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保证新生儿护理安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不安全因素分析的效果。

方法结合研究要求,研究人员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入院治疗的新生儿中,选取符合入组
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1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研究人员给予的常规护理,研究组
接受研究人员给予加强护理,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长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护理满意
度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长,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
生儿护理中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能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质量;新生儿;护理安全
引言
新生儿时期是胎儿在分娩后的适应外界生活的时期,在此阶段,新生儿的各
个身体器官及身体机能都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非常低,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出现感染现象。

而对于这一特殊群体,在胎儿出生后,医务人员就应该及时寻找
到新生儿的不安全因素,包括院内感染、护理措施不当等,并及时处理,降低不
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基于此,本文研究新生儿护理应用不安全因素分析的结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140例,所有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中,
男性有43人,女性有27人,年龄区间在3~24d,平均年龄为(14.17±1.94)d;
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有39人,女性有31人,年龄区间在2~24d,平均年龄为(14.58±2.81)d;研究中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批。

纳入标准:(1)新生儿定义: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满28天;(2)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3)家属配合度高;(4)患者无
精神疾病、无意识障碍。

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疾病;(2)合并传染疾病;(3)患者家属拒绝参加。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模式,结合新生儿实际需要,给予对应护理
服务,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

观察组新生儿
接受不安全因素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新生儿自身因素及护理。

①护理风险:对本组新生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发现新生儿免疫力普遍偏低,且机体防御能力差,容易被病原菌侵袭。

在此基础上,新生儿身体情况变化较快,增加临床护理执行难度。

②护理对策:针对新生
儿自身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应加以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病原菌感染几率。

提倡尽早母乳喂养,加强健康宣教,告知家属坚持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进而
不断提高新生儿机体免疫及抗病能力。

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保证新生儿病室温度、湿度条件满足标准,降低风险。

(2)护理人员因素及护理。

①护理风险:
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到位所引起的风险,值得每个临床护理人员注意,因为
这不仅会影响到新生儿护理质量,也会显著增加安全风险,对新生儿健康带来严
重影响。

②护理对策:针对此类问题,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使其
能够对新生儿专业护理知识进行强化,从而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

本组新生
儿即是在此种背景下接受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已经深刻意识到自身问题,并
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改进,以新生儿为核心,执行护理风险管理。

例如,护理人员
对自身操作技能进行优化,发现新生儿存在呼吸道问题,则及时对其开展对应干预,适当抬高床头,做好呼吸道护理及体位管理,协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降低
院内感染发生率。

强化操作技能,减少新生儿皮肤划伤。

(3)人员配置因素及
护理。

①护理风险:新生儿护理执行难度大,很多家属不能理解护理人员的难处,导致护理人员承受较大工作压力,无法及时发现新生儿不良状况,增加了护理风
险。

②护理对策:鉴于上述状况,首先对护理人员心理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分析
结果,给予对应疏导,使护理人员能够正确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风险。

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避免发生新生儿腕带丢失现象,减少
不安全事件。

其次,对护理人员排班模式进行优化,采用弹性排班方法,除科室
护士长外,所有护理人员均参与到轮班中。

保证每个护理人员均有机会参与到弹
性班和固定班的轮班值守中,使其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同时也能够为新生儿提供
连续性服务,减少护理风险。

(4)管理制度因素及护理。

①护理风险:由于新
生儿病房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很多护理问题,如生命体征监测不合理、不到
位现象,造成很多新生儿合并症无法及时被发现,进而带来严重护理风险。

②护
理对策:制定新生儿诊疗室及病房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日常护
理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避免滋生不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对安全教育内容及
执行进行强化,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定期开展相关学习活动,组织
人员集中学习《新生儿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

根据科室执
行情况,定期对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技能进行考核,将新生儿安全管理传达给每个
护理人员,使其遵守安全规范。

完善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准,降低新
生儿院内感染。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组间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组的住院时长较对照组短,而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院内感染、划伤、腕带丢失、皮肤损伤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讨论
新生儿主要是指胎儿自分娩出母体、脐带结扎时期,共计28d。

新生儿在娩出后第一次与外界接触,不仅具有极大的不适应性,其抵抗能力也是比较差的,因此极易患病,也可能影响着着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传统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重点是翻身、饮食,此种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新生儿不能得到全方面的护理。

针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来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比较多,主要是因为被护理对象比较特殊,引发不安全因素的原因也比较多,极为细小的一件事都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对护理不完全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使护理工作更完善,此外因护理对象比较特殊,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也要做好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只有取得新生儿家属的配合,才更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并降低医护纠纷。

综上所述,不安全因素分析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新生儿护理,能够降低新生儿因护理不当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进而提升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拉近护患关系,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文,白艳娟.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初探[J].养生保健指南,2018,(9):153.
[2]胡玉欣.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保健营
养,2018,28(23):325.
[3]田常青,张艳梅,于夕丽.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9,(24):213-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