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一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一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12月
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同学们填写的“毕业登记册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填写时必须使用()A.铅笔B.圆珠笔C.碳素笔D.红墨水笔
2.(3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A.A B.B C.C D.D
3.(3分)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100g水加入100g酒精形成200g溶液,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2g氢气和18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8g的水
C.木炭燃烧,固体质量减少,但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种类都不会改变
4.(3分)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B.太阳能C.风能D.煤
5.(3分)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氢气点燃前需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
C.二氧化碳能灭火,能灭火的气体也一定是二氧化碳
D.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则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6.(3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7.(3分)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8.(3分)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D.点燃
9.(3分)将二氧化碳中混入的一氧化碳除去,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加热的氧化铜
B.点燃该混合气体
C.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将集气瓶口朝上,移开玻璃片使一氧化碳气体自动逸出
10.(3分)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种,它是()
A.H2B.CO C.CO2D.C
11.(3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药品
C.收集气体D.验满
12.(3分)由化学方程式C x H y O 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A.1、2、3B.2、4、1C.4、8、2D.4、4、1
13.(3分)某可燃物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A.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14.(3分)实验室进行“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A.B.
C.D.
15.(3分)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取值范围是:0≤x≤45
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
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y=65
二、填空题(4小题,共25分)
16.(4分)在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是,生成物是,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2)每份质量的磷与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反应.
17.(3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
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一,“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烧得更旺.
18.(7分)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结构图中,依次表示石墨、金刚石、C60的是(填序号)。

(2)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组成的单质,但三者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

(3)下列物质中,主要用石墨制取的是(填序号)。

①铅笔芯②玻璃刀③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④干电池电极⑤钻探机的钻头⑥固体润滑剂
⑦无轨电车的“电刷”
(4)华为公司宣布即将推出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已知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其与石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或“否”)相同。

(5)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变化。

19.(11分)小明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

(1)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2)装置B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是。

(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4)仅由上述实验(3)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结论(填“能”或“否”)。

(5)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中生成的白色固体是,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
的新认识是。

三、推断题(1题,共8分)
20.(8分)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A、B、C、D、E、F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
(1)A为(填化学式,下同),B为,C为,D为,F与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上述反应中A、F都具有性。

(3)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C、F的两个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

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填“相同”或“不同”)
四、实验探究题(2小题,共22分)
21.(14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最佳的发生装置是,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优点是。

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a”或“b”)通入,验满的方法是。

(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可用下列反应制取氨气:2NH4Cl(固)+Ca(OH)2(固)
CaCl2+2NH3↑+2H2O.根据信息,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22.(8分)已知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设计实验】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1)观察到装置(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分别是:
①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生成物中有CO和CO2两种气体.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
(1)C装置的作用是,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2)如D装置中硬质玻璃管(含内容物)实验前质量为112.5g,实验后质量为109.3g,则参与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g.(Cu﹣64 O﹣16)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一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12月
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C;2.A;3.D;4.D;5.B;6.C;7.A;8.B;9.A;10.C;11.B;12.C;13.A;14.B;15.A;
二、填空题(4小题,共25分)
16.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124;160;284;化合反应;17.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移走可燃物;充足的氧气;18.③②①;碳元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①④⑥⑦;是;化学;19.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或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瓶子变瘪,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小花干燥的一半无变化,湿润的一半由紫色变为红色;CO2+H2O=H2CO3;能;MgO;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三、推断题(1题,共8分)
20.C;CuO;CO2;Cu;CO+CuO Cu+CO2;还原;不同;
四、实验探究题(2小题,共22分)
21.A;D;2KMnO4K2MnO4+MnO2+O2↑;稀盐酸;大理石;CaCO3+2HCl═CaCl2+H2O+CO2↑;C;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AE;22.A;CO2+Ca(OH)2═CaCO3↓+H2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C中石灰水不变浑浊,F中石灰水变浑浊;H2C2O4 CO↑+CO2↑+H2O;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