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颜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颜值”
作者:沈立宏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期
初冬,天空下着细雨,走进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别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硬化
的路网四通八达,污水垃圾治理有序,家禽圈养,金龙村环境的蜕变,源自持续开展的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
首批重庆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环境的改善带来
一连串的荣誉。
近年来,南川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村向镇拓展,在整治过程中,不毁田园建公园,给大自然“种绿”,为好生态“留白”,构建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水墨
乡村格局。
通过“三化”“四清”“五改”等整治措施,在提升村庄“颜值”扮靓气质的同时,也留住浓浓的美丽乡愁。
示范带动Ⅰ村容整洁环境美
环境是一个村子的脸面,推进乡村振兴,环境整治自然不能掉队。
如何让整治工作更有效?让整治效果更长久?
金龙村充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大家在思想上从“要我改变”转向“我要改变”,在改善环境的路上,不让一个院坝“掉队”。
为了让村民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2017 年4 月,金龙村“两委”决定将垃圾整治和
畜禽粪污、村容村貌等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开展系统整治。
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村民院坝会及村干部入户宣讲等方式,提高村民思想认识。
针对群
众文明习惯改变难、思想接受慢实的际情况,建立起镇、村、社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对房前屋
后院坝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
在金龙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 3 个垃圾桶,上面标着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村里的垃圾箱也进行了分类。
为彻底改变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村里建立了垃圾收运、垃圾分类及循环利用机制。
村民
们先将垃圾分门别类投放进垃圾桶里,再将桶中的垃圾倒入附近垃圾箱,由镇上的垃圾车进村
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镇里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
为了充分调动村民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村里通过积分奖补形式,村民将可回收垃圾交
收运员登记,集满一袋记一分,每季度累计分数换取肥皂、扫帚等生活用品。
村里还设立了乡
村喇叭、清洁卫生评比制度,实名播报村民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2017 年8 月,金龙村被纳入市级示范片区进行重点打造。
“在示范片区,我们主要从
‘三化’‘四清’‘五改’三个方面,实现了农村‘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金龙村党
支部书记罗春兰说。
“刚开始搞整治那年,村民没几个支持的。
”罗春兰说,她第一次到朱家大院宣讲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时,跟村民说钱由政府出,村民不需拿钱,大家都不相信。
据了解,近三年来,南川区累计整合各类资金5.5 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46 户,完
成改厕10467户,全区行政村道路通畅率、农村居民入户通水率均达到100%。
创新实施“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处理率达到78%。
传承文化Ⅰ乡风文明素质美
近年来,大观镇围绕解决“参与程度不高”“陈规陋习难改”等关键问题,坚持政府主导
与群众主体相结合,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开展农村居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创新实施村民积分制管理,持续开展洁净家园、乡
贤议事、知礼明德、志愿服务、家风传承、文明旅游等“六大行动”,采取“道德讲堂”“梦
想课堂”“坝坝讲坛”等形式,传播现代文明知识,引导农民改掉落后生活习惯。
“勤劳一日,一夜安眠。
勤劳一世,一生幸福”“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善待父母,等
于善待自己”……走进金龙村朱家院子,村民家门口都张贴着诸如此类的家训。
家训孕育好家风,这样的故事在金龙村并不鲜见。
罗春兰介绍,村里结合“家风润万家”
系列活动,引导村民立家训家规,以成年礼、老人拜寿礼的形式传家礼。
由“新乡贤”和村内
德高望重的老人参照各家意愿共同制定了家训并贴到每家每户的墙上,如春风化雨般感化着村民。
同时,结合“我们的榜样”评选,设置善行义举榜,让村民学习榜样,让良好家风文化传
承下去。
环境变美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里也增添了一股平和、安详气韵。
这里院落道路硬化到户,每家每户都有自己专属的小庭院,田地周围的篱笆也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景观。
村民服务
中心、卫生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商服务站、文体活动场所、公厕、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
俱全。
淳朴民风也孕育了良好的新风尚。
村里选择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代表组成农
民讲师团,定期传授文明礼仪知识、生产生活技能等。
同时创办讲习所,与梦想课堂有机结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深入挖掘特色民间艺术,定期开展“坝坝舞比
赛”“创业技能比赛”“清洁卫生评比”等。
农旅融合Ⅰ创业增收生活美
南川区创新人居环境整治的思路和做法,引进休闲农业项目,统一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和生
态环境打造,将农户房屋改造和庭院环境改善纳入统一规划,实现以项目带动农户加入人居环
境改善。
大观镇处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域,区位优越、生态良好,是南川北部人口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辐射范围最广的乡镇。
近年来,大观镇加快培育“现代农业大观园”特色
产业体系,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打造了蓝莓、香草、薰衣草、荷花、中药材、百合等10
个千亩产业园。
“作为重庆乡村旅游的一朵金花,以《红楼梦》大观园的文化底蕴,策划包装乡村旅游
‘十二金钗’,每月每季都推出赏花节庆活动,丰富自然观光、农事采摘、农家吃住等乡村旅
游体验,培育提升大观、黎香湖、木凉、兴隆、河图五个乡镇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南川区
农工委委员、区农委调研员冯光辉向记者介绍。
当地许多农民以此为契机,向当地村委会和大
观镇政府申请,把自家住房改造成农家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距离金龙村不远的中江村,距大观集镇4 公里,这里有万亩油菜花、千亩荷花,是重点打
造的乡村旅游村。
去年,中国重庆“十二金钗大观园”暨第一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在大观镇举办,中江村成了市民旅游赏花的圣地,节假日很多游客来到这里摄影、赏花,吃住都在农家乐。
2016 年,编导专业毕业的90后大学生卢廷瑶通过本土人才回引培养政策来到了中江村。
她思维灵活,在全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做了不少实事,获得了村
民的信任。
今年7 月,村民选举她为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成立旅游
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成功摘掉‘空壳村’帽子。
”卢廷瑶说。
据了解,近3 年来,大观园游客接待量超过180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超过40
亿元,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业、文化、商贸服务业持续增长,增速达20% 以上。
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2017 年,现代农业园区流转集体土地近2 万亩,支付流转资金约1400 万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600 余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