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进化: 生物在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的环境的相对适应。

2、生物进化学: 是探究进化的学科,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

也就是说进化生物学是回答“为什么”的学科,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3、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指物质从无序到有序,从同质到异质,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4、中性突变: 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3 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同工突变:DNA 分子上非转录顺序或重复序列或与蛋白质非功能部分相关的结构基因的改变产生同一突变与密码的简并,或与tRNA 反密码子的摇摆有关。

6、自我更新: 是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7、熵: 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8、熵变: 生物体是个开放体,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熵处在不断变化中。

9、熵产生: 体系内部由化学反应和扩散等不可逆的过程所产生的混乱。

10、熵流:分正熵流(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使机体熵值增加)、负熵流(合成作用大于机体作用,使机体混乱程度减小)。

11、团聚体:是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之一,20世纪50 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
胶水溶液混合,发现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浑浊,去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滴将其称为团聚体。

12、类蛋白质微球体: 是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把多种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种酸性糖蛋白质放
入稀盐酸溶液中冷却或将其溶于水,温度降至15C到0 C,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大量直径为0.5〜3卩m的均一球状小体,即类蛋白质微球体。

13、还原性大气:含有还原性气体(CH4、CO H2等)而含氧量很低的气体氛围。

14、膜进化理论:用膜分化导致代谢分隔来解释细胞器和细胞核的起源。

15、超循环组织模式:是多个自催化自我复制循环的分子系统组织起来所形成的超级循环系统,它能进行达尔文式的进化。

16、渐进说:认为细胞器起源于膜的内陷分化,导致代谢分隔而形成的。

17、分子准种:分子系统中存在着类似物种的系统组合,叫分子准种,选择作用于这些分子准种而促使其进化。

18、古细菌:又名原细菌,是与人类生活无直接关系的原核生物,能存在高温高压高盐或极为低温、干旱的环境,属化能自养极端嗜热的细菌。

19、化石: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

从时间上看,必须是从全新世之前的地层中挖掘出的才可称之为化石。

20、标准化石:存续时间相对较短,以致可用其作为所在地质年代标志的物种化石就叫做标准化石。

21 、指相化石:能够指示当时地层沉积环境的化石,如贝类的化石可指相为水。

22、遗体化石:古生物的遗体所形成的化石,如动物的骨骼化石,植物的茎杆化石等,分为变质和不变质两类。

23、模铸化石:生物体在底层或围岩中所留下的各种印模和复铸物。

包括“印痕化石”和“印模化石”两类。

24、遗物化石:指古代生物的粪便、卵,植物的汁液以及人类祖先使用的工具等,如鱼卵、恐龙蛋以及人类祖先使用过的石器、骨器和装饰品等。

25、遗迹化石:古时候动物留下的痕迹,如恐龙的足迹。

26、微体化石:指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微小化石,包括个体微小的古生物和较大生物体的某些微小部分的化石。

27、功能更替:指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原先次要的功能逐渐转化为主要的功能,
随着功能更替,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28、动物行为:指动物体感受信息后的适应性行为,按获得途径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29、通讯:指一个个体释放出一种或几种刺激信号,并引起信号接收者发生行为反应。

30、进化稳定对策(ESS :是基于最适性理论提岀的用于解释的各种行为对策的一种理论。

若你的对手采用P*,则你用任何对策的效果都超不过用P*的效果;如你用P对付对手的P*时效果与P*—样好,则对手用P时,你用P*更好。

31、利他行为 :指一个个体的行为为接受者带来好处的同时,对行为完成者造成损失。

32、性选择:指与性别相联系的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行为特征等方面的进化压力来自异性之间的相互选择。

33、亲缘选择 :供体表现为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会降低其自身的达尔文效应性即后裔延续的期望
数代价为C,但受体的适应性却得到增加,受益为E,假设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基因A的存在会使个体较可能表现这一行为,倘若亲缘系数丫大于B则供体的行为将其基因A的岀现频率增高。

34、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的结构发生缺失、重复、侧位或异位等变化。

35、重叠基因:是在同一条DNA片段上,有不同的可读框构成的所有相重叠的基因。

36、选择性剪接:指从一个基因转录岀来的前体RNA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不同的mRN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37、外显子改组:对于有内含子的断裂基因来说,内含子的重组可使外显子在不同基因之间进行交换组合,这种交换组合就是外显子改组。

38、基因家族:在基因进化中,一个基因通过基因重复产生了两个或更多的拷贝,这些基因拷贝就组成了一个基因家族。

39、假基因:是基因组中与某一功能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但却没有功能的DNA片段。

40、基因的水平转移:指遗传物质在不同物种的基因组之间的转移。

41、微观进化: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进化改变,微观进化是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变化,是进化的基础,多种微观进化汇集的结果即表现为宏观进化。

42、种群:是随机互交繁殖的个体集合,对于有性繁殖的真核生物而言,同种个体常因地理因素、环境因素的现实,被不同程度的分隔,形成不同程度隔离的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能自由交配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群,是有性繁殖的基本单位。

43、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岀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

44、基因库:一个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其组成成员的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45、选择系数:表示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

46、正态化选择:又叫稳定性选择,是指把趋势极端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7、平衡性选择:是两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若干世代中的比例保持平衡的现象。

48、生殖隔离:指在自然界中生物间彼此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可育后代的现象。

49、物种:是由种群所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他单元在生殖上隔离,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宗谱线上代表一定分支。

50、非时向种:只对现在存活的生物进行分门别类,不考虑时间因素,所涉及的物种就是非时向种。

51、时向种: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考虑时间向度,识别和区分不
同物种的概念。

52、机械隔离:是生殖器或在形态上的差异而岀现的隔离。

53、种群:也叫群居,是指生活在一定群落里的一群个体。

54、亚种:是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它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特征,特别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和不同的生态环境,所以也称“地理亚种” 。

55、姐妹种(隐种):姐妹种之间在外部形态上极为相似,但相互之间又有完善的生殖隔离。

56、宏观进化:研究的是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

57、复式进化:又称为全面进化,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

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的综合而全面的进化过程,其结果是生物体各个主要方面比原有的水平都要高级和复杂。

58、表型趋异:指后裔的平均表型相对其祖先表型的偏离。

59、谱系趋异:是指一个单源群内代表不同进化方向的线索之间,因种形成速率和灭绝速率的差
异而造成的谱系不对称性。

60、常规灭绝:是指在各个时期不断发生的灭绝,
61、集群灭绝:集群灭绝是指生命史上多次(重复)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灭绝事件,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高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消失,从而导致地球生物圈多样性的显著降低。

62、重演律:生物在个体发育,主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重演其祖先的发育阶段。

63、特化式进化:是由于生物对各种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从而出现的多方向的分化,表现在生
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并没有质的提高和改变,其进化水平属于同一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