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文化穿越荡气回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 实 用 空 说 性 命 ;三是 不偏 一说 ,主张融汇众家 之长。正 因如此,岳麓书 院拥有 了健康 茁壮 的文化 根 系,以后 的枝繁叶茂也 就 显得顺理成章 了。
嵩 阳书 院 原 名 嵩 阳 寺 ,因坐落嵩 山之 阳 (南 ) 而 得 名。 始 建 于 北 魏 太 和 八 年 (公 元 484年 ), 隋唐 时名 嵩 阳观 ,五 代 后 周 时 名 太 乙书 院 ,宋 代 赐 名 太 室 书 院 ,宋 太 宗赐 书 院 匾 额和 九经 印 书。 北 宋 景 佑 二 年 (公 元 1035年 )改名 嵩 阳书 院。 南 宋 时 嵩 阳 书 院 因 战 乱废 损 ,直 到 清 康 熙 年 间 重 建。 嵩 阳 书 院 建 筑 物 多 为硬 山滚 脊 灰 筒 瓦 房 ,古 朴 大 方 ,雅 致 不俗 , 由一个 主 体 院 落 和 周 围 多个 单 体 建 筑群 组 合 而 成, 其 地 域 分 布 较 为 广 阔。 除 嵩 阳 书 院 主 体 外 ,属 于 书 院 的建 筑 物 ,还 有 位 于 嵩 阳 书 院 东 北逍 遥 谷 叠 石溪 中 的天 光云 影亭 、观 澜 亭、
江 西 九 江 庐 山 “白鹿 洞 书 天府 书院”。公元 1043年 ,
院 ”。 至于 石鼓 书院 、徂 宋 仁 宗 又将 “应 天 府 书
徕 书院、茅 山书院 、龙 门 院”改为 “南京 国子监”,
书 院等 ,虽然也颇 负盛名, 成 为北 宋最 高学府 之 一。
但终 究没有 以上 “四大书 而 后 ,在 应 天 知 府 、著
在 学 识 传 播 上 , 嵩 阳 书 院 以理 学 著 称。 北 宋儒 教 洛 派 理 学 大 师程 颢 、程颐在 此 聚众讲 学 , 使 书院 名 声 大振 。 北 宋 名 儒 司 马 光 、 范 仲 淹 、 韩 维 、李 刚 、 朱 熹 、 吕 晦 等也 曾受邀 在此 讲学。 嵩 阳 书 院 因 此 成 为 重 要 的儒 学传播 圣地
岳 麓 书 院是 一座 雅 致 的 千年 庭 院, 门 庭 前 悬挂有 一副楹联 ,曰 “惟 楚 有才 ,于斯 为盛”。这 座 书院培养 出的人 才 中, 有 陶澍 、魏源 、 曾国藩 、 左 宗棠 、郭嵩焘 、唐 才常 、 沈荩 、杨 昌济 、程潜等人 , 都是 一等 一的杰 出人物 。
川 上 亭 和 位 于 太 室 山 虎 头 峰 西 麓 的嵩 阳书 院 别 墅—— 君子亭 ;书院西北 玉 柱 峰 下 七 星 岭 三公 石南 的仁智亭等建 筑。 因 自然 及 人为的破坏 ,散布在嵩 阳 书 院周 围 的这 些 建 筑 原 址 , 只遗 留有 少量 的 石刻 题 记或 残砖 碎 瓦
授 、研究 学问的场所,唐 丘 ”,“自五 代 以 来 ,天
宋 至 明清 时期 最 盛 。 中国 下 学校废 ,兴学 自殊 (晏
自宋代 以来就有 “四大书 殊 )始 ”。应 天书 院 的前
院” 一说 ,但 究竟 哪 四所 身 , 是 后 晋 时 杨 悫 所 办
书 院可 以称 得上 “四大 ”, 的私 学。 北 宋 政 权 开 科
规 模 之 大、 持 续 之 久 、 以 此 确 立 了 “以 天 下 为
人 才之 多 ,均 居 古 代 四 己任 之 士大 夫 ” 的新 型
人 才 培 育模 式, 由此 推 动 了宋 初 学 术、 书 院 学 风 朝 经 世 致 用 方 面 的转 变。 因 为 范仲 淹 对 书 院 的 突 出 贡 献 ,后 人 立 有 《范文正公讲 院碑记 》。
岳麓书院人 才辈 出, 经 久 不 衰 , 绝 非 偶 然。 无 论 立 院 之 根 、 处 世 之 本 ,还 是 讲 学 之 道 、育 人 之 术 ,都 有 它 的 高超 之 处。 书 院 的精 神 坐标 和 价 值 体 系,始 于唐 代 周 敦 颐 先 生 的 主 张。 他 主 张 在 学 术 思 想 上 要 有 自 己的特 色, 一 是 强 调 以性 为 宇 宙本 体 , 从 人 性 、物 性 中寻 求 万 物 的 共 性 ;二 是 重 践 履 , 倡 经 世 务 实 学风 , 反 对 离
院 ” 响 亮 。
名 文 学 家 晏殊 等 人 的倡
古 代 书 院 既是 名 流 导支 持 下, 应 天 书 院 得
学 者 讲 经 论 道 的 场 所 , 以发展 壮大 。“远近 学者
又 是 文 入 墨 客 神 往 的 去 皆 归 之 ”,著 名 政 治 家 、
处。 其 在 中 国古 代 文 化 文学 家 范仲 淹 等 一 批 名
科 技 与 人 文
SCIENCE AND CUL-TUR
古代书院 :文化穿越荡气 回肠
口程 应 峰
中国古代 书院文化极有分量且耐人 寻味 ,正是 这些书院文化 ,才让 中国古代 书院有 了继往开 来、溯 古通今 、荡气回肠 的文化 穿越 意味
书 蓑
喜 大书 院之首 。《宋史 》记 载 :一。普遍认可的说 取 士 ,应 天 书 院 出 类拔
法 是 :河 南 商 丘 南 湖 畔 萃 , 百 余 名 学 子 科 举 及
“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 第 的 竟 多 达 五 六 十 人。
麓 山 “岳麓 书院 ”,河 南 公 元 1009年 ,宋 真 宗正
登封 嵩 山 “嵩 阳书院 ”, 式将 该 书 院 赐 额 为 “应
传 播 中,启 承 转 合 , 自 人 名 师应 晏 殊 之 邀 在 此
由流 畅 地 衔 接 着 各 种 文 任 教 ,其 显 盛地 位 可 想
化 流 派 ,成 为 时代 文 化 而 知。 范 仲 淹 率 先 明确
的有效载体 和价 值符号。 了具 有 时代 意义 的 匡扶
应 天书院起源之 早 、 “道统 ” 的教 育 宗 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