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较量----塔山阻击战全纪录(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死较量----塔山阻击战全纪录(2)
国共内战中规模最大最残酷的阵地防御战核心提示:按照林彪的命令,四纵在塔山阵地上至少要坚守一周以上,这场堪称国共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也最为残酷的阵地防御战,此时才刚刚拉开帷幕。
塔山阻击战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4月14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48年10月10日的凌晨4点,塔山战役打响,一场长达六天的残酷战斗就此拉开序幕,因为是第一天作战,国军对四纵防线的布防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采取试探性的进攻的战术,对解放军几天以来连夜赶修的工事,国军的指挥官们也是估计不足,炮兵只对四纵的阵地进行了半个小时的轰炸,地面部队就开始冲锋了,由于阵地内遗留了大量没有被炮火破坏掉的工事,给步兵的突破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使得国军的地面供给严重受组,但是国民党部队采取的人海战术,和波浪式的冲锋方式,还是给四纵的防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整整一天的战斗当中,双方多次陷入到拉锯状态。
画面字幕:一场持续了六天六也的阻击战。
一场国共精锐部队的终极较量。
一段英雄迭出的故事。
一场影响解放战争全
局的战役。
解说:10月10日是塔山战役的第一天,国军部队在进攻之前只是用各种美制火炮向塔山地区轰炸了半个小时,在阙汉骞看来,四纵依靠肩扛手提,仓促修筑的工事实在是不堪一击,但事实却证明了阙汉骞的错误,国军部队的进攻,很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李玉生(时任四纵十一师宣传干事):就是我们的兵力配备是犁头型,就是今天那个犁,犁头型,为什么叫犁头型,什么意思呢,就是最前沿我们设一个小分队一个班,或者一个监视哨防守,依靠工事防守,往后就是小部队,就加大一点兵力,小部队守,再往后就一个连一个营一个部队守,这样敌人打炮,我们在前面的小部队监视,大部队进入工事减少伤亡,敌人炮打完了,步兵进攻的时候,我就进入工事向敌人反击,阵前反击,这样的战略战术就是守中还有攻伤亡小,可以胜利的把握大。
解说:阙汉骞并不知道,仅仅在塔山村阵地的正面,吴克华就布置了16挺重机枪和49挺轻机枪,所以在刚一开始,步兵的冲锋,的确没有受到太多阻拦,但接近四纵阵地后,却突然遭到了猛烈的反击,为了扭转历史,阙汉骞命令国军部队加大对塔山阵地的轰炸力度,塔山阵地几十分钟落弹五千余发,四纵的指挥部里,几乎电话铃声不断,参谋们背对背,把头倚在墙角大声喊话,雪片般传来的战报上清晰地显示出
战况的激烈,吴克华想从炮队镜里看看前方阵地的情况,但是当他走出碉堡看到只有半边天密布的烟尘,此刻,最让他担心的就是那个刚刚开站就丢了的打鱼山小岛。
李玉生:第一天敌人进攻,我们当时在研究这个战略战术的时候,注意到打鱼山这个,当时吴克华的意见是要派一个排上去守,那么派兵的时候,守塔山堡的这个团是34团,就是后来的塔山英雄团,34团的团长焦玉山,他好像还没有领会这个重要性一样,他就先只派了一个班,所以敌人攻我们的打鱼山,是采取偷袭的方式,趁着天不亮,在海上坐着小汽艇就攻到打鱼山,我们这一个班应付敌人的进攻就兵力不够,最后这一个班就牺牲了,所以这个打鱼山就叫敌人占领了。
解说:打鱼山小岛只有在落潮时才能与我陆地相连,涨潮时路被海水淹没,小岛便成为孤岛,国军部队正是趁着退潮时分攻上小岛的,而此刻涨潮的海水已经淹没了登岛的小路,奉命收复阵地的四纵29团在岛外停住了脚步,双方隔海对峙,就在塔山堡阵地激战的同时,另一个主要阵地白台山也陷入了炮火之中,从早饭时间起,国军151师就开始了猛烈的攻击,供给部队分成6股,仅仅一个上午便发起5次冲锋,负责守卫白台山的是四纵12师36团的部队,激磁激战后阵地上只剩下9名战士,开战之前,吴克华就知道,这必定是一场恶战,但国民党部队攻击力度之强,炮火之猛还是让他
感到了有些出乎意料。
更重要的是,吴克华设计的塔山堡、白白山和铁路桥头堡三个主要阵地,是以塔山堡为中心的,而几个小时的激战让他发现,国民党部队的进攻,似乎是以侧翼突破为主,这种战略部署,意味着四纵将以自己的薄弱环节抵抗国军的强势进攻。
按照林彪的命令,四纵在塔山阵地上至少要坚守一周以上,这场堪称国共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也最为残酷的阵地防御战,此时才刚刚拉开帷幕。
陈晓楠:尽管四纵的官兵打得很顽强,但是国民党部队的进攻仍然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国民党部队的波浪式冲锋,是一种非常有力度的进攻方式,依靠远远不断的后续梯队可以进行不间断的攻击,这种人海战术,被吴克华成为是“饭馆子”战术,后来,他在回忆录里解释说,这就好比在饭馆吃饭,大碗酒大块肉的往上端,叫我们吃不完喝不尽,活活撑死,为了抑制国军部队的猛烈冲锋,吴克华立刻接通了炮兵的电话,四纵的50门大炮对准国民党的后续增援梯队足足轰炸了有20分钟,800发炮弹让塔山阵地再一次覆盖在了烟雾之中。
解说:10月10日中午时分,塔山正面战场的形势已进入胶着状态,双方部队都很顽强,阵地几次易手,除了地面部队的冲锋,国军还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援,交织起来的火力网时塔山阵地变成一片火海,到处充满着死亡的气息。
董秀芝(时任四纵三十六团后勤人员):国民党那个飞机救灾我们后勤的上空,轮番着轰炸,那我们本身,我们后勤我们的处长带着他的警卫员,另一脚刚迈进去,还没进,啪一个,那个炸弹就炸了有房檐那么深的一个大坑。
解说:江海率领的12师36团负责镇守白台山7号阵地,白台山位于塔山堡的西侧,是四纵阵地的中主要的制高点,10月10日全天,国军部队在白台山发起了多达7次的冲锋,激战中四纵36团伤亡很大,阵地上只剩下几名战士,身为团长的江海至今啊仍记得二排三班的一个副班长朱贵和那
场一个人的战斗,多年之后,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硬是用手榴弹、冲锋枪、机枪打退了敌人一个连的进攻。
吴克华意识到,如果以这种伤亡速度,塔山防线很难坚守,炮镜中他仔细观察着对方的动向,突然眼前一亮,很快,炮团团长王一平接到了吴克华的命令,战场的僵局被四纵的猛烈炮火打破了。
李玉生:他说王一平你看到了吗?敌人后梯队就集结在哪个哪个阵地上,我们的炮火开火呀,不要马虎啊,我们炮火也不是吃素的啊,叫他接不上碾子去,碾子是江西的土话,团长接到命令,也看到这个情况了,马上组织炮兵,就向敌人的后梯队猛烈地猛轰。
解说:吴克华意识到这种人海战术依靠的是强有力的后备部队,所以他果断地给炮团下达了攻击国军预备队的命令,但
不久国军更猛烈的冲锋就又开始了,核心阵地塔山堡整整一天都激战不端,直至下午4时,国军对塔山堡一共发起了9次冲锋,几个主要阵地都陷入了白刃战。
王政(时任四纵三十团三连副指导员):你冲进来以后,我
一个房子一个房子地跟你争夺战,街道都是壕沟,每个房子都是个碉堡,这样国民党就可以阻止他继续前进。
解说:激战一天,远在锦州指挥部里的林彪始终没有接到吴克华的战况汇报,他焦急着等待着这个悬而未决的战果,美日随时汇报战况,这是林彪带兵的规矩,话语金贵的他在战术问题上却有一个“婆婆嘴”,部队进入一线,下至指战员上
至纵队司令都必须按照不同限期向他汇报战况,一仗打下来,六小时内要简报,24小时要详报,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逼着指战员总结经验、教训。
此刻,除了塔山阵地,他同样关心的还有那个一开战就夺了的打鱼山小岛。
傍晚时分,潮水退去,打鱼山小岛与陆地连接的小路终于又露了出来,在那里与岛上的国军部队对峙了一整天的四纵29团终于等来了进攻的机会,一番激战之后,小岛又重新回到四纵手中,之后镇守打鱼山小岛的部队由原来的一个班,增加为一个加强连。
塔山阵地上,吴克华调用了第二梯队参加战斗,才打退了国军地面部队的最后一次进攻。
开战前数日的精心部署,终于在今天得到了检验,吴克华扬长避短的精妙战略令参加过战斗的李玉生至今记忆犹新。
李玉生:开始有一个方案,就是要守白台山,守住白台山我们就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塔山堡,这样就阻挡敌人的进攻,后来一研究说这个方案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敌人兵力很多,敌人用一部分兵力包围我们的白台山,缠住我们守备的主力,那么其他的部队重点来攻塔山堡,然后就把我们白台山如入无人之地,他长驱直入,增援锦州,我们就陷入被动了,我们就没有办法守了。
解说:吴克华认为,国民党军队战术的特点必然是依仗优势火力和兵力组织集团冲锋,反复冲杀,根据这种情况,他保留了大量的预备队。
李玉生:各级都当我强有力的预备队,营有预备队,团有预备队,师、纵队都有强大的预备队,师里预备队是两个团,纵队的预备队是一个师,所以就算敌人攻上来,我们马上反击,我们就不会让敌人的阴谋得逞,所以这些战略战术这么确定以后,可以说是就打下了一个克敌制胜的基础,战略战术的基础。
解说:塔山战役的第一天,以四纵的胜利反击而告终,这让林彪感到满意,不过他清楚地知道,恶仗还在后面。
入夜以来,四纵官兵开始休整工作,补充病兵员,修理战壕和处理国民党阵亡士兵的遗体是三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码放在河滩上的那一排排国军的尸体,几十年来一直印在王政的脑海里。
当时他是四纵34团3连副指导员。
王政:大概有一个多连吧,就200多,按国民党,我不知道他一个连多少人,我们是一百三十几个人,摆了200多。
画面字幕:塔山战役第一天,国军部队共伤亡1174人,解
放军官共伤亡319人。
陈晓楠:根据对第一天战况的综合分析,吴克华他判断,国民党部队在第二天的进攻重点很可能是中心阵地塔山,为此他派出了预备队来协助塔山守军修整工事,并且将主要炮阵前移到了塔山西北高地,在阵地正面的一千米范围之内,组成严密的火力网。
吴克华连夜调兵遣将,而他的对手阙汉骞也没闲着,就在塔山开战第一天下午,这位东进兵团总指挥,终于等来了自己真正的主力部队,那就是国民党独立95师
在葫芦岛登陆了,这个国军当中的一支劲旅,号称“赵子龙师”,他的创建者就是华北阵地的督查组长罗奇。
解说:罗奇,时任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第四组组长,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1937年升任国民党第95师市长,率部参加抗战,屡立战功。
身为独立95师的老师长,罗奇此次率部前来,无疑是想让95师再立一次战功,但是他的督查组长的
身份却让东进兵团的国军将领们颇有微词。
传闻中督查组长有密告总统先斩后奏的大权,就像明朝的太监一样权倾天下。
因此大家在背地里,都称罗奇为“罗千岁”。
除了“罗千岁”塔山前线还有东北剿总副司令陈铁和中将副司令官唐云山坐镇,在这位中将面前,阙汉骞显得人微言轻,他以54军军长的
职务代理东进兵团的总指挥,这不过是蒋介石的临时任命,身边将星如云,阙汉骞也只有忍气吞声。
国军地面部队的指挥系统复杂多变,以至于参战将领在回忆录中气愤地评价说,这是极其荒谬的,而这样的状况也确实给塔山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派系林立的部队,也让阙汉骞的指挥颇为费力,不得已他决定将自己嫡系的54军作为一线攻击部队调上前线。
10月11日是塔山战役的第二天,总指挥阙汉骞和62军军长林伟筹早早趁着夜色就来到了前线,在鸡笼山附近的指挥所里阙汉骞再一次审视着自己的作战计划。
昨天全线试战的失败,促使他改变了进攻方案,他将战术调整为“两翼策应中央突破”,为保持进攻的锐气,阙汉骞还特别命令各部队将第一天的预备队调上一线。
早上7点整,国军便开始了炮击,大规模的猛烈供给远远超出了第一天的程度,四纵阵地顿时成为一片火海,炮弹甚至打到了四纵炮团的指挥部。
李玉生:其中有几发炮弹打在炮兵团长、政委的指挥所那个顶盖上,掩蔽部顶盖上,一下子四层枕木、三层铁轨这个掩蔽部最后就打的就剩一层铁轨了,那个泥沙顺着顶盖呼啦呼啦的就落下来,把那个团长、政委都埋在炮弹坑里面了,团长爬得快,爬出来了,回过头来把政委拉出来了,其他的就有三名工作人员参谋就没来得及拉出来,就埋在沙里面了,
后来好久才把他拽出来了。
解说:国军炮火如此猛烈,除了进攻的需要外,还有报复的目的,由于前一天吴克华命令四纵炮兵轰炸国军预备队,打乱了国军部队冲锋的节奏,所以阙汉骞决定用这样的方式加以还击。
李玉生:团长也是好大的火气,说不像样子,你这个敌人这么疯狂,你有炮我也有炮啊,你可以这样对付我,我也可以这样对付你,所以马上就重新选择了炮阵地,把没有受伤的火炮又集中起来,团长政委一块发出号召,变愤怒为力量,我们向敌人猛烈开炮,把目标指明了以后,这个炮火就向敌人猛轰,结果也把敌人的二梯队,还把敌人一个观察哨,像一个大碉堡一样的观察哨,给它摧跨了,还把敌人阵地前面的三辆坦克也给摧毁了。
解说:为配合地面部队的进攻,国民党空军出动5架飞机,在塔山主阵地山上空盘旋投弹,海军的重庆号战舰更是炮火供给的主力,船上装备的152大炮杀伤力极强。
徐仕儒(时任四纵炮兵团战士):卫生队的两个卫生员就在防空队待着,进来一个炮弹,当时把这个人的脑袋砸掉了,但是没爆炸,有一个逃走了,他没事,另一个卫生员叫炮弹给砸死了,但是没有爆炸,当时我就看见,敌人不少炮弹,没拉掉保险栓。
解说:重庆舰停泊在海上距离主阵地较远,相对于炮火连天
的塔山,那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虽然参加战斗,但船员们并不感到紧张,这些年轻的军人对于战争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他们大都是抗战末期才加入海军,一入伍便被送到英国,去接受正规的海军军事训练。
孙国桢(时任国民党重庆舰舰员):我们这帮人到了海军干
什么呢?我们叫做建设新海军,因为你在英国学习新技术,重庆舰跟中国比也算个新舰,装备个方面都是很先进的,就是回来以后我们干什么呢?要建设新海军,要通过我们,就好像一个学校一样,来培养海军人才,是这样子的。
解说:孙国桢当时是重庆舰上的一名副炮手,和他一起学成归国还有他的战友吴修垣,这位年轻的军士长还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有经历过这样残酷的战争,在他的记忆中,舰上的生活始终平静而规律。
吴修垣(时任重庆舰准尉军官):在军舰上有每天的每日命令,他今天就把明天的事儿都安排好了,几点到几点干什么,几点干什么,在这命令上都有,譬如说今天明天要保证这个几樽炮要射击,那你就在这儿,你站那儿他打多久你站多久,其他你没什么活动,然后完了其他不打炮的,自己部门,自己的岗位,自己岗位上有维护保养的,有清洁卫生的,基本上都是这些东西。
解说:重庆舰上的士兵们也许并不知道,此刻的塔山阵地上国共两军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程度,国民党部队在阵地
中央打开了缺口,开始向两翼和纵深发展,四纵的部分阵地一度被突破。
陈晓楠:10月11日的战斗比第一天更为激烈,战况也更为凶险,经过前一天的全线试战,阙汉骞将第二天的突破重点定为塔山阵地中央,进攻战术有点有面,重点地区的攻势更是异常猛烈,中午时分,塔山村已经进入巷战,面对前线激烈的战事,吴克华想到的不仅是塔山防线,还有几十公里之外的锦州战场,东北野战军的锦州攻城战还没有打响,扫清外围的战斗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为解锦州之围,国民党部队就一定要攻克塔山防线,北上增援,那支在抗日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赵子龙师”已经进入到了备战状态,随时会被阙汉骞调上战场,吴克华预感到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