当红线宽度大于5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A、40%;
B、30%;
C、25%;
D、20%
30、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当红线宽度在40-5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A、40%;
B、30%;
C、25%;
D、20%
31、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当红线宽度小于4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A、40%;
B、30%;
C、25%;
D、20%
32、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条,宽度不应小于()。
A、2,2m;
B、2,2.5m;
C、3,3m;
D、3,3.5m
33、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向不宜小于 3.5m ,双向不宜小于 4.5m 。
A、2.5m,3.5m;
B、3.5m,4.5m;
C、3m,4m;
D、3.5,5m
34、当道路纵坡较大且连续上坡或下坡,应在不大于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纵坡缓和段,且其纵坡应不大于(),其长度应符合规范的最小坡长的规定。
A、2%;
B、2.5%;
C、3%;
D、3.5%
35、两块板断面形式的城市次干路的中间分隔带的最小宽度是()。
A、2m;
B、1.5m;
C、2.5m;
D、1m
36、设计车速≤60km/h的城市道路的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当为小客车专用车道最小宽度为( )m,当为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为( )m。
A、3.5m,3.75m;
B、3.25m,3.5m;
C、3.5m,3.5m;
D、3.0m,3.5m
37、设计车速>60km/h的城市道路的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当为小客车专用车道最小宽度为()m,当为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为()m。
A、3.5m,3.75m;
B、3.25m,3.5m;
C、3.5m,3.5m;
D、3.0m,3.5m
40、城市道路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构成复曲线,下列哪个条件不是需要符合的条件()。
A、小圆半径大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
B、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80km/h,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R1:R2)
<1.5时;计算行车速度小于80km/h,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R1:R2)<2.0时;
C、当计算行车速度小于40km/h时,且两圆半径都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也可不设缓和曲线而构成复合曲线;
D、小圆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
41、设计车速为50km/h的城市道路平曲线,当圆曲线半径大于等于()时,可不设缓和曲线,将直线与圆曲线直接连接。
A、300m;
B、400m;
C、500m;
D、700m
42、设计车速为60km/h的城市道路平曲线,当圆曲线半径大于等于()时,可不设缓和曲线,将直线与圆曲线直接连接。
A、500m;
B、700m;
C、800m;
D、1000m
43、设计车速为50km/h的城市道路平曲线,当圆曲线半径大于等于()时,可不设超高。
A、200m;
B、300m;
C、350m;
D、400m
二、填空题
1、机动车停车场设计中,车辆的停发方式按其与通道的关系可分为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三种类型。
2、机动车停车场的车辆停放方可分为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三种。
3、路外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 50 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 80 米;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 2 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 3 个。
4、地面停车场停车位用地面积为 25~30 m2/标准车停车位,地下停车库与地上停车楼停车位建筑面积为 30~40 m2/标准车停车位,路边停车带每个停车位宜为 16~20 m²/标准车停车位,机械式停车库停车位建筑面积为 15~25 m2/标准车停车位。
5、交通流是指在道路上通行的人流和车流。
6、车辆通过道路特定地点的瞬时速度叫地点车速。
7、路段长度除以通过该路段的行程时间叫行程车速,又叫区间车速
8、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上存在的车辆数即为交通流密度。
9、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上,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来确定道路的最大纵坡。
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11、交通岛有方向岛 、分隔岛 、中心岛 和安全岛 四种形式。
12、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车速值的2倍。
13、车头间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14、为保证十字交叉口排水,至少要保证有 一 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
15、道路平曲线要素有直线 、圆曲线 和缓和曲线 。
16、道路的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分别是切线长T=Rtan ⎪⎭
⎫ ⎝⎛2a 、 外距E=R ⎪⎭⎫ ⎝⎛
-12sec a 、弧长L=Ra 180π、半径R=Tcot ⎪⎭
⎫ ⎝⎛2a 。
17、一般而言,城市道路的路面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等三个结构层构成。
18、设计车速小于40km/h 时,城市道路的缓和曲线可用 直 线代替。
19、一般情况下,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车速应按各级道路设计车速的0.5-0.7倍取值,直行车取 大 值,转弯车取 小 值。
20、当道路条件一样时,通常将会车视距简化为停车视距的 2 倍计算。
21、红线宽度小于4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2、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
23、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附属设施用地等组成。
24、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
25、通常一条自行车道路,单向有两辆自行车并列行驶时,宽度为 2.5m ;有三辆车并行时,宽度为3.5m ;其余以此类推。
26、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 2 条,宽度不应小于 2.5m 。
27、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向不宜小于 3.5m ,双向不宜小于 4.5m 。
28、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侧带,它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
29、人行道宽度、绿带宽度与设施带宽度之和即为路侧带总宽度。
30、保护性路肩宽度自路缘带外侧算起,快速路不应小于 0.75m ;其他道路不应小于0.50m ;当有少量行人时,不应小于1.50m 。
当需设置护栏、杆柱、交通标志时,应满足其设置要求。
31、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 3 条时,应设不小于3.0m 的应急车道。
当连续设置有困难时,应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应大于500m,宽度不应小于3.0m。
32、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及功能,可分为中间分车带及两侧分车带,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
33、交叉口车流间的基本矛盾可以分为:分岔、交汇与冲突。
34、平面交叉口转角部位红线应作切角处理,常规丁字、十字交叉口的红线切角长度宜按主、次干路20m-25m、支路15m-20m的方案进行控制。
35、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检验总体、分区规划阶段所定交叉口转角部位红线切角长度是否符合安全停车视距三角形限界的要求。
36、各类交叉口之间的最小间距,在规划控制时,宜不小于150m。
37、行人步行速度分布范围较宽,从30m/min到130m/min,但一般集中在60-78 m/min的范围之间。
38、改建、治理交叉口规划,道路外侧规划用地建筑物机动车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100m,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的最远端。
b.次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80 m,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的最远端。
c.支路上,距离同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50 m,距离同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30 m。
d.干路上地块出入口的进出交通组织应规划成只准右进右出的方案。
39、进、出口道部位机动车道总宽度大于16m时,规划人行过街横道应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
40、常规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的形状宜采用圆形。
中心岛曲线半径宜为15m-20m,中心岛内不得布置人行道。
41、根据交通功能和匝道的布置方式,立体交叉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两类。
42、车辆类型是指根据机动车规格术语和机动车结构术语相加确定,规格术语在前,结构术语在后,如大型普通客车、中型普通货车。
43、机动车设计车辆应包括小客车、大型车、铰接车三类。
44、机动车设计车辆在外廓尺寸上应符合小客车总长小于等于6m,大型车总长大于6m小于等于12m,铰接车总长大于12m小于等于18m。
45、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应包括自行车、三轮车两类。
46、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可分为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三种。
47、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按照停车位数量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类,特大型停车场停车位数量>500 个,大型停车场停车位数量301-500 个,中型停车场停车位数量51-300 个,小型停车场停车位数量≤50 个。
48、城市公共停车场的选址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与主要服务对象的距离在城市一般地区不宜大于300m ,市中心地区不宜大于200m 。
49、大、中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 2 个,特大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 3 个,并应设置专用人行出入口,且两个机动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5 m。
50、将交通量换算为标准小汽车时,各车辆类型的换算系数为:小客车 1.0 ,大型客车 2.0 ,大型货车 2.5 ,铰接车 3.0 。
5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宜大于或等于倍的计算行车速度值;两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大于或等于倍的计算行车速度值。
52、当道路纵坡较大且连续上坡或下坡,应在不大于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纵坡缓和段,且其纵坡应不大于 3% ,其长度应符合规范的最小坡长的规定。
53、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根据交通组织方式不同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
54、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幅路及三幅路采用中间分隔物或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还应包括分隔物或双黄线的宽度。
55、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 2 条,宽度不应小于 2.5m 。
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向不宜小于 3.5m ,双向不宜小于 4.5m 。
56、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2)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3)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5%;
4)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0%。
57、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及功能,可分为中间分车带及两侧分车带,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
58、设计车速≤60km/h的城市道路的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当为小客车专用车道最小宽度为 3.25 m,当为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为 3.5 m。
59、设计车速>60km/h的城市道路的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当为小客车专用车道最小宽度为 3. 5 m,当为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为 3.75 m。
60、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 3 条时,应设不小于 3.0m 的应急车道。
当连续设置有困难时,应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应大于 500m ,宽度不应小于 3.0m 。
61、展线的类别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划分为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等几种形式。
62、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时,平、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平、竖曲线顶点重合,且平包竖。
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在
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
63、城市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 0.3% ;当遇特殊困难纵坡无法满足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
64、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当设计车速 < 40km/h 时,平曲线以圆曲线为主;当设计车速≥ 40km/h 时,平曲线宜为缓和曲线+圆曲线。
三、名词解释
1、交通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某一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
2、流率
在不足1h的时间段内(常取5或15min),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经过等效转换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当量小时流率)或行人数。
3、高峰小时交通量
是指一天内的车流高峰期间连续一小时的最大交通量。
4、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中8760h交通量的观测值依大小顺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
5、设计小时交通量
指的是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小时交通量。
6、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内的小时交通量与最大流率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
一般来说,高峰小时系数值在0.70到0.98之间,较低的值意味着流量变化较大。
7、车头间距
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车辆车头之间的空间距离。
8、车头时距
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车辆车头之间的时间间隔。
9、机动车设计车辆
用于控制道路几何设计,符合国家车辆标准的,具有代表性质量、外廓尺寸和运行性能的机动车辆,称之为机动车设计车辆。
10、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参考范围取值 7%-12%。
11、地点车速
12、行程车速
13、行驶车速
14、交通流密度
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上存在的车辆数。
K = N / L
式中:K——某瞬间的交通流密度;
N——车辆数;
L——观测路段长度。
15、基本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不论服务水平如何,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合理的最大小时流率。
16、可能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道路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不论服务水平如何,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合理的最大小时流率。
17、设计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道路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在指定的设计服务水平下,最大服务交通流率。
18、服务水平
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的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19、道路定线
就是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平面、竖向线形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图,是道路技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有纸上定线和实地定线两个阶段。
20、展线
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大于道路设计容许量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以到达路线终点。
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称为展线。
21、会车视距
当往返车辆行驶于同一车道相遇而无法错让时,双方均需制动停车以保证安全。
这时所需最短距离即为会车视距。
包括:①双方汽车反应时间内的行驶距离;
②双方汽车制动后的行驶距离;③完全停止后的最小安全距离。
通常将会车视距简化为停车视距的2倍计算。
22、视距三角形(可绘图解释)
为保证交叉口的行车安全,需要让驾驶人员进入交叉口的前一段距离内看清驶来交会的车辆,两车各自的停车视距和视线就组成了交叉口视距限界(或称视距三角形,是确定交叉口转角红线的必要条件)。
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和相交道路最靠近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
此限界内要清除1.2m高的障碍物。
23、交通饱和度
指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即V/C 比。
24、复曲线
不同半径的两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则称为复曲线。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机动车交通量和流率,二者有何区别?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某一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量;流率是指在不足1h 的时间段内(常取5或15min ),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经过等效转换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当量小时流率)。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交通量是实际观测值,流率为等效换算值。
2、如何应用设计小时交通量计算路幅宽度?(写出表达式即可)
1
12DDHV n C W W n =⨯=⨯
1C →每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3、对照车速累计频率曲线图(如图1),回答85%、50%以及15%位车速的含义?
图1 车速累计频率曲线图
(1)85%位车速表示所观测到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具有这种速度值或者在这个速度以下。
在交通管理上常用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最高车速限制标准。
(2)50%位车速(常称中位车速)表示在该车速以下行驶的车辆数等于在该车速以上行驶的车辆数,又称为中值速度。
(3) 15%位车速表示在该车速及低于该车速行驶的车辆数占被观测车总数的15%。
常用此车速作为观测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认为车速低于该速度时,往往会妨碍交通,导致发生事故的危险。
4、何为交通流?用于描述交通流的参数有那些?
在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统称为交通流。
宏观参数交通量、速度、密度;微观参数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5、简要说明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一般包括那些内容?
道路交通状况分析、地下管线埋设的需求,与沿街建筑高度的协调、与周围环境卫生景观等的关系、分期建设的要求等。
6、停车场的车辆停放方式有哪些?简要回答各停放方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
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分为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三种。
平行式停车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但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少,常用于路边停车;
垂直式停车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比较紧凑,但停车带占地较宽;
斜列式停车停车带的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而异,宜在场地受限时采用。
停车及车辆出入均较方便,利于疏散,但是三角用地出现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特别是30度停放方式,用地最费,一般较少采用。
7、简要回答常规环形交叉口的适用条件
常规环形交叉口不宜用于城市干道相交的交叉口上,仅在交通量不大的支路上为美化环境或其它特殊需要时,可考虑选用环形交叉口。
新建道路交叉口交通量不大,且作为过渡形式或圈定道路交叉用地时,可设环形交叉。
8、简述消除交叉口冲突点的措施。
1)在交叉口处实行通行管制;
2)渠化交通(把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3)修筑立体交叉;
4)规划上控制入口数量。
9、交通量和通行能力有什么区别?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
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概念不同,交通量是指某时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通行能力是指某时段内最大可能通过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一般交通量均小于道路的通行能力。
10、停车视距有哪几部分组成/?
停车视距指车辆在行车方向前面遇到障碍物(如行人过街、待修路面坑洞、违章堆放物等),必须及时制动停车所需的可见距离。
包括:①反应距离;②制动距离;③安全距离。
11、简要回答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有哪些?
①喇叭形立体交叉②菱形立体交叉③苜蓿叶形立体交叉④环形立体交叉⑤定向式立体交叉
12、什么叫高峰小时系数?它的值高低代表什么意思?
13、某路段高峰小时通过小轿车100辆,轻型货车50辆,大型客车25辆,重型普通货车20辆,铰接公共汽车10辆,试回答机动车设计车辆及换算成标准小汽车的相应换算系数,并计算该路段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是多少?。
14、道路空间构成要素有哪些?
①道路:是形成道路空间、景观的主体要素,包括道路线形的方向性、连续性及道路断面形式、路面材料色彩等景观元素。
②道路边界:指道路两侧视觉空间的界定要素,可以是水面、山体、建筑、广场、公园、植物或以上若干要素的组合体。
③道路景观区域:由道路及两侧景观边界共同构成的,具有不同特征的空间区域。
④道路节点:主要指道路交叉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上的视觉焦点等,它构成了道路的特征性标志,同时也往往形成区域的分界点。
15、道路景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①自然景物,包括山、水、树等。
②人工景物,包括两侧建构筑物、道路铺装、设施、小品、绿化、广告牌等。
③人文景物,包括道路自身历史、空间肌理、承载的活动与集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