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区域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专题训练—民族大团结(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区域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专题训练—
民族大团结
一、选择题
1.(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
2.(2022春·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秦皇岛市第七中学校考期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A.国家统一领导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C.各民族一律平等D.共同繁荣发展3.(2022春·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末)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A.内蒙古B.西藏C.D.宁夏回族自治区4.(2022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这样一对春联,“上联,二十四个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
横批,天人合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22春·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
第1页/总12页
99%。
这体现了我国()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消除了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C.少数民族享有比汉族更多的权利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6.(2022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云南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各少数民族皆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要适应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
这样的措施有利于()A.促进民族繁荣B.增强民族自治C.维护民族团结D.开展西部大开发7.(2022春·河北邢台·八年级统考期末)“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
”材料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A.背景B.经过C.结局D.影响
8.(2022春·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
”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9.(2022春·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0.(2022春·河北邢台·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2014年春节前夕,来到内蒙古。
在传统的“五畜祈福”仪式上,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
该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2
第3页/总12
页
A .经济建设
B .文化传承
C .科技发展
D .旅游开发
11.
(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A .民族众多B .语言纷杂C .团结平等D .汉族为主
12.
(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1959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在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决定顺应西藏人民的愿望,提前进行西藏民主改革。
这一
决议的实施()
A .促进了西藏地区的文明进程
B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表明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D .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基础
13.
(2022春·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新中国成立后,把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地名进行更改,如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
木齐(意为优美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
A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 .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C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14.
(2022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民族自治④各民族共同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5.
(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49年棉花产量只占全国的1%。
到2012年占比超过50%,2020年已经占到全国棉花产量的87.3%。
作为世界顶级棉花,
长绒棉长年供不应求。
与这一史实对应的历史结论是()
A.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西部大开发政策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D.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16.(2022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中央推行改革惠及民族地区,派遣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持续投入扶贫资金注人民族地区……我们从中认识到()
①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②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④各民族同步发展、同步富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2022春·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十二五”期间,海南省政府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推进整村扶贫实施范围。
这主要是为了()A.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B.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C.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D.方便少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
二、综合题
18.(2022春·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时提出“”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
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新华社拉萨2021年7月23日电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
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
4
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1)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
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19.(2022春·河北邢台·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4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正式开始。
双方经过认真协商和充分讨论,最终就西藏和平解放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于5月23日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材料二70年来,中央政府为西藏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涉及财税金融、基础设施、
教育卫生、文化保护、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
1994年至2020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夹国家机
关及中央企业分9批共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6330个,总投资527亿元,并选派9682名优秀干部援藏。
材料三202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41.4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2020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比上年增长12.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5年增速保持在13%左右,增速均居全国第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56元,比上年增长10%。
西藏地区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已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各族人民享受到全面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底,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目前已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以上均摘自2021年国务院《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1)材料一中《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文件签署的意义
第5页/总12页
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藏的发展进步有哪些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藏发展进步的表现。
6
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聚居地的人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A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制度,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2.A
【详解】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排除B项;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繁荣发展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排除CD项。
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内蒙古、、广西、宁夏、西藏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间是1947年5月1日,是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A项正确;西藏自治区成立时间是1965年9月1日。
排除B项;自治区成立时间是1955年10月1日。
排除C项;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间是1958年10月25日,排除D项。
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说法错误;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目的,我国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植力度,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②④的说法错误;故说法正确的是①③,故选C。
5.A
【详解】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88.4%、92.6%和9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自治区内,少数民族当家作主,A项正确;消除了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表述太绝对,还没有完全消除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少数民族享有比汉族更多的权利,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排除D项。
故选A项。
6.C
【详解】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要适应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样的措施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C正确;促进民族繁荣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与题干不符,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我国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重点不是突出增强民族自治,也没有体现与西部大开发的关联,BD排除。
故选C。
7.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可知,材料内容是在说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格局是大杂居、小聚居,因此应该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阐释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的背景,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的经过、结局、影响无关,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故选A 项。
8.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融合成了中华民族,通过题干“……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分析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B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必须服从中央政府领导,并非完全自治,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的表述错误,但是符合题意,选择B项;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即AC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原和“五畜”是蒙古人生命的源泉,那达慕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也是草原上的冬季盛会,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五畜祈福”是2014年1月27日开展的冬季那达慕活动,在传统的“五畜祈福”仪式上,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这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递和承接,B项正确;材料是蒙古族习俗,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不是经济建设,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科技发展,排除C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旅游开发,排除D项。
故选B项。
11.C
【详解】根据“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可得出材料强调民族间的团结,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民族多,语言多,排除AB项;材料不能体现汉族为主,排除D项。
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1959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在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决定顺应西藏人民的愿望,提前进行西藏民主改革。
”可得出在西藏地区推行民主改革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社会进步,促进其文明发展,A项正确;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是西藏的和平解放,排除B项;材料中不是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西部大开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D项。
故选A项。
13.D
【详解】归绥、迪化等少数民族名称体现了旧中国对这些地区的蔑视,这是大汉族主义的色彩。
而建国之后名称的变化则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符合题意;ABC三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选择D。
14.C
【详解】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棉花产量只占全国的1%。
到2012年占比超过50%,2020年已经占到全国棉花产量的87.3%。
作为世界顶级棉花,长绒棉长年供不应求”,可知西部大开发政策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D项。
故选C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批批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民族地区……体现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一致,①②正确,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一项项改革惠及民族地区,体现了各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③正确,①②③都符合题意,A项正确;国家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④表述有误,排除B项;④表述有误,排除C项;④表述有误,排除D项。
故选A项。
17.A
【详解】据材料可知,“十二五”期间,海南省政府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推进整村扶贫实施范围,其目的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而不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而不是“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未涉及少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排除D项。
故选A项。
18.(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材料一的“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依据材料二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依据材料三的“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19.(1)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原因:特殊优惠政策;对口援藏。
(3)表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绝对贫困彻底消除。
【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件的签署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原因:由材料“70年来,中央政府为西藏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涉及财税金融、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保护、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
可知西藏进步的原因是特殊的优惠政策;
由材料“1994年至2020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夹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分9批共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6330个,总投资527亿元,并选派9682名优秀干部援藏。
”可知可知西藏进步的原因是对口援藏。
(3)表现:由材料“202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41.4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2020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比上年增长12.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5年增速保持在13%左右,增速均居全国第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56元,比上年增长10%”可知西藏人民住房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可以得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由材料“西藏地区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已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各族人民享受到全面社会保障。
”得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
由材料“截至2019年底,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目前已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可得出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