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阅读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阅读习题及答案
〔一〕词语说明
(1)答:答复。
(2)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
(8)翠竹:翠绿的竹子。
(9)四时:四季。
(10)俱:都。
(11)歇:消散。
(12)乱:此起彼伏。
(13)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4)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指代鱼。
竞跃,竞相跳跃。
(15)实:确实,确实。
(16)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17)康乐:指南朝闻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8)复:又。
(19)与〔yù〕:参与,那个地址有欣赏领略之意。
(20)奇:指山水之奇异。
〔二〕回答以下问题: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刻画自己隐居地的秀美风光?
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如何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绩?〔引原句〕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作者是如何进展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六、“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述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描述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别离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刻画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述取得如何的表达到效?
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早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游玩。
这几句描述,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转达了生命气息。
八、"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九、"顶峰入云到沉鳞竞跃"详细表达了什么内容?
详细表达了山川之美的具体内容。
10、"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11.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对偶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对偶,借代
12.本文分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三层
(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漂亮。
(2)具体刻画各类漂亮的极致。
(3)感慨如此的人世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1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通过写人世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情感?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和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较肩之情。
15.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有。
17.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转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8.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9、“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0、“猿呜〞渲染了如何的气氛?
〔?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气氛。
)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早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喧闹气氛。
答谢中书书试题
一、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⒈说明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情感?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转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是
八、“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
九、“猿呜〞渲染了如何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