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天津人性格的天津方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现天津人性格的天津方言
天津方言音韵独特,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词汇丰富、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最大程度彰显了天津人热情、幽默、“哏儿”、“嘎儿”、率直、豁达的性格,天津方言与天津人的性格还将在未来发展中不断的互相渗透、融合、彼此影响。

标签:天津方言天津人性格幽
天津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花园中的一只奇葩,他以独特的魅力成为天津人民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力工具。

不仅如此天津方言还在日常沟通中彰显着天津人独特的性格特点。

本文主要探讨天津人突出性格在天津方言中的体现。

一、天津人热情、幽默、“哏儿”
天津人热情,他们不讨厌和人接触,反而喜欢和人说话,爱说,会说,能说。

于是就有了所有女性喜欢的称呼“姐姐”。

天津人幽默,比如《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中的这句“别哭了,儿他妈啊,拿钱,明儿个请咱儿子吃包子去,好好补补脑子”,这是典型的天津小市民的幽默。

“来到天津卫,嘛也没学会,学会了开汽车,轧死200多。

”这是天津话版《猫和老鼠》的开篇儿,这是在天津流传了几十年的一首儿歌。

语言不算精彩,却将天津人幽默与哏儿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天津人的幽默,还体现在马三立老先生的“逗你玩”。

天津方言里没有卷舌音,说缩不分,知至不分,识四不分,车册不分,外人听起来本来就有种天生的幽默效果。

举个段子说明(为了效果,这里用更接近原语音的别字写成)。

仪个汽册暂销会,一位农村来的老大爷掏促两千块钱递到卖册的淆姐面前,淆姐问他:“腻喽甘嘛?”
“甘嘛?埋汽册。


“埋嘛汽册?”
“奏介个,奏行。


“钱够嘛?腻喽?”
“赠好。


“腻喽至都介册多儿钱吗?”
“至都,桑塔纳——凉千。

”(桑塔纳2000)
“那腻喽甭买介个了,介册太贵,腻喽看内册了吗?内册便宜,腻喽买内个得了。


“内个多儿钱?”
“奔驰——六百。

”(奔驰600)
这是一段笑话,对没去过天津或者不熟悉天津方言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但这个笑话却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天津式的“打岔”幽默,原本简单的话他不明说,绕个圈子逗你玩。

天津人就有这样的本事,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幽默和逗乐。

在天津,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种种幽默总让人忍俊不禁,也始终给人一个乐呵呵的好心情,所以天津人被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天津人哏儿,天津话更哏儿:纯天津人管胡说不叫胡说,叫胡铲;纯天津人管说大话不叫说大话,叫吹大梨;纯天津人管没正经不叫没正经,叫没溜儿;纯天津人管急了不叫急了,叫火了;纯天津人管拳击不叫拳击,叫捣皮拳儿;纯天津人管贫嘴不叫贫嘴,叫贫气;纯天津人管开玩笑不叫开玩笑,叫开涮;纯天津
人管仗义不叫仗义,叫板槽;纯天津人管吃醋不叫吃醋叫抱醋坛子;纯天津人管菜咸不叫咸叫吃了变成燕巴虎儿;纯天津人管不切实际的愿望叫抱热火罐儿;纯天津人把无中生有虚构的事情叫编八造魔儿;纯天津人把油条叫棒槌果子;纯天津人管讨厌不叫讨厌,叫腻歪;纯天津人管什么不叫什么,叫嘛玩儿……
二、天津人真诚、率直、“嘎儿”
天津人性情直率,带着股“嘎劲儿”,嘴皮子利索,办事爽快,在天津方言中体现的尽善尽美。

例如,天津人说话求简洁,嘎蹦脆,往往用很少字甚至一个字的评价就解决问题了。

例如:
故意使对方尴尬、无趣——天津就说“淡”;
衣服打扮不合乎时代潮流——天津人就说“侉”;
言行尖酸刻薄——天津人就说“损”;
痴呆,精神不振——天津人就说“苶”
惭愧尴尬,没脸见人——天津人就说“shun(2声)”;
软弱无能,受人欺负——天津人就说“松(2声)”
损人利己,道德差劲——天津人就说“缺”;
居心叵测,手段狠毒——天津人就说“黑”;
财迷吝啬守财奴——天津人就说“抠儿”;
反映迟钝,行动迂拙——天津人就说“肉”;
生性幽默,言语诙谐——天津人就说“哏儿”;
仪表不俗,气度非凡——天津人就说“派儿”;
油嘴滑舌,令人厌恶——天津人就说“贫”;
水平中等偏下的、“二把刀”——天津人就说“八八”;
变相的逼迫——天津人就说“挤对”;
这些例子可谓言简意赅,惜字如金!
天津人以他们特有的诙谐风格彰显他们的率直、真诚,体现他们的嘎劲,天津人最大的特点是把这种性格时刻的体现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用诙谐、风趣的语言既真诚又委婉的把要表达的意思传达出来,让听者在欢声笑语就明白了什么意思,这也是天津人生活和谐的主要原因。

天津人的诙谐在歇后语的运用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歇后语乃“语末之辞,引而不言”,这正体现天津人真诚委婉表达事情的风格,所以歇后语非常的丰富如:王傻子挨刀——赶律条上了。

这是天津“火烧望海楼”历史事件中形成的歇后语,形容过去傻呼呼的老百姓为了钱财被当权者耍的事情,现在天津人总实在的劝说彼此,“做事情的时候要小心千万不要‘王傻子挨刀——赶律条上’,到时候哭都没有地方哭去。


挑水的见大河——净是钱啦!
现在的天津人没有喝河水的,以前天津人喝水都是从河里挑的,所以海河、运河边就有“挑水口”、“水阁”、“水梯子”等地名。

专有一些人给各家挑水、送水。

凭这些河水来赚钱。

这个歇后语现在用来讽刺那些财迷们,无论见到什么都以钱来衡量好坏的人。

这些例子正是不胜枚举如:城隍庙的后殿——卧像;瞎子点灯——白费蜡;猴儿吃麻花——满拧;孔夫子搬家——竟是输;冷锅贴饼子——溜啦;老太太送殡——走在后头啦;三九的萝卜——动(冻)心了;仨鼻眼儿出气——多一股气儿;大德祥该祥记——缺大德。

天津人爱说“嘛”,“这是什么”在天津人嘴里成了“介寺嘛”,和“倍儿哏儿”一
样,是天津话里最典型的代表。

天津人说话爱吃字,四个字的词吃成三个字,三个字的词吃成两个字,说起来简短,嘎蹦脆,比如天津人说“百货公司”是“百公司”,“劝业场”是“劝场”。

天津人最烦的就是7个不含糊、8个不在乎、事事能耐梗、处处充好汉的“装大尾巴鹰”这些处处都体现着天津人真诚,帅真,简洁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