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写出了北京的春节热闹、喜庆、团圆、祥和的生动场面。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
随着作者娓娓道来,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无不体现出作者在文章结构,内容统筹上的独具匠心。
学习作家详细描写的春节里的四个片断,进行阅读教学,学习其中描写“除夕”的总分式写法,并进行仿写。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把繁复的春节写具体,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2、品味老舍的表达方法(总分式、对比式)。
3、仿写自己喜欢的春节的某个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体会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渗透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首先回忆课文,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2、回忆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三,是语言通俗、明白、风趣)
3、告诉老师,你从那里判断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描述的?
二、感悟谋篇布局
1、北京的春节持续一个多月,每天的事情很多,习俗也非常多,面对这么多的民俗风情,老舍先生是怎么安排这么多的内容的呢?
(按照时间的顺序,抓重点,重要的多说,不重要的少说,详略得当的介绍,这一个多月的北京春节的风俗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目了然。
)
2、文中详细写到了哪些日子的重要活动?
围绕腊八、除夕、初一、十五四个日子体现出春节的特点: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A、回味腊八天
抓住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件事来描述。
那你知道腊八粥是有哪些东西熬制的吗?这么多农产品放在面前,那老舍先生是怎么形容的?你感觉到老舍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幽默风趣)
腊八蒜你们见过吗?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写的?能读读吗?
B、再现除夕夜
过渡:经过这么多天的忙碌,一个重要的日子就要来了,那就是——除夕。
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分述“热闹”?
从“色、香、味、声”的角度来体会。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总结语言结构:除夕(总分式)】
C、走进正月初一
过渡:如果说除夕是繁忙、热闹的,那么正月初一就是——悠闲、快乐的,所以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抓住“截然不同”这个词)
都写了有哪些悠闲、快乐的事?最快乐的是(逛庙会)逛庙会,这也是北京老百姓过年的一个传统风俗。
【总结语言结构:初一(对比式)】
D、到了元宵夜
过渡:快乐的日子过得真快!马上就要到元宵节了。
如果说元宵是春节的一个高潮,那元宵的高潮就是——(花灯)找出描写灯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指名读)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小结:老舍先生不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有详有略的处理,而且在一个段里面也是详略得当的。
这样使文章的重点显得尤其突出。
例如元宵节这天,“观花灯”是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作者进行了详细描写。
)
三、详略对比,学习写法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绘了那四天的民俗习惯,但是有的民俗习惯却只一句话带过,请你们找找,对比对比,体会体会。
如“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交代春节结束也非常简略,只用一句话就交代完毕“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
(详略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抓重点,重要的多说,不重要的少说,不必要面面俱到,这样才能使文章做到重点突出,让人印象深刻。
)四、仿写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还知道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和表达特点,现在请同学们学以致用,用作者描写“除夕”的“总分式”写作方法,来描绘春节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日子。
五、展示
请同学读自己写的片段,老师点评。
六、作文“串烧”
把四个家乡相同的同学的作文串一串,然后添上一些略写的部分,就发现这是一篇非常完整的关于春节的作文。
七、作业
参考小组成员的写作片段,联系自己春节的实际情况,完成一篇完整的关于春节的作文。
板书设计: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除夕:色、香、味、声俱全(总分式)正月初一:悠闲、快乐(对比式)正月十五:张
灯结彩
二、语文阅读理解
2.
一棵树,三堂课
查一路
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桃树每年开花结果,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很长一段时间,我垂诞三尺地抬头望。
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
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瘸子,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瘸子就是儿时爬桃树摔的。
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
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
而且此后没有一次空手而返。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
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在桃子成熟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
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妹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为此常常从梦中惊醒。
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盈而且踏实,不但是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财富是诱人的,你我家门前那一棵桃树的果实。
只要它还挂在枝上,只要它不定期对他人存在着请意,总会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
而简单质朴的生活,让人感到轻松、踏实。
我曾经尝过那种毛茸茸的青果。
那是一种青涩的溢味,父亲说,等它们长成了,就跟蜜一样甜。
于是,我只好等待。
等着青色一点点褪去,慢慢变成深红。
但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忽然间一夜醒来,一树的桃子不翼而飞。
成熟的果实已被父亲偷偷摘下,连夜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
我对着桃树哭喊,但已经无济于事了。
未成热的果子是青涩的,可是在等待之中,煮热的鸭子往往也会飞。
在生活中,需要恰当地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垂涎三尺:
窘况: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三堂课”的具体内容,再用文中的三句话分别指出“三堂课”给了作者哪些启发。
“三堂课”的具体内容:
“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
4.文中作者从挑树上感悟到的三个启发中,你对哪一个的感触最深?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垂涎三尺:形容嘴馋到极点。
窘况:非常困难又无法摆脱的境况。
2.用比喻手法将“鼾声”比喻成交响乐中的声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我们一家四口睡觉的踏实,引出下文自己的感悟。
3.“三堂课”的具体内容:①爬树摘桃。
②看管桃树。
③等待桃子成熟,失去桃子。
“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①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②财富是诱人的……让看管他的人担惊受怕,而简单质朴的生活,使人感到轻松,踏实。
③在生活中需要恰当的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4.略
3.
幸福的秘密
邓迎雪
①拿到新房钥匙的那一刻,我高兴得差点流出了眼泪。
想到从此能让爷爷过上温暖舒适的日子,我的内心充满了欣慰和喜说,积压了两年的心事终于落地。
②自从今春决定买房,我的生活就变得忙碌不堪:选房、筹钱、办贷……房奴的路不好走,我有时也想打退堂鼓,但想想爷爷,又无法退缩。
爷爷已经七十二岁,风烛残年,为了不给我增加负担,至今仍在故乡的偏野山村独自生活。
③爷爷还有多少生命的时先可让我尽孝?孝心哪能等呢。
④我是爷爷捡来的孩子,小时候,大伯和叔叔多次指责爷爷养我这个累赘。
每次,爷爷总会紧紧搂着我,生气地辩解,俺有能力养,不用你们养。
为了收养我,大伯和叔叔至今和爷爷都不来往。
爷爷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将我抚养成人,又供我到大学毕业。
工作后,我多次劝爷爷来城里,但他都执拗不来。
⑤为了不让爷爷担心,这几个月,我借钱买房一直瞒着爷爷,现在一切都安置好了,我准备回家接他过来,揭晓这个幸福的秘密。
⑥坐了三个小时的火车,我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
开门进去,小院空荡荡的。
大声喊爷爷,没人应,我赶紧去房间查看,床上空空的,像是久无人住。
我顿时恐慌起来,急忙拨打爷爷手机,就在昨晚,爷爷还在电话里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
⑦这一回,却没有打通。
⑧到邻居家打听,邻居很惊奇:“老爷子几个月前就进城了,你不知道吗?”
⑨直到下午四点,才跟爷爷联系上。
原来,爷爷就在我所在的城市!
⑩我赶到郊区橡胶厂,远远就见爷爷正站在厂前面的一个路口等我,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因为廋,衣服像大了一码,风很大,爷爷的白发被吹得乱蓬蓬的。
①看见我,爷爷眼里顿时显出了许多笑意,深深浅浅的皱纹里全是喜悦,但又只是笑,不说什么,只是像小时候一样,拉着我的手,笑眯眯地进了厂门口左侧的传达室。
②我环视四周,心酸又有些生气,您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做工,也不告诉我一声?
爷爷像犯错的小孩,只是笑着收拾桌上的报纸,过了一会儿,才下决心似的说:“你借钱买房的事,俺听说了。
你上班才两年,哪有钱买房啊。
为这,俺整天愁得睡不着,琢磨着咱咋还债。
正好老同事家这个厂缺个看门的,俺一听说就来这了。
”
②说到这里,爷爷很有成就感地冲我一乐:“俺早算过了,这样以后能把俺的退休金全撒下来还债,一年攒一万,俺要是再活十年,最少也能还十万啊。
”
①我的眼泪不知什么时候起已噼里啪啦地砸在桌面上。
原来,在我们心里,都有一个让对方幸福的秘密厖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风烛残年:
魂牵梦绕:
2.联系全文,理解并说说“幸福的秘密”中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中写大伯和叔叔有什么作用?
4.文中有不少句子对爷爷的描写非常传神,请你摘录一句,并加以赏析。
5.读了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1.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
2.“我”瞒着爷爷借钱买了房子;爷爷瞒着“我”去工厂做工。
3.反衬出爷爷的善良、慈爱和无私。
4.示例:第③自然段中“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因为瘦,腐乳像大了一码,风很大,爷爷的白发被吹得乱蓬蓬的”,赏析: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刻画了爷爷节俭、辛劳的特点。
5.略
4.
1.飞快往回跑(扯开喉咙喊)跳(跳进河里)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2.内容上表现哥哥对弟弟的悉心呵护,不离不弃,突出人物品质,使文章主题更鲜明,结构上与前文第一次对话相呼应(或前后照应)。
3.A(第一人称,“我”是哥哥行为的叙述者、见证人)
4.好。
这个标题新颖,能引起读者兴趣;其次,这也象征了哥哥六年来对弟弟不离不弃的照顾,体现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情深和高度责任感。
5.
局长的鱼
大海
局长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苍老时,已经57岁。
局长明白,按照惯例,要不了一年,自己将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
身体看似硬朗的局长,开始有意无意,为行将退休的日子做准备。
同事们说,局长您的字漂亮,再加紧练习下,说不准退休后会成为大书法家呢!
局长嘴上笑笑,没说话。
同事们说说也就罢了,只有小黄知道,局长除了特别好吃鱼,还有个工作之外的癖好:钓
鱼。
局长从没在同事们面前提及钓鱼之事。
小黄是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单位的文秘工作,常常要将往来文件呈给局长审阅,少不了要去局长家里或者不是单位的地方找局长,自然如道局长的业余癖好,尤其是近半年,几次周末,小黄带着加急文件找局长时,发现他都在钓鱼。
年中,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单位的经济科科长调走。
局党组将空的经济科科长位置放出,在单位宣布;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符合晋升条件者均可报名,一律竞争上岗。
干了五年办公室副主任的小黄,大学读的是区城经济专业,有心去竟逐这个位置,却发现符合条件的同事多达六人。
在干部提拔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的今天,这次竞岗选拔,非过五关斩六将不了有!报名后的小黄,想到局长的癖好,灵机一动,专门请了一天假,跑去邻市一家上档次的钓鱼商城,花5000元买了套高级钓具。
一个周末,小黄带着新买的钓具,叩开了局长家门,就是顺路给局长带了条装备。
局长有心拒绝,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
小黄趁热打铁,说局长,要不我陪你现在就去试下?局长心痒痒,说也好。
就拿着新钓具,拉了小黄去了河边。
有了上好的装备,结果自然非同一般。
小黄买的钓具在大派用场,局长用它钓到一条七斤重的野生大河鲤。
当晚,局长兴奋得亲自下厨,将河鲤分不同味道烹之,与小黄在家中食鱼对饮。
几杯酒下肚,脸红耳热的局长扶着小黄肩膀,说了很多往事。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因为我是渔民的儿子,父辈们风里浪尖辛苦打鱼谋生,我生在船上以鱼果腹,不爱吃鱼爱吃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黝黑的脸庞,似懂非懂。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父辈们不赶海下水时,靠岸停歇结网补漏别无其他娱乐,我则拿根竹竿在船上钓鱼玩,我不爱钓鱼爱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粗壮的胳膊,点了点头。
但此时此刻,小黄迫切想打听的,是关于竞争上岗的事,但欲言又止。
局长说,人生有些东西犹如捕鱼,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光想也没用,努力了就好;大家心里都装着盏灯,像鱼膘那么那么大的灯,真的很亮很亮呢!局长说完,用手比画着鱼的样子。
小黄有点儿哭笑不得,但见杯盏之间局长称兄道弟不断,自己也喝了几杯后,慢慢地心就踏实了。
后来的况岗过程,经过公开演讲、面试答辩、领导评鉴、民主没评、拟任公示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小黄,终于经济科科长。
长嘘出一口气的小黄,手里捏着任职通知书,心里有了几分庆幸:幸好当时买了那套钓具,羊毛出在羊身上,投入产出成了正比,看来值得啊!不久,全市公开遴选镇区制职领导,小黄乘胜报名。
经过几轮激烈北争,再一次优胜而出,被组织推荐为某镇副镇长,即将履新上任。
小黄临行前夕,局长钓到一条大鱼,邀小黄来家吃鱼,说是为他饯行。
饭前,局长递给小黄一个信封:谢谢你上次给我买的钓具,那套东西相当好,让我如虎添翼呢,那些鱼啊,一条接一条地上钩!
小黄接来拆开一看,立时呆了:厚厚一沓钞票,足足有5000块啊!就有些发蒙。
局长说,我工作到今天,虽然钱财不多,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知足安心;我要是白拿你这套东西,弄得退休不宁,恐怕到时连鱼都钓不成!
小黄有些发颤,说,上次竞岗,局长你帮了我大忙,否则我怕是胜不了他人呢!
局长大笑:错愕之间,局长扶了小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也是当领导的人了,今后肯定会面临很多诱惑;今天请你来家吃鱼是想告诉你,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
这人生的路漫漫啊,我希望退休后开开心心地去钓鱼,也希望你能轻轻松松来我家吃鱼。
局长言毕,忙手忙脚地将几盘鱼香扑鼻的好菜端上桌来。
躺在盘子里的蒸鱼鲜嫩无比,在灯光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刺得小黄眼睛发疼。
小黄举杯投箸,已是泪光迷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0期,有删节)
1.“过五关斩六将”引申自《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典故,在文中的意思是:
2.你如何理解“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句话?
3.第一次和小黄吃鱼时,局长为什么对小黄说他喜欢钓鱼和吃鱼的原因?
4.
小说以“局长的鱼”为标题,十分精妙。
“鱼”是小说的线索,是局长和小黄交往的重要媒介,你认为“鱼”还有没有深层次的含义?
5.文中的局长有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1.关羽符合经济科科长职位的人选较多,小黄竞争这个岗位困难重重
2.“我”替你处理了上一次你向“我”行贿的事,并将钱还给了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受到权力的诱惑而再次犯错。
3.对小黄诉说了自己不忘初心,生活始终质朴,暗示了小黄做人要走正道,不要被贪心和权力迷失。
4.有“鱼”还指像小黄那样的人。
因为局长位高权量、很容易的来小黄那样意图走不正之路的“鱼”。
5.①清醒睿智:别人奉承他字好,小黄给他送钓具时,他都没有得意忘形。
②质朴、知足:保留小时候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满足,不贪心。
③爱才惜才:竭力喝奶粉才干的小黄走上正路。
为官清廉、正派:不收贿赂。
6.
老常的铃声
赵华伟
①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②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
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③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
..,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
娶不到老
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
老常并不顾忌
..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④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
调皮的孩子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
扯断或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许多的麻烦。
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
..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⑤老常从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
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⑥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
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
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燎一般。
⑦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
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
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最后,所长只好打电话到镇中学。
于是,马主任奉命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
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
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⑧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
他在各个班巡视时,不停地看着表,不知是怕错过时间,还是在为老常担忧。
时间一到,老校长赶紧去打铃,一下一下地拽着,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⑨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⑩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
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
我们只是听,不愿接他的话,听得烦了,岔开话去询问他打铃手艺的事,老常嘴一咧,朝北指了指。
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我们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老常嘿嘿地笑着,一张黑脸皱成了橘皮。
⑥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
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
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写出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顾忌——()
依然——()宛如——()
2.根据所给的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1)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
(2)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
(3)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
(4)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
3.作为全校最守时的人,老常为什么并不受我们爱戴?
4.文中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是孩子们问老常的话,实际上他们想表达什么?
5.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常是一个怎样的人。
6.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1.尊敬顾虑仍然犹如
2.(1)惺忪(2)有声有色(3)议论纷纷(4)理直气壮
3.①他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②还因为他没老婆。
4.同学们想表达自己的愤怒,老常打铃太“敬业”以至于像专业学过一样,这样我们就更讨厌他。
5.朴实,认真工作,精益求精。
6.点明中心,提出作者对老常以及像老常一样的人的赞扬,做事追求完美,做人追求高尚。
7.
他敢于说不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