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21-09-14T08:01:05.8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月14期作者:董叶
[导读]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等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董叶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第一中学邮编:650600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现代化和学科核心素养成了热门话题,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让语文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落实“终身学习”;让语文教育滋养学生心灵,落实以德为先;让语文教育契合不同学生落实“因材施教”。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等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发展到2021年的今天,教育现代化和学科核心素养成了热门话题,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

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制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与时俱进,如何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合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笔者在教学中需要深入探究和实践的。

一、让语文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落实“终身学习”。

语文是百科之母,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阵地,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论语》中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的记载,表明个体的不断学习的自我完善和提高,是获得美德的前提条件。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多为00后,他们是多元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一代,充满竞争精神,具有民主与平等意识,随着社会开放性的增强,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网络文化等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文化逐渐打破了校园相对封闭的教育空间,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增多,甚至学生也可以成为知识的传播主体,一个人要获得高远的造诣,必须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更高,自我意识更强,更加适合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课前的预习是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步,教学《鸿门宴》时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史记.项羽本纪》原文,“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阅读和欣赏《项羽之死》,让项羽和刘邦的人物更加的丰富,让学生的预习走在实处。

教学《祝福》时,让学生课前思考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如果是自杀,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他杀,凶手是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彰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三复习课时,在小说教学中,在学生拥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出题,然后由其他学生来回答,再由出题人给出评价,在共同协作下完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进入情境任务“出题者,答题者,阅卷者”,这跟提倡的自主学习,落实“终身学习”的思想是相契合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很好的践行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二、让语文教育滋养学生心灵,落实以德为先。

梁衡在《阅读经典,收获的是种子》中说,“不管读哪一类作品,一定要读经典,这样你收获的就不只是粮食,而是种子”,语文教学就是要利用这颗种子种出一颗属于自己的树,语文教育中的阅读经典课,就能很好的体现以德为先这一点,我曾告诉学生,读懂一本小说就相当于多活一次人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生活。

00后的高中生,心气高,承受力和抗挫性差,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挫折,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有的选择退缩,有的选择以暴制暴,更有甚者以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逃避问题。

在教授《我与地坛》时,我向学生解题,告诉他们这是一篇绝望的人寻求希望过程的抒情散文,“深爱地坛,感受生命,深爱母亲,感受亲情”的主题,最后归纳意义:活比死困难,因此人应该不断探索人生道路,完善自己的生命,不抛弃,不放弃是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传授梁启超爱国,热心肠,专心致学的态度,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影响学生为人处事的方式,通过《烛之武退秦师》,让学生知道站在别人立场说话的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更是“以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基本理念,“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这才是现代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

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素养。

三、让语文教育契合不同学生落实“因材施教”。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说“我是研究机器人的,希望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作为校长,我担心把人培养的像机器”。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一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长处,弥补不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高中语文教育应契合不同的学生,每一届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备课时备学生就体现教育的灵动性,而我们更多的需要每次调整,我们的上课方式不能一成不变,比如《沁园春.长沙》上一届学生,因为他们是实验班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强,我就以手抄报“当青春与诗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为主题,让学生把本单元的青春与诗结合起来,写下感悟,但这一届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就采用通过诗歌意象和练字来赏析这首词,两个班的教学没有一模一样的,需要灵活的调整自己上课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又如背诵默写,对背诵有困难的只需完成常见常考段落。

作文教学,成绩较好的一次性完成,层次结构要多样化,学困生可先完成作文提纲导写,再完成全篇写作,小说阅读,成绩较好全掌握,学困生,可先进行知识储备。

关注不同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语文课堂中,有所思,即“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

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让语文核心素养真正体现出来。

总之,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要以主人公的姿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改新路,大胆实践课改精神,把教育现代化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用新课程理念指挥自己的语文教学,
从而推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闵龙坤《论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