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学完隋唐历史后,请你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主题概括,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A.动荡与变革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D.交往与冲突
2.2013年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活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提倡节俭,下列皇帝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有()
①秦始皇②隋文帝③唐太宗④唐玄宗(前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唐朝一位书生从C点出发沿运河水路要去A点参加科举考试(见下图),他的出发点C是什么地方()
A.洛阳B.涿郡C.长安D.余杭
5.河北民歌《小放牛》中唱到:“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扎了一道沟”。
请问赵州桥的建筑设计者是()
A.李冰B.李春C.郑板桥D.鲁班
6.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隋唐时期的()
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敦煌莫高石窟D.麦积山石窟
7.唐朝文学里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辞赋B.诗歌
C.散文D.词曲
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9.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长期不息
10.下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1.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图所示的纸币最早出现于()
A.安徽
B.山西
C.河南
D.四川
12.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
13.《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该材料反映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
14.与下图相关的信息是()
A.唐朝毕升雕版印刷术
B.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D.唐朝张仲景发明火药
15.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诗中写到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请问诗中的他属于哪个民族()
A.女真族B.满族
C.藏族D.蒙古族
16.兴化马姓中有一支为回族,是兴化回族的主体人群。
回族马姓主要源于原籍西域阿拉伯。
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始于()
A.宋朝B.元朝
C.明朝D.清朝
17.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
18.小明的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根据此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①时间早②次数多③规模小④人数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雍正八年,刑部尚书之子徐骏作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被人告发,清廷即以“于诗文稿内造为讥讪悖乱之言”的罪名,照大不敬律将徐骏“斩立决”。
历史上把清廷的这一做法称为()
A.焚书坑儒B.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
20.“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D.定噶尔丹叛乱
21.右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的地区是()
A.台湾B.新疆
C.西藏D.海南
22.此书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描述此书的关键词有:“明末出现”、“总结农业和
手工业技术”、“百科全书”等。
该书为()
23.清朝时期,我国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高峰期,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有一部作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
族的盛衰过程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
这部优秀作品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二、综合题
1.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
定期举行的考试。
”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上”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是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元朝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和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1)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一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2)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和平交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4)两宋时期(北宋和南宋),还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并存的?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的作用?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湖南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学完隋唐历史后,请你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主题概括,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A.动荡与变革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D.交往与冲突
【答案】C
【解析】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A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时期,B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D 是指明清时期。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荣一时的隋朝
2.2013年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活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提倡节俭,下列皇帝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有()
①秦始皇②隋文帝③唐太宗④唐玄宗(前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皇帝节俭的有关知识。
589年,隋文帝在位时实现了南北统一;他统治期间励精图治,提倡节俭,国家出现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都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时大兴土木,奢侈浪费。
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唐朝盛世时期,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①是东汉的成就,④是北宋的成就,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4.唐朝一位书生从C点出发沿运河水路要去A点参加科举考试(见下图),他的出发点C是什么地方()
A.洛阳B.涿郡C.长安D.余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
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到余杭叫江南河。
C点是大运河的最南边是余杭,故答案选择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5.河北民歌《小放牛》中唱到:“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扎了一道沟”。
请问赵州桥的建筑设计者是()
A.李冰B.李春C.郑板桥D.鲁班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赵州桥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高超的建筑水平
6.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隋唐时期的()
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敦煌莫高石窟D.麦积山石窟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在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7.唐朝文学里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辞赋B.诗歌
C.散文D.词曲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诗的有关知识。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宋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在题干“描写宋太祖的”,由此看出本题的答案和宋太祖有关。
北宋政
权是赵匡胤建立的,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A和唐太宗有关,B是评价的武则天,C是评价的唐玄宗,故答案选择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9.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长期不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政权并立的相关知识,北宋建立后与辽和西夏之间经过不断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北宋灭亡后南宋和金开始了对峙,故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C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0.下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历史人物岳飞功绩的考查,南宋初年,金军南下,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岳飞又在郾城大
败金军,根据课本基本史实,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人们纪念他,答案D是正确的。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1.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图所示的纸币最早出现于()
A.安徽
B.山西
C.河南
D.四川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货币知识的准确识记。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2.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商业繁荣。
从图片商标、纸币、《清明上河图》、海船、交子可知探究的主题是宋代商业繁荣,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3.《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该材料反映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市民阶层丰富的文化生活。
宋代市民阶层有着丰富的文化生活,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根据课本基本史实,答案A 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4.与下图相关的信息是()
A.唐朝毕升雕版印刷术
B.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D.唐朝张仲景发明火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毕升有关内容的识记。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活字印刷用的是陶活字,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15.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诗中写到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请问诗中的他属于哪个民族()
A.女真族B.满族
C.藏族D.蒙古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成吉思汗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国,结束蒙古混战局面。
所以题文中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人。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6.兴化马姓中有一支为回族,是兴化回族的主体人群。
回族马姓主要源于原籍西域阿拉伯。
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
家庭中的一员始于()
A.宋朝B.元朝
C.明朝D.清朝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元朝促进了民族融合。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7.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日本倭寇经常骚扰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英雄。
戚继光为抗击倭寇,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
所以此题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戚继光抗倭
18.小明的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根据此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①时间早②次数多③规模小④人数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是1405~1433年,哥伦布是1492—1504年,可见郑和下西洋时间早;七次下西洋说明次数多,每次约2.7万人可见人数多,规模大,所以此题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
19.雍正八年,刑部尚书之子徐骏作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被人告发,清廷即以“于诗文稿内造为讥讪悖乱之言”的罪名,照大不敬律将徐骏“斩立决”。
历史上把清廷的这一做法称为()
A.焚书坑儒B.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可推断出其指的是清朝大兴文字狱,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君主集权的强化·大兴文字狱
20.“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D.定噶尔丹叛乱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
题文的关键信息“荷夷”,指荷兰殖民者。
结合所学分析,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的日本侵略者,雅克萨之战打败了俄国侵略者,清朝康熙时平定噶尔丹叛乱,故答案为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21.右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的地区是()
A.台湾B.新疆
C.西藏D.海南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元朝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2.此书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描述此书的关键词有:“明末出现”、“总结农业和
手工业技术”、“百科全书”等。
该书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有关知识。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23.清朝时期,我国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高峰期,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有一部作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
族的盛衰过程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
这部优秀作品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了解每部作品的主题思想。
曹雪芹的《红楼梦》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故此题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二)
二、综合题
1.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
定期举行的考试。
”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上”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是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元朝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和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1)人物:秦始皇(或秦王嬴政)(3分);
(2)隋炀帝;唐玄宗措施: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的考试内容
(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
(4)A: 锦衣卫;B: 军机处
(5)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小问回答古代政治制度的积极作用即可,意思相近或言之有理即可得
2分)
【解析】(1)此题考查的秦朝的相关史实。
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
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有利于文学的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有关知识的认识。
从材料三获取的信息是元朝的疆域辽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忽必烈灭南宋,后统一全国;忽必烈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我国省级行政建制开始于元朝。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除了改革行政机构外,还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
侦查。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
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5)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从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明清
时期锦衣卫、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从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
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
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1)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一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2)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和平交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4)两宋时期(北宋和南宋),还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并存的?
【答案】(1)藏族。
文成公主入藏。
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6分)
(2)开明的民族政策,或民族平等政策。
(3)辽;澶渊之盟。
(4)西夏、金。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的民族关系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今天西藏的大昭寺就是当时我国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
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的民族关系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
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这种和平交往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体现。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5年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4)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时期特点的认识。
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960—1125年存在的政权是北宋,北宋的建立
人是赵匡胤。
1115年女真的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北宋先后与辽、西夏、金并存,西夏在西北,辽于金都位于东北,
先辽后金。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