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人:晋石君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生物钟是一门跨学科科学。

生物钟学的中心概念是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机制。

它可以帮助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

譬如,心跳平均每分钟70次。

而晚上只有60至50次。

处于运动状态时,心跳则会加快。

呼吸和新陈代谢也如此。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界就产生了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产生的生物现象。

它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

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生物钟医学中还有一个概念——非同步。

它犹如钟表中的尺寸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相吻合时,就会不停地运动。

当齿轮出现故障时,肌体就有了毛病。

坐飞机到外地就是一个例子。

人已经习惯于晚上呆在某个地方,如果换了地方,肌体就需适应变化。

如果不适应,人就会懒洋洋、工作效率低下、头疼、精神紧张;自我感觉不佳等。

这一切都可称作非同步。

一昼夜中,人体的机能是不断变化的,病亦如此,而且是严格遵循规律的。

就拿高血压来说,早晨血压会升高,白天会下降并趋于正常,夜间又会升高。

借助血压计可以测量出血压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

人可以根据血压升降的规律服药,而不是死板地一日三次。

也就是说,一天服一次药就可以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

少服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又可省钱。

同样,针灸和理疗也要选择最佳时刻。

选择的时间不当,也许还会造成不良后果。

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

他们给家鼠注射了增加肌肉收缩力的药物。

药量相同,注射时间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早上注射,家鼠几乎全军覆没,而晚上注射则无一死亡。

现代生物钟医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研究纠正人体生物节律的方法和药剂。

根据“生物钟”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能够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效果。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起使用的方法是借助理疗仪。

用得相当多的还有调节褪黑素生成的药物。

要学会维持正确的生物钟,否则就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紧张。

要努力使自己的社会活动节律与自己的生物钟相吻合,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和高效率地工作。

1.下列对“生物节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节律是对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奇特机制。

B.生物的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

C.生物节律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D.生物节律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重要作用。

2.对“非同步”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生物肌体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B.生物肌体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导致肌体故障的状况。

C.只用于人的肌体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的病态或不适感觉。

D.只用于人因病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状况。

3.下列对“生物钟医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钟医学的原理是利用生物节律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B.只有根据“生物钟”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才能有疗效。

C.根据疾病也有其“生物钟”的情况进行治疗。

D.根据人体的肌能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治疗和预防疾病。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

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然(李)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

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舍弃)妻子,而反为(认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

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注】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

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
降。

武帝族灭其家。

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余不满百,而.皆扶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徐公何.能及君也
C.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失其所与.,不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

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

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3分)
译文:
②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4分)
译文:
③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3)落日楼头,,江南游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
(5)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

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

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

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

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

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

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

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

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

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

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

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

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

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

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

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

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

王世襄最终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

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

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

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

2003年,
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

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2)、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6分)
(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

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12.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我的昂贵的腿
[德] 海因里希·伯尔这下子我就业在望了。

他们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叫我到局里去一趟,我便遵命前往。

局里的人既亲切又和气。

他们拿出我的档案卡片,说了一声:“呣。

”我也回了声:“呣。


“哪一条腿?”有一个官员问道。

“右腿。


“整条腿?”
“整条。


“呣,”他又哼了一声,开始查阅各种各样的单子。

我总算可以坐下来了。

他终于翻出一张单子,看来正是他所要找的。

他说:“我看这里有适合您干的事,一件美差。

您可以坐着干。

到共和广场上一个公共厕所里去擦皮鞋。

您看怎么样啊?”
“我不会擦皮鞋,我一向因为皮鞋擦不亮,引得大家侧目相看。


“您可以学嘛,”他说。

“什么事情都可以学会的。

天下事难不倒德国人。

您只要同意,可以免费上一期学习班。


“呣,”我哼了一声。

“那么同意了?”
“不,”我说,“我不干。

我要求提高我的抚恤金。


“您疯啦,”他回答时语气既亲切又温和。

“我没疯,谁也赔不起我的腿,我连多卖些烟都不行,他们现在制造了种种麻烦。


那个人把身子往后仰,一直靠到椅子背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亲爱的朋友啊,”他感慨地说,“您这条腿可真叫贵得要命。

我知道您今年二十九岁,身体很好,除了这条腿以外没有一点毛病。

您可以活到七十岁。

请您算一算,每月七十马克抚恤金,一年十二个月,那就是四十一乘十二乘七十。

您算一下,不计利息就要多少钱。

您不要以为只有您丢掉了一条腿,看来能够长寿的也不仅仅是您一个。

现在您还要提高抚恤金呐!对不起,您真是疯了。


“先生,”我说,我也照样往椅子背上一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看您大大低估了我的腿的代价。

我的腿要昂贵得多,这是一条非常昂贵的腿。

还得说一下,我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很遗憾,头脑也很健全。

请您注意。


“我的时间很紧。


“请您注意!”我说。

“我丢了这条腿,救了好些人的命,他们至今还在领取优厚的退休金。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我单枪匹马埋伏在前沿某个地方,奉命注意敌人何时来到,这样就可以让别人及时溜掉。

后面司令部已经在打点东西,他们既不愿意跑得太早,也不愿意溜得太晚。

原先我们是两个人在前沿,但是那一个被敌人打死了,他不必再花费你们的钱。

他虽然已经结婚成家,但是您别怕,他的妻子身体健康,可以干活。

那个人的性命可真便宜。

他当兵才四个星期,所以只花了你们一张通知阵亡的明信片和一点点口粮的钱。

他在那个时候算得上是个勇敢的士兵,他至少是真正给敌人打死的。

后来就只剩我一个人在那里,并且害怕起来,天很冷,我也想溜之大吉,嘿,我正要溜的时候,突然……。

“我的时间很紧,”那个人说着,开始找他的铅笔。

“不,请您听下去,”我说,“现在刚刚讲到有意思的地方。

正当我要溜的时候,我的腿出了问题。

我只得躺在那里。

我想,既然溜不掉了,就把情况向后面报告吧。

我报告了敌人的动静,他们就全都逃跑了,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先是师部,然后是团部,再后是营部,依此类推,始终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溜走,只有一件混帐事,那就是他们忘了把我带走,您懂吗?他们跑得太仓皇。

真是件混帐事情,要不是我丢了这条腿,他们全都没命了,将军、上校、少校,一级一级数下去,全都得完蛋,那您就不必给他们退休金了。

好,您算算看,我的腿值多少钱。

那位将军才五十二岁,上校四十八岁,少校五十岁,他们个个没有一点毛病,身体健康,头脑健全。

他们那种军事生活使得他们至少可以象兴登堡一样活到八十岁。

您计算一下: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完全可以估计他们平均还要活三十年,您看对吗?所以,我的腿成了一条贵得吓人的腿,成了一条我所能想象的最最昂贵的腿,您看是不是?”
“您真疯啦。

”那个人说。

“没有,”我回答说,“我没有疯。

对不起,我身体健康,头脑健全,遗憾的是,我在这条腿出毛病前两分钟没被打死。

那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好多钱啦。


“您到底接受这项差使不?”那个人问道。

“不,”我说完就走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我”描写了以“我”为代表的一批人战后遭遇的种种不如意,鞭笞了社会的不公现象。

B、安置局工作人员详细地为“我”算接受擦皮鞋工作后能够得到的巨额好处,是想以利诱惑我接受这个安排,当然也是真心地替我解决实际困难。

C、小说中“我”给安置局工作人员算了一笔帐,是想得到“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的报酬。

D、当时社会上那些生活优越的人们思想丑陋,作风官僚,根本不知道那些战争中牺牲
第1页共8 页
第1页共8 页
的、伤残的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E、人物少、语言干练,但小说情节过于简单,仅靠伤残军人与安置局工作人员的对话来展开。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多次提到局里官员“您疯啦”、“您真疯啦”这样的话语,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
(4)小说的题目是“我的昂贵的腿”,但主要内容是围绕是否接受厕所旁擦皮鞋的差事而展开的,如果以“差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些年来我经常审稿,发现有些文章虽有导师署名,但读起来文理不通、艰涩难懂,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写的英文文稿,更是破绽百出,不忍卒读
....。

B.这支被称为“铁军”的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伤亡惨重,眼看阵地就要失守。

在这间不容发
....之时,增援部队赶到了。

C.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
....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D.沂蒙山脉龙飞凤舞
....,大部分位于鲁中南的临沂境内,形成了以蒙山为主峰的沂蒙山群峰,景色壮美秀丽。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B. “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的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 自驾游属于自助旅游的一种类型,是有别于传统的集体参团旅游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自驾车旅游本身具有自由化与个性化、灵活性与舒适性及选择性与季节性。

1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如今流行“道德教育”,那么,道德真的来自后天教育吗?。

①实验证明,就连卷尾猴也不愿意接受不公平的交易,它们宁愿选择什么也得不到。

②这种意识是人类道德的两块基石之一。

③实验证明并非如此。

④人类道德的另一块基石就是公平意识。

⑤结果证明,婴儿在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经能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厌恶感
⑥3年前,法国认知科学专家曾经对不会说话的婴儿进行过一项心理学实验。

⑦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至已经涉及灵长类动物。

A.③⑥⑤②④⑦① B. ⑤⑥③②④⑦①C.⑤⑥③④②①⑦D.③⑦⑥⑤②④①
16、读下面的一段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5分)
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

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

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群蚂蚁停在一根水中的枯枝上,突然,河流湍急,蚂蚁危急。

而选择避险的方式决定了蚂蚁能否逃生”。

——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明明白白的道理,却被下面的文字表达为高深莫测、不明不白的内容。

枯枝上的蚂蚁,(1)如果不能顾及各种动态与静态的综合效应,仅仅凭借观念史中原子化个人主义主张行动,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将使自身解救活动趋于低效甚至完全失败。

(2)如果借助其肢体语言建立集体的意识,并且实现新的规范层面的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统一,进而得到狭义后果论意义上的集体的获救。

请你对上面的划线文字进行转换,使表达简单明白。

要求:(1)化复杂为简单,化艰深为浅显;(2)每句字数在20字以内;(3)不要照抄题干内容。

(6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站在山涧的边缘,兔子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

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

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了过来,兔子被刮上了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也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体育明星。

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作报告。

兔子也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

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

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