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冀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渭城曲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
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
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
读题导入。
2。
元二是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
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
(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
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 (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
如果
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
(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客中送客。
(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
3.柳:“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
)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
“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
2。
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
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第二课时
《别董大》
课时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
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1。
播放歌曲《送别》。
师诵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李叔同先生的一首送别之词,从这个旋律之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
(板书:别)
2.送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
现在有汽车、飞机等发达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讯方式,但是在古代,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
于是,古人就把这种种别离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
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补板书:董大)
4.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5.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6.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
(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
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的人并不多。
董大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便决定离开.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碰到好朋友高适。
)
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
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2。
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教师抓住以下重点词点拨:第一句的“曛” ,第三句的“知己",第四句的“君".)
3。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品读前两句。
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
(1)指名读前两句诗并说理解。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顺势点到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这昏黄一片的天地,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难挫折。
)
(3)指导感情朗读这前两句诗。
读出自己的理解。
(结合教师范读)(4)是啊,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
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5.品读后两句。
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
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高适会对董大怎么说。
(学生自由表达,充实后两句诗的内涵。
)
(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很难体会到他的苦衷阿!(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
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
《别董大》共有两首,他在第一首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他在鼓励好友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渐渐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好友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
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背诵古诗.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
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
(生试背,齐背。
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
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
(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
生比较,指名汇报.
2。
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
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带着这份情来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你最喜欢哪一首,就把这一首读给大家听听。
(生配乐深情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