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经名词解释
十三经,又称为儒家经典,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包含四书五经四子集,共计十三种经典著作。
以下为这十三经的名词解释。
1.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和伦理道德原则。
2.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是儒家理想政治的基础。
3. 《中庸》:也是《礼记》的一篇,强调中庸之道,即遵循正道,避免极端和偏激的思想和行为。
4.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强调人性本善,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
5. 《易经》:是古代卜筮用书,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通过六十四卦和爻的变化,反映了阴阳之理和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6. 《诗经》:是古代诗歌总集,由雅、颂、赋、风四部分组成,内容涵盖了古代社会风貌、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等。
7. 《书经》:是古代文献总集,包括公卿文、封爵书、封祀书、王制、帝制等重要文书,记录了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员职责等。
8. 《礼记》:是古代礼仪制度的典范,记录了古代社会礼仪、规范和仪式等。
9. 《春秋》:由春秋五霸时期的国君与重大事件记录而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史。
10. 《公羊传》:是《春秋》的一种注释,通过对《春秋》文字的解释和补充,增加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阐释。
11. 《左传》:也是《春秋》的一种注释,以左丘明为主要作者,对《春秋》中的文字做了详细注解,为后世理解《春秋》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12. 《国语》:是战国时期列国的史书,记录了战国时期列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情况。
13.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列国的政治和外交论述,通过列国之间的争斗和联合,展现了战国时期政治和外交的复杂性。
这些十三经对于儒家学派的发展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在中国古代和现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