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面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遥感试题与答案汇总

遥感试题与答案汇总

2009至2010学遥感概率论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1. 黑体:2. 邻域增强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三、问答题(共计67分)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

8分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2009至2010学年遥感概率论(每空1分,共计30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12. 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8分)1. 黑体2.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三、问答题(共计62分)1. 什么是地球辐射的分段性?6分2. 按遥感所使用波段,可以将遥感技术分为哪三类?在这三类中,大气散射对它们分别有什么影响?8分3. 为什么要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纠正,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0分4. 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过程10分5. 什么是平滑和锐化,请分别说明其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8分6. 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因素有哪些?10分7.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高光谱遥感的认识10分2010至2011学年遥感概率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比值植被指数3、辐照度与辐射出射度4、加色法与减色法5、全球定位系统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遥感系统包括,,,,。

遥感技术应用考试试题

遥感技术应用考试试题

遥感技术应用考试试题0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用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可用于图像显示和数据处理的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可以提供关于地表特征、地貌、植被覆盖、水体分布、土地利用等信息。

02. 请简述主动与被动遥感技术的区别与应用。

主动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发射特定波段的电磁辐射,利用接收装置接受反射、散射或返回的信号来进行探测和测量。

主要应用于雷达遥感、激光雷达等。

被动遥感技术则是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发出的电磁辐射能量,并进行测量和分析。

主要应用于遥感卫星、航空摄影等。

03. 请列举并简要介绍常见的遥感传感器类型及其应用。

①光学传感器:通过接收地表反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线等电磁波进行探测,常用于地形测量、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

②热红外传感器:通过接收地表发射的红外辐射进行探测,用于测量地表温度、火灾监测等。

③微波雷达传感器:利用接收的微波辐射信号进行探测,广泛应用于海洋观测、地形测量等。

④激光雷达传感器: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返回的反射光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形状,主要应用于数字地形模型生成、精确测距等。

04. 请简述遥感图像的处理流程,并说明各阶段的目的。

遥感图像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与解译、后处理等阶段。

数据获取:通过遥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

预处理:对原始图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特征提取:根据研究的目标,提取图像中感兴趣的地物特征,如植被指数、水体分布等。

分类与解译:将图像中的像元进行分类,并解译出地物类型和空间分布信息。

后处理: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定、验证和修正,提高遥感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遥感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应用? 请列举三个具体的领域并简要介绍。

①土地利用与规划: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变化等信息,辅助土地规划、农业生产等。

遥感习题集汇总

遥感习题集汇总

1.狭义遥感所记录的是地物的( A )特性。

A.电磁波B.可见光C.运动参数D.机械波2.大气窗口是指( C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 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3.红光波段的波谱范围是( D )微米A.0.38-0.76B.0.38-0.43C.0.5-0.56D.0.62-0.764.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有明显升高的地物是:( D )A.雪 B.水体C.腐泥 D.植物5.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是( B )A.SEASATB.CBERSC. FY-1 D.IKONOS6.下列哪种卫星数据时间分辨率最高?(A)A.气象卫星B.陆地卫星C.海洋卫星D.军事卫星7.陆地卫星TM数据的地面分辨率为:( B )A.10米 B.30米C.0.61米 D.80米8.在航线摄影中,像对的航向重叠度应在()之间。

A.60%-50% B.60%-53%C.30%-15% D.30%-10%9.在遥感中,影像的基本单位是:( A )A.像元 B.亮度C.栅格 D.色调10.研究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时,常用的方法是( C )。

A.比值运算 B.主成分变换C.差值运算 D.缨帽变换11.多项式方式进行几何纠正时,采用二次项时至少有( D )A.3个控制点B.4个控制点C.5个控制点D.6个控制点12.图像的像元值集中在直方图的左侧和右侧,中间色调少,则称为:()A.正态分布图像 B.低对比度图像C.线性图像 D.高对比度图像13.多波段影像中,标准假彩色合成方案为:( C )A.321 B.453C.432 D.74214.在可见光黑白像片上,目标地物的()是识别地物的主要标志。

A.形状和颜色 B.大小和颜色C.大小和色调 D.形状和色调15.遥感技术监测有害气体污染时,使用的解译标志是( A )。

A.植被 B.烟雾C.水体 D.土壤16.非监督分类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方法是( B )。

遥感导论试题集

遥感导论试题集

一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可见光遥感的的探测波段在_____________之间,红外遥感的探测波段在___________之间。

2、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____________,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____________。

3、已知某河流的宽度为20m,在像片上量得的宽度为0.5cm,则像片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如果在像片上量得某湖的面积为25㎝2,䞎湖泊的实际面积为___________㎡。

4、当地球的卫星轨道高度为700km,总视场为60度时,扫描带对应的地面宽度为_________km。

5、当天线孔径为10m,波长为2cm,距离目标物的距离为10km时,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当天线孔径为100m,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情况下,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

6、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是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植物叶子含水量的增加,将使整个光谱反射率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比较,在近红外遥感影像上前者比后者__________(填浅或深)。

8、差值植被指数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译(每小题4分,共20分)1、遥感2、扫描成像3、多源信息复合4、最小距离判别法5、图像区域分割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简要说明微波遥感的特点。

2、简述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方法。

3、分析TM与SPOT影像复合的优越性,说明复合方法。

4、简述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过程。

5、简述线状地物信息检测技术四、计算题(12分)1、X射线的波长范围约5×10-9~1×10-11m,其对应的频率范围是多少?(4分)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天文单位,太阳的线半径约6.96×105km;(1)通过太阳常数I0,计算太阳总的辐射通量E;(4分)(2)由太阳的总辐射通量计算太阳的辐射出射度M。

遥感应用岗事业单位面试题

遥感应用岗事业单位面试题

遥感应用岗事业单位面试题1、33.下列哪件历史事件,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

[单选题] *A 1919年的“五四运动”(正确答案)B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C 1906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D 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2、10、退役军人保障工作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退役安置、教育培训、抚恤优待资金主要由()负担。

[单选题] *A、地方财政B、省级财政C、中央财政(正确答案)D、省财政厅3、8.下列不属于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结果类别的是()[单选题] *A. 优秀B. 良好(正确答案)C. 合格D. 不合格4、A、可以享受(正确答案)B、不可以享受1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单选题] *A、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正确答案)B、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5、27.关于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 “恒星”得名源于他们之间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B.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全天精确划分成88个星座(正确答案)C. 被我国古代称为“启明星”的是太阳系的木星D.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离太阳越近速度越慢6、28、以下哪项是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 )[单选题] *①党要管党、从严治党②党纪面前一律平等;③实事求是;④民主集中制;⑤惩前毖后、治病救人A.①②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正确答案)7、40.道德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现象,其“阶级性”体现在()。

[单选题] *A它干涉着不同阶级的社会关系B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原则(正确答案)C同一道德原则可在阶级间继承D不同阶级间有共同的行为准则8、51.下列哪种行为,属于侵犯了当事人的“人格权”()。

[单选题] *A邻居叫小王的乳名“铁蛋”B将国家伟人照片挂在家中C聊天时发“葛优躺”表情D因不当言论被“人肉搜索”(正确答案)9、2.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遥感面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遥感面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遥感面试英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What does the term "Remote Sensing" refer to?A. Sensing from a distanceB. Sensing through remote controlC. Sensing from a remote location using sensorsD. Sensing through remote communication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type of remote sensing platform?A. SatelliteB. AircraftC. DroneD. Underwater vehicle3. What is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a multispectral sensor?A. To measure temperatureB. To measure atmospheric conditionsC. To capture images in multiple spectral bandsD.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between objects4. In remote sensing, what is the term "spectral resolution" referring to?A. The spatial detail of an imageB. The number of spectral bands in an imageC. The width of each spectral band in an imageD.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 in terms of noise5.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ssive and active remote sensing?A. Passive sensors require an external light source, while active sensors do not.B. Active sensors require an external light source, while passive sensors do not.C.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oth terms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D. Both types of sensors measure temperature.6. What is the unit of measurement for spatial resolution in remote sensing?A. MetersB. KilometersC. HertzD. Watts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common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 agriculture?A. Crop yield estimationB. Weather forecastingC. Soil erosion preventionD. All of the above8. What is the term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used to describe?A. A type of satelliteB. A radar system that uses the motion of a platform to simulate a large antennaC. A sensor that measures the size of an apertureD. A type of multispectral sensor9. What is the purpose of image processing in remote sensing?A. To enhance the visual quality of imagesB. To convert images into numerical dataC. To remove noise and correct distortions in imagesD. To create 3D models from 2D images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B. Military surveillanceC. Navigation systemsD. Mineral exploration答案:1. C2. D3. C4. C5. B6. A7. A8. B9. C10. 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The term "remote sensing" is often abbreviated as _______.2.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regions, such as ultraviolet, visible, and _______.3. Aerial photography is an example of remote sensing thatuses _______ as the platform.4. The process of converting digital numbers in an image into physical measurements is known as _______.5. The Landsat series of satellites are primarily used for_______ and resource monitoring.6. Hyperspectral imaging captures a large number of _______ bands across the spectrum.7. SAR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observing areas with heavy cloud cover because it is _______.8. The term "swath" in remote sensing refers to the _______ area that is imaged by a sensor in a single pass.9. Radiometric resolution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a sensor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small differences in _______.10.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a sensor is determined by its _______ and the altitude of the platform.答案:1. RS2. infrared3. aircraft4. radiometric calibration5. earth observation6. contiguous7. all-weather capable8. continuous9. radiance or reflectance10. optics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遥感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遥感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器对地表物体进行探测,并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信息的技术。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D. 遥感分析答案:B2.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上地物的光谱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等来识别地物类型和特性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答案:C3.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D. 遥感分析答案:D4.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定性描述和解释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答案:D5.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监测和跟踪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D. 遥感监测答案:D6.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模拟和预测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答案:D7.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分类和分区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分类D. 遥感分区答案:C8.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规划答案:C9.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评估和决策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评估D. 遥感决策答案:C10.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信息提取和信息综合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提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______。

A. 资源调查B. 环境监测C. 城市规划D. 军事侦察答案:ABCD2. 遥感技术的主要优势包括______。

(完整word版)遥感题库加答案

(完整word版)遥感题库加答案

1.遥感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由空间信息收集系统、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和信息分析应用系统等三大系统构成。

3.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4.遥感技术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1、空间特性(探测范围大)——视野辽阔,具有宏观特性2、波谱特性(信息丰富)——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大大扩展了人体感官的功能3、时相特性(周期短)——高速度,周期性重复成像4、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形限制5、经济特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一次成像,多方受益6、数字处理特性——使其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元信息的复合5.遥感地质学作为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的;技术方法则是建立在“多”技术基础上的。

研究对象是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为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和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服务6.遥感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研究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研究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研究遥感技术在地质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10.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阶段(航空摄影阶段)阶段、中期阶段(彩色摄影和非摄影方式)阶段和近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

武大遥感院复试上机题(04-12年)

武大遥感院复试上机题(04-12年)

武⼤遥感院复试上机题(04-12年)04年⼀、问题1. 现有⼀数组,其元素值见⽂件test.txt ,要求通过编程的⽅法求出这组数中值最⼤的元素、值最⼩的元素和中值元素。

结果通过编程的⽅法写⼊⽂本⽂件中输出。

数据源⽂件的结构说明如下:a) ⽂件中的第⼀⾏为数组中元素总数(不包括⾃⾝所在⾏),第⼀⾏不参与运算。

b) 从第⼆⾏起为数组中的元素取值。

c) 中值,即数组中元素按照⼀定顺序排序后,位于中间的数即为该数组的中值。

如,数组{13,5,8,14,22,37,26,19,11}的中值为14。

⼆、要求1. 程序可以采⽤⾃⼰熟悉的语⾔(VC 、VB 或TC )编写。

2. ⽤180分钟的时间独⽴完成任务。

3. 考试结束需要提交以下材料①提交全部源码及相关⽂件(要求源码可以运⾏)②算法实现的核⼼代码及结果以独⽴⽂件(⽂本⽂件)上交。

③提交使⽤说明⽂档⼀份(要求在该说明的指导下可以得出对应的结果)。

说明:类同代码,每⼈各从其总得分钟扣除20分。

05年请⽤VC 、VB 或其他⾼级程序设计语⾔编写以下程序。

1. 编写卷积运算函数;2. 编写调试程序从磁盘的数据⽂件“SourceData.txt ”中读⼊10000个数据,先理解为125×80的矩阵,使⽤卷积矩阵1进⾏卷积,再理解为100×100的矩阵,使⽤卷积矩阵2进⾏卷积。

----010151010 ??------------001000121012162101210001003. 计算结果以⽂本⽂件格式存放到⾃⼰新建的结果⽂件中。

备注:卷积,⽤卷积模板B (l ×k )对A 矩阵(m ×n )进⾏卷积卷积矩阵1卷积矩阵2m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lk l l k k b b b b b bb b b 212222111211 卷积结果为:jj ii l ii k jj jj kj ii l i ij b a c ,112,2?=∑∑==+-+- 例:由卷积模板B (3×3)对A 矩阵(5×6)进⾏卷积得到结果矩阵CBC 中的元素c 33为:33443243314223342233213213241223112233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c ?+?+?+?+?+?+?+?+?=06年请⽤VC 或C 编写以下程序:正态分布随机数的产⽣。

遥感试题及答案

遥感试题及答案

遥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用于获取地表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

A. 声音B. 电磁波C. 红外线D. 无线电波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传感器的类型?()A. 光学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微波传感器D. 超声波传感器答案:D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通常指的是()。

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答案:A4. 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解决()。

A. 大气影响B. 地形影响C. 传感器误差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增强处理D. 信号放大答案:D6. 多时相遥感数据可以用于()。

A.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B. 植被生长监测C. 灾害评估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种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海洋监测?()A. 光学遥感B. 红外遥感C. 微波遥感D. 激光遥感答案:C8.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主要应用不包括()。

A. 土地覆盖分类B. 交通流量分析C. 城市规划设计D. 环境影响评估答案:C9. 以下哪种遥感平台不属于航空遥感平台?()A. 无人机B. 高空气球C. 卫星D. 飞机答案:C10.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包括()。

A. 作物种植面积估算B. 病虫害监测C. 土壤肥力评估D. 天气预报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环境监测B. 军事侦察C. 城市规划D. 交通管理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质量?()A. 大气条件B. 传感器性能C. 地形起伏D. 云层覆盖答案:ABCD3. 遥感数据的光谱分辨率指的是()。

A.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波长间隔B. 传感器能够检测的波长范围C.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大波长间隔D. 传感器能够检测的光谱带的数量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方法?()A. 直方图均衡化B. 对比度拉伸C. 空间滤波D. 波段合成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方法?()A. 仿射变换B. 多项式变换C. 正射校正D. 透视校正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遥感试题及答案

遥感试题及答案

遥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是指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地面信息?A) 地面调查B) 卫星遥感C) 实地观测D) 飞机遥感答案:B) 卫星遥感2. 遥感系统中的主要器件是什么?A) 光学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多光谱传感器D) 雷达传感器答案:A) 光学传感器3.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代表着什么?A) 地面图像的清晰度B) 数据的传输速度C) 遥感卫星的高度D) 数据的采集频率答案:A) 地面图像的清晰度4. 遥感技术在以下哪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A) 农业B) 矿产资源勘查C) 城市规划D) 灾害监测答案:B) 矿产资源勘查5. 遥感影像处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图像B) 对图像进行增强和分类C) 选择最佳的传感器D) 进行图像地理校正答案:B) 对图像进行增强和分类二、填空题1. 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并对地球表面进行________。

答案:监测和分析2. 遥感数据的获取主要依靠________和遥感平台。

答案:遥感传感器3. 遥感图像分辨率越高,代表图像中每个像元所表示的地表区域越________。

答案:细致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及时获取并分析洪水、火灾等灾害的________,从而做出有效应对。

答案:信息5. 遥感图像的地理校正是指将图像与真实世界地理坐标相对应的________。

答案:过程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遥感技术的分类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遥感技术可以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方式。

主动遥感是指利用雷达或激光等主动传感器发射能量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主要应用于地形测量和遥感影像获取。

被动遥感是指利用接收自然辐射的被动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主要应用于地表覆盖分类、环境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植被监测、农业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研究、城市规划、矿产资源勘查以及灾害监测等领域。

2. 解释一下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图像中像素的光谱信息、空间特征和上下文信息对地物进行分类。

航测与遥感应用技术试题

航测与遥感应用技术试题

航测与遥感应用技术一、名词解释1. 多源信息复合:2. 维恩位移定律:3. 地物波谱特征:4. 多波段遥感:5. 大气窗口:6. 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7. 多源信息复合:8. 磁波与电磁波谱:9. 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10. 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11. 电磁波:12. 平台:13. 大气窗口:14. 遥感:15. 电磁辐射:16. 多波段遥感17. 波谱分辨率18. 多源信息复合19. 高光谱遥感20. 大气窗口21. 辐射校正:22. 电磁辐射:23. 遥感:24. 大气窗口:25. 电磁波:二、问答题1. 航天遥感有何特点?2.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 何谓判读?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5. 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把遥感划分为哪几种类型?6. 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7. 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 遥感技术识别地物的原理。

9. 航天遥感的特点。

10. 简述多源信息复合及其意义。

11. 根据你对遥感信息的理解,谈谈如何选择遥感信息?12. 试述遥感在资源清查与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13. 简述几何校正的基本环节和过程。

14. 地物波谱特性的作用和意义。

15. 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16. 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论述题1. 试述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和技术流程。

2. 根据下图说明水体的反射光谱特征。

3. 试述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4. 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5. 试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6. 什么是3S集成?简述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7. 比较监督与非监分类的优缺点,说明二者结合的优势。

遥感面试题汇编

遥感面试题汇编

1. 在几何精校正中,控制点选取的原则是什么?控制点的最少数目如何确定?①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征点,如道路交叉点、河流弯曲或分叉处、湖泊边缘等;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控制点,以免外推;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特征实在不明显的大面积区域可用延长线交点的办法来弥补。

(6分)②一次多项式最少需3个控制点,二次需6个,三次需10个,n次多项式,控制点的最少数目为(n+1)(n+2)/2。

(4分)2.说明Laplace算子和梯度运算结果的不同之处。

梯度运算检测了图像上的空间灰度变化率,因此,图像上只要有灰度变化就有变化率。

而Laplace算子检测的是变化率的变化率,是二阶微分,在图像上灰度均匀和变化均匀的部分,根据Laplace算子计算出的值▽2f(x,y)为0。

因此,它不检测均匀的灰度变化,产生的图像更加突出灰度值突变的部分。

3.简述主成分(K-L)变换的实际应用意义。

①数据压缩:主成分变换后的前几个主分量图像包含了绝大部分的地物信息,因此可以只取前几个主分量,既获得了绝大部分的地物信息,又减少了数据量。

如TM图像,经主成分变换后可只取前三个主分量,波段数由7个减少到3个,数据量减少了57%,实现了数据压缩。

②图像增强:主成分变换的前几个主分量图像,信噪比大,噪音相对较少,突出了主要信息,抑制了噪音,达到了图像增强的目的。

③分类前预处理:特征选择是分类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即减少分类的波段数并提高分类效果,主成分变换即是特征选择最常用的方法。

4. 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应用几何精校正的方法?试述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的主要原理和控制点的选取原则。

适用情况如下:①当地面平坦,不需要考虑高程信息,或地面起伏较大而无高程信息,以及传感器的位置和姿态参数无法获取的情况下。

②根据遥感平台的各种参数已作过一次校正,但仍不能满足要求,可用该方法作遥感影像相对于地面坐标的配准校正,影像相对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的配准校正。

遥感简答题.doc

遥感简答题.doc

1)遥感主要采用的波段有哪一些?波长主要分布的范围?2)遥感技术上采用审美观方法选择遥感器和确定对目标进行热红外遥感的最佳波段?3)用散射原理分析一些问题4)简述大气窗口的概念以及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5)热红外波段在遥感器入瞳处的辐射亮度包括那几个方面6)简述一般物体的发射辐射?7)简述地物的反射辐射类型8)简述不同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9)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0)测定地物反射波谱特性曲线的主要作用?11)地物波谱特性测定的步骤12)遥感平台的分类?13)小卫星的主要特点?14)传感器分类?15)传感器主要构造?16)光学图像与数字图像的转换?17)遥感图像存储介质的比较?18)遥感图像存储格式有那些?19)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软件的功能?20)遥感图像几何变形的内容?21)外部误差对图像变形的影响有?22)遥感影像的集合处理?23)遥感影像的粗加工处理步骤?24)遥感图像精处理的步骤?25)遥感图像精纠正方法有哪些?26)多项式纠正方法步骤?27)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关过程?28)数字图像镶嵌的关键是?29)传感器接收电磁波能量包括那些部分?30)传感器辐射误差包括那些?31)辐射校正包括那几方面?32)对于红外波段,为获得传感器如后处的辐射亮度的步骤是?33)利用图像本来求反射率的方法有哪些?34)大气校正?35)地面场辐射校正的意义?36)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37)图像增强处理常用的技术?38)图像均衡化的效果是什么?39)图像反差调整的方式有那些?40)图像平滑的目的,方法?41)图像锐化的目的,方法?42)图像融合的目的,方法?43)基于特征的图像的融合有那些方法?44)基于HIS变换的融合过程45)基于正交二进制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步骤?46)基于特征的图像融合几种方法?47)影响景物特征及其判读的因素有那些?48)传感器特性影响的因素?49)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50)侧视雷达图像上的色调与那些特性有关?51)什么是特征变换,特征变换的作用有那些?52)主分变换(K-L变换)的计算步骤是?53)主分量变换具有那些优良性质?54)常用的特征变换有那些?55)什么是监督分类,监督分类的思想是什么?56)监督分类的主要步骤是什么?57)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结合操作步骤58)简述高程信息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59)简述纹理信息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60)结构模式识别方法的主要内容?61)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新方法62)分析题1 论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2 论述遥感数字处理系统的组成3 3S集成简答题1.遥感主要采用的波段有哪一些?波长主要分布的范围?答:由电磁波谱图可见,电磁波的长度范围非常宽,从波长最短的γ射线到最长的无线电波,他们的长度之比高达1022倍以上。

遥感题目总汇(南京师范大学)

遥感题目总汇(南京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考点一:遥感的概念➢遥感是指使用遥感器,不与探测目标直接接触,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或发射信息),经过传输、处理和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太阳辐射:a)太阳辐射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的主要辐射源;b)常用5900的黑体辐射来模拟;c)其辐射波长范围极大;d)辐射能量集中在短波辐射e)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地球的电磁辐射:地球的电磁辐射又称长波辐射和热红外辐射。

由地球(包括地面和大气)放射的电磁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大部分被云体和大气层吸收,一小部分透过大气层直射太空;大气(包括云)同时也向太空放出长波辐射,这两者之和组成由地气系统进入宇宙空间的热辐射就统称为地球辐射a)小于3 μm的波长主要是太阳辐射的能量;b)大于6 μm的波长,主要是地物本身的热辐射;c)3-6 μm之间,太阳和地球的热辐射都要考虑➢太阳常数:太阳常数中是当太阳至地球的距离处于平均距离时(一个天文距离,大约为15,000万公里),太阳在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大气层顶部,垂直于射线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1.95W/cm2·min)在世纪时标内,变化小于百分之一,只有千分之一和二的水平。

在近日点垂直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强度比太阳常数大3.4%;而在远日点则比太阳常数小3.5%。

太阳常数的数值,由于观测年代不同,以及观测方法和推算方法的不同,在不同的书籍和资料中,其数值常不一致,变动幅度在1.90-2.90 W/cm2·min之间。

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决定采用1.98 W/cm2·min 。

近年来,在宇航事业取得新资料的情况下,经过大量观测和分析,测得新的太阳常数为1.95W/cm2·min 。

据研究,太阳常数也有周期性的变化,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

➢辐射度量:辐射能量W: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辐射通量(Radiant flux)Φ: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的辐射能量,单位是瓦(W),表示为:Φ =dw/ d t辐射照度E(Irradiance):单位面积上所接收的辐射通量,单位是瓦/米2(W/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在几何精校正中,控制点选取的原则是什么?控制点的最少数目如何确定?①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征点,如道路交叉点、河流弯曲或分叉处、湖泊边缘等;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控制点,以免外推;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特征实在不明显的大面积区域可用延长线交点的办法来弥补。

(6 分)②一次多项式最少需3个控制点,二次需6个,三次需10个,n次多项式,控制点的最少数目为(n+1)(n+2)/2。

(4分)2■说明Laplace算子和梯度运算结果的不同之处。

梯度运算检测了图像上的空间灰度变化率,因此,图像上只要有灰度变化就有变化率。

而Laplace算子检测的是变化率的变化率,是二阶微分,在图像上灰度均匀和变化均匀的部分,根据Laplace 算子计算出的值^ 2f(x,y)为0。

因此,它不检测均匀的灰度变化,产生的图像更加突出灰度值突变的部分。

3.简述主成分(K-L )变换的实际应用意义。

①数据压缩:主成分变换后的前几个主分量图像包含了绝大部分的地物信息,因此可以只取前几个主分量,既获得了绝大部分的地物信息,又减少了数据量。

如TM 图像,经主成分变换后可只取前三个主分量,波段数由7个减少到3个,数据量减少了57%,实现了数据压缩。

②图像增强:主成分变换的前几个主分量图像,信噪比大,噪音相对较少,突出了主要信息,抑制了噪音,达到了图像增强的目的。

③分类前预处理:特征选择是分类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即减少分类的波段数并提高分类效果,主成分变换即是特征选择最常用的方法。

4. 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应用几何精校正的方法?试述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的主要原理和控制点的选取原则。

适用情况如下:①当地面平坦,不需要考虑高程信息,或地面起伏较大而无高程信息,以及传感器的位置和姿态参数无法获取的情况下。

②根据遥感平台的各种参数已作过一次校正,但仍不能满足要求,可用该方法作遥感影像相对于地面坐标的配准校正,影像相对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的配准校正。

③用该方法可作不同类型或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之间的几何配准和复合分析,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

(5 分)基本原理为:①建立校正前图像坐标(x,y)与校正后图像坐标(u,v)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

通过校正后图像中的每一个像元的坐标点(u,v)计算出校正前对应的图像坐标点(x,y)。

通常,两图像之间的数学关系表示为二元n次多项式,例如,采用二元二次多项式时,在图像上找到6个已知坐标的对应点(即控制点),通过控制点解方程组求出12 个系数,建立两者间的数学关系。

然后,逐行逐列计算校正后图像中的每一点所对应原图中的位置(x,y),直到全图结束。

②计算每一点的亮度值。

计算后的(x,y)多数不在原图像的像元中心处,因此必须重新计算新位置的亮度值,采用内插的方法,通常有三种方法:最临近法、双线形内插法、和三次卷积内插法。

控制点的选取原则:①一次多项式最少需 3 个控制点,二次需 6 个,三次需10 个,n 次多项式,控制点的最少数目为(n+1)(n+2)/2 。

②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征点,如道路交叉点、河流弯曲或分叉处、湖泊边缘等;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控制点,以免外推;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特征实在不明显的大面积区域可用延长线交点的办法来弥补。

5. 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不同之处。

①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

训练场地的选择是监督分类的关键,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同时要有足够书目的样本,这些不易做到,这是监督分类的不足之处。

相比之下,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分类方法简单,且分类有一定的精度。

②当光谱特征与唯一的地物类型相对应时,非监督分类可取得较好分类效果。

当两个地物类型对应的光谱差异很小时,非监督分类效果不如监督分类效果好。

6. 比较均值平滑和中值平滑处理效果的不同之处。

中值滤波去掉了噪音,而原图像保持不变,阶梯保留;而均值平滑后阶梯消失,边缘模糊,灰度值呈渐变趋势。

7. 何为高光谱遥感,它与传统遥感手段有何区别?简述其主要应用领域?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的主要区别: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收信息,每个波段宽度仅小于10mm;所有波段排列在在一起能形成一条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光谱覆盖了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

常规遥感的传感器多数只有几个,十几个波段;每个波段宽度大于100nm;而且这些波段在电磁波谱上不连续。

因而,高光谱遥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主要应用领域:高光谱遥感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地质调查、植被遥感研究、大气遥感、水文与冰雪研究、环境与灾害、以及土壤调查与城市环境调查等等。

8. 简述多波段遥感数字图像通常采用的三种数据格式。

多波段数字图像的存储和分发,通常采用三种数据格式:BSQ(Band sequentia)l :按波段顺序依次排列的数据格式。

其数据排列如下:第一波段位居第一,第二波段居第二,第n波段居第n位。

在第一波段中,数据依行号顺序依次排列,每一行内,数据按象素号顺序排列。

其余波段依次类推。

BIP(Band interleaved by pixel) :该格式中每个像元按波段次序交叉排列。

其数据排列如下:第一波段第一行第一个象素位居第一位,第二波段第一行第一个象素位居第二位,第n 波段第一行第一个象素位居第n 位;然后为第一波段第一行第二个象素,它位居第n+1 位,第二波段第一行第二个象素,位居第n+2 位,其余数据排列位置依次类推。

BIL :其数据排列如下:第一波段第一行第一个象素位居第一位,第一波段第一行第二个象素位居第二位,第一波段第一行第n 个象素位居第n 位;然后,第二波段第一行第一个象素位居第n+1 位,第二波段第一行第二个象素位居第n+2 位,其余数据排列位置依次类推。

(各3分,写出三种格式名称 1 分)9. 根据传感器的成像原理,遥感分为几大类?试述其主要工作原理。

根据传感器的成像原理,遥感可分为三大类: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微波成像。

摄影成像: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像的技术。

传统摄影通过光学透镜及放置在焦平面上的感光胶片来纪律物体影像。

数字摄影通过放置在焦平面上的光敏元件,经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

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有:光学摄影机和数码摄影机。

扫描成像: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扫描。

主要有三种:光学/机械扫描,依靠机械装置使扫描镜摆动形成对地物的逐点逐行扫。

固体自扫描成像,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地物进行扫描,常用的探测元件是电荷耦合器件CCD。

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将光谱范围划分为几十或几百个很窄的波段,使扫描仪在获取图象的同时获得地物的光谱组成,常用的传感器为成像光谱仪。

微波成像:主要指主动微波遥感,即通过向目标物发射微波并接收其后向散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遥感。

主要传感器是雷达、侧视雷达。

10.造成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造成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主要原因有:①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主要有航高、航速、仰俯、翻滚、偏航等变化引起的影像变形。

②地形起伏的影响。

③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④大气折射的影响⑤地球自转的影响11■遥感图像复合的前提是什么?举例说明复合图象的优越性。

遥感图像的前提是对要复合的两幅图像进行配准,使两幅图像所对应的地物相吻合。

配准采用的是几何精校正的方法。

(4分)以TM和SPOT影像的复合为例,TM影像有7个波段,光谱信息丰富;但其空间分辨率较低(30米);SPOT卫星的全色(Pan)波段数据的光谱分辨率较低,但空间分辨率高,可达到10米。

(3分)两者融合后的新图像既提高了空间分辨率(10米)又保持了丰富的光谱信息(7个波段)。

(3分)12•什么是假彩色合成?简述TM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上主要地物的色调特征。

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

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此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因此这种合成叫做假彩色合成。

陆地卫星的TM影像的7个波段中,第2、3、4波段被分别赋予红、绿、蓝色,这一方案合成的图像被称为TM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

在TM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上,水体为蓝色或黑色;植被为深浅不同的红色,城镇的色调偏暗,道路为白色条带,农田根据种植农作物的不同为色调不同的斑块状。

一.名词解释(6M分)遥感数字图像的量化级数:遥感数字图像中每个象元的灰度值都被量化为一个整数值,其所允许的总灰度级数是2的整数次幕,即G=2m,称为遥感数字图像的量化级数。

多光谱空间:多光谱空间是一个n维坐标系,每一个坐标轴代表多波段图像的一个波段,坐标值表示该波段像元的灰度值,图像中的每个像元对应于坐标空间中的一个点。

辐射校正:利用传感器观测目标的反射或辐射能量时,传感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射亮度等物理量不一致,这是因为测量值中包含了太阳位置条件、薄雾等大气条件、或因传感器的性能不完备等条件引起的失真。

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射亮度中的各种失真的过程称为辐射量校正(radiometric calibration,简称辐射校正)。

伪彩色增强:伪彩色增强是把一幅黑白图像的不同灰度按一定的函数关系变换成彩色,得到一幅彩色图像的方法。

累积直方图:以横轴表示灰度级,以纵轴表示每一灰度级及其以下所具有的像元数或此像元数占总像元数的比值,做出的直方图即为累积直方图。

同物异谱:自然界的情况是复杂的,反映在图像像元亮度中的信息常常是多种影响的综合,有时不同的地物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光谱特征,即同一种光谱类别中有不同的信息类别,称为同物异谱。

二.计算(25分)1. 一景Landsat TM数字图像中,空间分辨率为30米的多光谱波段,每个波段更多精品文档有6166行,6166列。

计算该分辨率的多光谱波段所需的存储空间。

(10分)一景Landsat TM数字图像中,30m分辨率的波段有六个,每个波段的存储空间为:6166X 6166X Ibyte =38019556 byte v38MB (5-7 分)因此,6个波段所需的存储空间为:38 MB X 6=228 MB (3-4 分)2. 1.对一幅图像进行分段线性拉伸,从起点算起,间断点取做(0,0),(2, 6),(8,16),(18,18),共三个线段。

①列出每一段的直线方程并图示。

(12分)评分标准:每个方程3分,图示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