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一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1(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高中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
(9月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B.C.
D.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 )
A.种类大体相同,含量有差异 B.种类不同,含量大体相同
C.种类和含量都相同 D.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3.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时必须要( )
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
B.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
C.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
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
4.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 )
A.肽键 B.肽链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
5.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水、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6.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7.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青霉菌②酵母菌⑨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8.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镜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9.如图表示某种蛋白质中相关基团的数目,据图可知该蛋白质( )
A.由两条肽链组成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过程中脱去125分子的水
10.参与形成某三十九肽的氨基酸中,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肽链(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肽键数目减少了8个
B.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有4个氨基
C.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侧链基团)上D.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分子
11.如图所示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为细胞鲜重中元素的比重
B.因为O元素含量最多,所以O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根本元素
C.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C元素比重最大
D.图中含有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
B.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
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
D.②是紫色,③是核苷酸
1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的理由是( )__________
①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它们都有染色体,存在基因
C.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15.下列生物中不具备核膜的是( )
①噬菌体②变形虫③肺炎双球菌④蓝藻⑤酵母菌⑥艾滋病病毒.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③④⑥
16.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7.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
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C.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时,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则视野下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D.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18.甘氨酸(2H5O2N)和另一种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的二肽分子式为C7H12O5N2,则另一种氨基酸为( )
A. B.
C.D.H2N﹣(CH2)4﹣COOH
19.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C.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中至少有n+m个氧原子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20.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是蛋白质分子的单体,由氨基和羧基组成
B.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如图所示
C.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
D.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能在人体内合成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
21.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碘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溶液.
(2)用_____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结果是__________溶液形成砖红色沉淀.
22.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合成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
据此回答:
(1)脑啡肽的化学本质是一种__________,它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2)如果脑啡肽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的
__________,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3)若将脑啡肽完全水解,需要水分子__________个,水解后产生__________种氨基酸,造成这些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
23.现有某种链状多肽,其化学式是C55H70O19N10,消化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则:(1)该多肽是由__________个氨基酸通过__________反应而形成的.
(2)一分子该多肽被消化后,得到__________个谷氨酸分子.
24.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I、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请回答:
(1)在a、c.试管中各加人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__________.
(2)在b、d 试管中各加人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
25.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在变性过程中肽键是否因此而断裂呢?请设计一个探究“蛋白质在加热变性后肽键是否断裂”的实验.
材料、用具:0.01g/mL的CuSO4的溶液、0.1g/mL的NaOH溶液、蛋清、清水、酒精灯、试管、滴管等必备用品.
实验原理:__________.
方法步骤: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预期现象及分析:若__________ 则__________.若__________ 则__________.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高中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B.C.
D.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解答】解:A、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CH﹣HS,符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正确;
B、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CH2﹣CH2﹣CH2﹣NH2,符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正确;
C、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符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所以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
D、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CH2﹣COOH,符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 )
A.种类大体相同,含量有差异 B.种类不同,含量大体相同
C.种类和含量都相同 D.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解答】解:(1)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来说,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2)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来说,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明确统一性是从元素的种类上来说的,而差异性是从元素的含量上来说的.
3.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时必须要( )
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
B.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
C.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
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据此答题.
【解答】解:A、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A错误;
B、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B错误;
C、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C正确;
D、A和B错误,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 )
A.肽键 B.肽链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
【考点】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分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鸡蛋煮熟的过程中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解答】解:A、高温不会破坏肽键,肽键断裂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A错误;
B、温度不影响肽链的结构,肽链水解离不开酶的作用,B错误;
C、高温破能够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正确;
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的过程氨基酸没有被破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形成过程,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对于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蛋白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5.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水、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由题干可获取的信息有:①扇形图比典例代表化合物的含量多少,则正常细胞中A、B分别为H20和蛋白质;完全脱水的细胞中A为蛋白质.②柱形图比典例代表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多少,则a、b、c分别为:O、C、H.
【解答】解: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根据扇形图的比典例可判断正常细胞中A、B分别为水和蛋白质,故A正确;
B、②柱形图比典例代表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含量最多是O,其次是C,再次是H,故B正确;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故C错误;
D、完全脱水的细胞中A为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可能还含有S、P等其他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容易出的是鲜重和干重的区别.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C、H、O、N.鲜重时:O>C>H>N,干重时:C>O>N>H.鲜重细胞中的物质,含量最多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干重时含量最多是蛋白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所含元素方面具有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6.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C、H、O、N为基本元素,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
【解答】解:A、虽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人体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如缺Se导致的克山病,A错误;
B、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B错误;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两大类,C正确;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O是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元素,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其种类,识记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明确C是最基本的元素,O是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再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青霉菌②酵母菌⑨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解答】解:①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①错误;
②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②错误;
③蓝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③正确;
④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④正确;
⑤乳酸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对于此类试题,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
8.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镜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甲图目镜中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物镜中③是高倍镜,④低倍镜.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解答】解:A、据图判断,丙图是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因此应选用②③⑤组合,A错误;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故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不是面积,C错误;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只有记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9.如图表示某种蛋白质中相关基团的数目,据图可知该蛋白质( )
A.由两条肽链组成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过程中脱去125分子的水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相关的题目,先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进行判断.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蛋白质中游离的羧基总数是17,R上的羧基15,所以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17﹣15=2条,A正确;
B、由题图可知,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是126,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2条,所以共含有的肽键数为126﹣2=124个,B错误;
C、由题图可知,蛋白质中游离的氨基总数是17,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2条,所以R中共含17﹣2=15个氨基,C错误;
D、由题图可知,该蛋白质含有126个氨基酸,形成2条肽链,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肽键数是126﹣2=124个,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肽链数、氨基、羧基的个数之间的计算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脱水缩合反应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10.参与形成某三十九肽的氨基酸中,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肽链(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肽键数目减少了8个
B.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有4个氨基
C.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侧链基团)上D.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分子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根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某39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氨基酸共39个,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9﹣1=38个;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残基4个,所以去掉其中的丙氨酸残基后,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这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中,共含氨基酸35个,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5﹣4=31个.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②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三十九肽有38个肽键,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肽键数为:6+7+8+10=31,少了7个,A错误;
B、由于一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有4个氨基,B正确;
C、由于一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所以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侧链基团)上,C正确;
D、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新形成3个肽键,所以也将脱去3个水分子,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脱水缩合相关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如图所示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为细胞鲜重中元素的比重
B.因为O元素含量最多,所以O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根本元素
C.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C元素比重最大
D.图中含有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根据细胞内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的比例,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为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如Fe、Mn、B、Zn、Mo、Cu、Cl等.其中鲜重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的O,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C.
【解答】解:A、氧元素含量最高,故图中数据是该元素占细胞鲜重百分比,A正确;
B、C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根本元素,B错误;
C、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C元素比重最大,C正确;
D、图中含有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这体现了生物界结合非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准确判断各选项的元素是否属于大量元素,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B.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
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
D.②是紫色,③是核苷酸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解:A、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性糖,还原糖包括单糖、麦芽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故A正确;
B、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故B正确;
C、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故C正确;
D、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的理由是( )__________
①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本题是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病毒的结构特点和代谢特点的考查,回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病毒的结构与生命特征的体现特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不是一切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病毒是生物体,但不具有细胞结构,①错误;
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因此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②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