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季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初二(上)语文期末试卷
初二(上)语文期末试题(2002—2003学年)一、基础知识及应用(30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坚韧.()提.防()摩挲.()猝.然()修qì()sŏng恿()zhuì毁()huò亮()(二)画出并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4分)1、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兹养身体,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
()2、我们不愿自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自情悲痛的时候。
()3、一张简陋的大竹床辅着厚厚的稻草。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度长江。
()(三)按要求写成语(2分)1、表达愉快心情的:2、成语中带“绿”字的:(四)依照下面二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一个关于书的比喻句(字数可比例句略多)(2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五)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
B、花鸟鱼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
C、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D、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2、下面诗句的语音停顿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远远的/街灯/明了。
B、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C、天上的/明星/现了,D、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3、对下面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写景旷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B、“闻道”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乍听朋友遭贬的消息后的震惊与惋惜,也写出了友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C、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安排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
D、三四句中诗人展开想象,并运用了比拟与夸张的手法。
4、听下面一段话,判断说话人想阐明什么道理?录音材料: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厨师烧菜要讲究火候,生病服药要讲究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
2003-200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不全正确的一组是()A.严峻.竣.工疏浚.英俊.B.田畴.筹.备踌.躇帱.帐C.概.况感慨.灌溉.遗骸.D.屏幕.暮.色羡慕.招募.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___。
(2分)A.意兴阑珊伛偻提携汗出夹背脱笼之鹄B.朝辉夕阴心旷神怡惨绝人寰望文生义C.适缝其会袖手旁观平淡无奇迎刃而解D.慷慨无私嗟来之食峥嵘岁月岿然不动3.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春联,是文学殿堂里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婉约,粗犷,细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B.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C.如小桥流水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旭日喷薄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4.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A.①小张当了劳动模范,我们全村都很光彩..。
②在所有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中,北京有如光彩..夺目的明珠,备受评审团的青睐。
B.①他回到家就感到鼻塞、头痛,身体发热..。
②当时我头脑发热..,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
C.①他的穿着虽然朴素..,但很整洁。
这本书介绍的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D.①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②他终于安然度过了那段白色恐怖的非常..时期。
5.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集邮能开阔眼界,陶冶身心,集邮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学识。
不管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都要敝帚自珍....。
B.每天下班,看到妻子已经将饭菜盛好摆放在餐桌上,老张总会产生出一处宾至如归....的感觉。
C.为了一道题,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真是碌碌无为....。
D.由于一家小酒店招牌的启发,法国大作家左拉终于为自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找到了名字,真可谓妙手偶得....。
春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春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二语文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积攒(zǎn)无精打采(cǎi) B. 反诘(jiã)扣人心弦(xián)C.惊叱(chà)海市蜃(shânɡ)楼 D. 伫(zhù)立卷帙(zhì)浩繁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智者常从万物中有所感悟,因为他的许多才能都是从各种事物中汲取的精华..。
B.怡人的风景不仅有利于健康,而且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C.她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D.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虽然身着冬装,漫步田野,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A.向:从前B. 志:作标记C. 诣:晋谒、拜见。
D. 遂:于是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月亮上来了,。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②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④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跃了出来⑤是一轮灿烂的满月A.⑤④②③①B.①⑤④②③C.⑤④①③②D.①⑤④③②5.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水浒传》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例如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又如三打祝家庄,一打、二打都不成功,后来总结教训,摸清敌情,采取恰当的对策,终于打下来了。
B.《水浒传》中鲁提辖一早来到潘家酒店,怒打阻拦的店小二,义释金老汉父女,后来立即前往状元桥寻找郑屠麻烦。
C.林冲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人物之一,他与所有的好汉都不同,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
2002-2003学年初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命题教师:葛梅初二班座号姓名成绩(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成绩:150)考生注意:1、全卷分为二个部分,计31小题;2、答案一律写于答卷纸上;3、附加题考生可做可不做,做对了可加分。
A卷(满分100分)一、语言运用和积累(满分34+2分)1、指出下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2%A、缥.缈m iǎo溺.爱nì湛.蓝z hàn秩.序井然z hìB、蠕.动rú震悚.sǒn g惊诧.c hà疙.疙瘩瘩gēC、翱.翔áo犀.利xī侥.幸j iǎo黝.黑黝黑yōuD、对峙.s hì娴.熟x ián剽.悍b iāo迥.然不同j iǒn g2、指出下列加点的词字型完全正确的一项()2%A、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轻盈飞飏;又如海中的巨大..中的鸿毛漩涡..。
..,缓缓升腾B、当它的身体..时,正好处在跳跃孤线..的最高点,……..的蹄下..出现在半大斑羚C、只有长风呼啸..的声音。
..、蓝天清澈....时,还能听到鼓动羽冀D、那里四周是山,环抱..是一幅青绿....的景色,简直..着一潭..春水。
那又浓又萃山水画。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词义不正确的一项()2%A、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
匪:不B、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出众:超出一般C、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一只来怂恿:鼓动别人去做D、(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搂..地直竖着抖擞:有力量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A、“当你听到这段故事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偏正短语。
B、“到晚饭时侯,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了,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是介宾短语。
C、“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参观了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
”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并列短语。
春季期末试卷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和答案
春季期末试卷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注意:本试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18分)(一)古诗文背诵(10分)1.默写(选填10处即可)(1),病树前头万木春。
(2)山气日夕佳,。
(3)人有悲欢离合,。
(4)安得广厦千万间,。
(5 ,蜡炬成灰泪始干。
(6),直挂云帆济沧海。
(7)山回路转不见君,。
(8)衔远山,吐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9)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10)杜牧《赤壁》中运用奇特想象,蕴含“机遇决定成败”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二)语言与运用(8分)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人生之旅,处处充满坎坷(),tǎng ()若没有坚定的意志,就容易倒在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面前。
只有不畏惧任何荆jí()的勇者,才能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才有资格打开成功的大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荆jí() tǎng( )若(2)给加点字注音坎坷.()挫.()折3.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
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
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有空隙的地方,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
小花开得,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搭配即使也畅快淋漓 B掺乐如果就酣畅淋漓C相间只要都淋漓尽致 D配合既然就痛快淋漓(2).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
(2分)世间万物,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品味,就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春季期末综合测试考试题八年级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
春季期末综合测试考试题八年级语文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当别人笑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1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甲文是____________乙文是____________1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11.xī;suì12.大约;睡觉、眠、卧13.①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②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1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心乐之”也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难度:中等知识点:散文类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20题。
(12分)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
这死因见不得光,这样的死猪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
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初二语文上期末检测试题(初中二年级语文)
初二语文上期末检测试题(初中二年级语文)2002 ~ 200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文化素质检测卷初中二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7题,共20分)1、根据所给出的拼音,在方格内写出正确的汉字。
(要求汉字书写规范、整洁、美观)(4分)y ?n ch坣s孿plain n<圽plain l妌x抧j憂li圽par2、选出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镂空学藉坦胸露乳辍耕B、禅院摹拟惟妙惟肖杳无音讯C、干涸追溯重峦叠障天经地义D、连亘轩榭巧妙绝论自出心栽3、对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A、“当时”表示限制,“可谓”表示“估计”。
B、如果去掉加点的词,不影响句子的结构和意义的表达。
C、“当时”是指赵州桥建成的那个时候。
D、”可算”用在这里表示对所下结论不作绝对肯定,也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唐睢不辱使命》一文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B、“蜂胶是蜜蜂从胶源植物的新生枝芽处采集的脂类物质,经蜜蜂混入其上颚腺,蜡腺的分泌物,反复加工而成的胶状物质。
”此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C、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词前三句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D、从说明内容来看,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向沙漠进军》是事理说明文。
5、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
6、课外阅读检测。
(2分)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一个在景阳岗醉打老虎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关羽、曹操是名著《》中的人物。
7、默写诗句。
(5分)①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②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名句是“ 、”。
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三级语文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第一卷(选择题 38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6分)1、对下列词语的字型有误的一项是:A 痉挛张冠李戴B 阴谋鬼计拮据C 袖手旁观景仰D 辨伪去妄虚妄2、对下列成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嗟来之食:比喻带侮辱性的施舍。
B 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C 忧戚相关:形容互相尊敬。
D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协助别人。
3、下列句子中不是复句的一项是:A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B 因此,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
C “灰姑娘”童话中仙女的话,在这种社会里,是带有特别严格的理论含义的。
D 这些斗争和探求,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
4、2001年长沙市中考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学校这条道路上,是一条非常陡的坡。
B 我们要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C 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提高。
D 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5、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A “若瑟夫用不着吃这牡蛎,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这话说得那么冠冕堂皇.B 天气陛下在陆地上乱发威风,在海洋上它更加肆无忌惮了。
C黄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D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人民也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中比较中,不断________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
(2)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______起来。
(3)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_______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
2003—2004学年度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03—2004学年度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默写①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②,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③万水千山,。
《纸船》④《春望》中的颔联是。
⑤《登飞来峰》中充满哲理意味的两句话是。
⑥《小石潭记》中,既能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能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的语句是。
⑦《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晚上江面景色的句子是。
⑧从你阅读过的课外古诗词中找出一句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
2、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A:《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中,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两幅奇异的世外仙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B:《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以寥寥数语,记录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语言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C:“消息”这种文体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D:《荔枝蜜》这篇散文赞美的是蜜蜂的奉献精神,实质上说的就是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抒写的是人生的一种价值观念。
3、下列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B:念无与为乐者念:思念。
C:悄怆幽邃邃:深。
D: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
4、说说你对下面这则告示的理解:在某一景点有一则告示:除了你们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们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5、成语接力半途而废→→→→6、发挥想象或联想,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爸爸紧锁着眉头,像二、阅读课内阅读1、现代文阅读: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
(上海春)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200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13分)中国菜是一个总名称,它是由各地区颇有特色的菜系所组成的。
如果没有绚丽多彩的各地风味菜,中国菜就不可能如此丰美,如此诱人。
正像京剧之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那样流派纷呈,中国菜有四大菜系(川、京、苏、粤)、八大风味(浙、沪、闽、皖、湘、豫、秦),是它高度成熟、高度繁荣的一种表现。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物产资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各地人民的饮食品种和口味习惯不同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个道理是毋需多说的。
但是,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形成和转移,也是地方菜系的促成和催化因素。
从上古到东周,华夏族的主要繁衍、活动地区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
因此,以陆产作为主要原料的北方菜,源远流长,对我们民族饮食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战国时期,长江以南的楚、吴、越等国逐渐强盛,出现另一种色调的楚文化。
我们只要读一下《楚辞•招魂》,就可以看到南方菜以水产和禽类居多,显然与北方菜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但在当时,无论北方菜或南方菜,都还处在发展的不自觉阶段,远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独立的流派。
秦始皇统一中国,扩大了我国的版图,并组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开发了边疆地区,于是西汉时,西南部巴、蜀(今四川省)的经济文化获得发展,风土人情也进一步汉族化。
扬雄的《蜀都赋》中胪列的丰富物产和多种烹调技术,升起了川菜的曙光。
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迁徙的年代。
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后,与汉族逐渐融合;而汉族中的贵族阶级移居南方,带来了长江中下游经济文化的繁荣。
这对日后出现苏菜、浙菜肯定极有影响。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为南北打开一条通道;他的扬州之行,更使扬州在全国的地位日益显要。
到唐代,扬州成了中外、南北的交通枢纽,因而有“扬一益二”之说。
扬州菜系,于此已见端倪。
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大城市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春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答案]
春期期末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50分,120分钟完卷)说明:1.本试卷分A.B两卷,A卷为选择题部分,B卷为非选择部分。
2.考生需将A卷的答案写在B卷答题卡上,只交B卷。
3.考生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答卷。
A卷选择题部分(30分)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A.畸.形(qí)缄.默(jiān)目光灼灼.(zhuï)文绉绉.(zhōu)B.污秽.(méi)哂.笑(shàn)觥.筹交错(gōng)脂粉奁.(niǎn)C.干涸.(hé)招徕.(lài)相形见绌.(chù)秫.秸杆(shù)D.绰.号(chuō)家醅.(péi)龙吟凤哕.(suì)廿.二日(gān)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A.油光可见冥思暇想藏污纳诟深恶痛急粗制滥造B.无与伦比众目睽睽正襟危坐颌首低眉诚惶诚恐C.长嘘短叹一视同仁误入岐途无可置疑繁花似绵D.难以置信盛气凌人和蔼可亲黯然失色道听途说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峰小学第五届六一儿童节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B.在全班同学齐心协力....下,我们班在这次拔河比赛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C.在比赛过程中,“八二班加油,八二班加油”的口号络绎不绝....。
D.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次读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2003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04年秋季语文八年级期末试卷叶红卷首语:亲爱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紧张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我们希望通过以下题目,了解你的学习成果和我们的教学效果,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沉着动笔吧!祝你旗开得胜!一.积累运用(25%)1.读拼音写汉字或为带点字注音。
(5%)肆nüè lào 印 jīn 持 kuài 炙人口shān 然泪下参差.()不齐悲天悯.()人咄咄.()逼人茅塞.()顿开以讹传讹.()2、星子老师说弯弯的月亮像‚弓‛、像‚豆角‛,你认为‚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请写出两个:像像(2%)3、对对子。
(3%)A、读书好,B、好读书,C、读好书,4、填空。
(5%)①庭下如,水中,盖竹柏影也。
(苏轼《承天寺夜游》)②,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⑤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
标语A:标语B:6、用文字表达代数式a2-b2=(a+b)(a-b)。
(2%)7、阅读下面这个真实的事件,回答问题。
(4%)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
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
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
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①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前一条:(1%)后一条:(1%)②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2%)二、阅读理解(35%)(一)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初二春季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二春季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计5小题,总分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喧嚣.(xiāo)绯.闻(fēi)纤.维(xiān)惟妙惟肖.(xiào)B.轧.扁(yà)琐屑.(xuè)辟.邪(bì)殚.精竭虑(dān )C.嶙峋(lín) 秀颀(qí) 不辍.(zhuì) 密密匝匝(zā)D.教诲.(huì)锃.亮(zènɡ)桅.杆(wéi)潜.滋暗长(qiǎn)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荧光蔓延濒临自出新裁B.狼籍虬枝猝然广袤无垠C.落第刀鞘遏制粗制烂造D.帐篷妯娌序幕无动于衷3.(3分)下面加点词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公众过度关注明星其实是这个消费..时代的缩影。
B.神童王某某,他就像一位明星一样被公众消费..着他的私生活。
C.现代社会,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教育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D.2017年10月26日,第三届中国(重庆)国际塑料工业展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此次展会可为重庆招商引资、扩大就业和拉动市场消费..做出贡献。
4.(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D.《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是曲牌名。
5.(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
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八年级语文WORD2003答案(1)
八年级上册语文检测一答案1.百般红紫斗芳菲2.故园东望路漫漫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B10.D11.B【解析】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准备”。
C项语意重复,“约有”与“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
D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把“能否”去掉。
12.B【解析】A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运用语境错误。
C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
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运用语境错误。
D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
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13.B14.C15.C【解析】本段文字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第④表明作者的观点,应该为首句;②句紧随④句阐述心灵空间的大小;①句在②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③⑤是作结;⑤句是对③的进一步说明。
据此,本段文字的正确语序是:④②①③⑤。
故答案为C。
本题也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判定。
结合文段表达中心和答案特点,确定第④句为首句,然后A、C项比较,A项中第③句中“因此”“这个意义”和首句无法承接和照应,所以选C。
16.(1)“锐词”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对热点事件或重大事件浓缩概括的关键词。
(“锐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的浓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
)(2)示例:应该收入。
因为“锐词”反映了新时代涌现的新事物、新概念,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人们的新观念。
(言之成理即可)17.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
18.示例:①张主任,你们对新添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有哪些管理措施?②请问张主任,你们近期有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的计划吗?19.示例:“共享单车就是为了更便利大众,爱护公物从你我他做起!”“每个国家发展共享经济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提升国民素质,支持共享经济。
2003年春季招生语文试题
2003年春季招生语文试题
佚名
【期刊名称】《学语文》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连续句读买椟还珠舐犊情深 B.请求倩影精疲力尽舐犊情深 C.银行痕迹一望无垠根深蒂固 D.艰苦事故胡言乱语根深蒂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深邃逻辑破釜沉舟长年累月 B.烦燥联袂良辰美景出奇制胜 C.惬意溯源所向披糜旁征博引 D.
【总页数】5页(P2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2003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J],
2.200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J],
3.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J], 王树声
4.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 [J],
5.2000年春季招生上海高考语文试题选评 [J], 褚守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春季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一、填空题。
(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山lù()lōu()空nián()膜jī()留
2、请给加线的汉字注音。
(4分)
复辟()危垣()痉挛()夕舂()
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4分)
⑴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
(《荔枝图序》)
⑵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西湖一》)
⑶瀚海阑干百丈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⑷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4、文学常识填空。
(4分)
⑴《陈涉世家》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
⑵《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
5、指出下面的句子分别出自哪篇课文,请写出课文的名称。
(4分)
⑴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
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
⑶它不仅掌握着控制全球性风云变幻的“钥匙”,而且还储存着足以使大部分人类陷于灭顶之灾的“武器”!()
⑷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
二、理解运用题。
(20分)
6、解释加线词语的含义。
(4分)
⑴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⑵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⑶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⑷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7、解释下列划线句子的意思。
(4分)
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8、修改病句。
(2分)
这场比赛的胜负不仅关系到学校的荣誉,而且关系到我们班级的荣誉。
9、指出下面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分)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
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
10、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4分)
雨风雪的预兆。
11、简答题。
(4分)
《邓稼先》一文中,作者为什么首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的屈辱历史?说说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6题。
(10分)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
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事,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12、文中的“狡猾”是褒义还是贬义?为什么?
13、“遂奠教书匠之基”一句中的“教书匠”,如改成“教师”,语意有什么变化?
14、“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27岁时发愤著书,科学、
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这三句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15、文中能表现老舍经济状况的词句有:
16、从这篇自传中,你觉得老舍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
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
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
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
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
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7、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
(2分)
①吞水吐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吞碳吐氧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近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出两例。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2001年武汉市政府在全体市民中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
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标语。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扩展训练。
(7分)
1、把下的这个长句子变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子。
哥白尼推翻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从未动摇过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地球转动的学说。
2、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①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②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六、作文。
(50分)
以“我最喜欢的人”为话题,就你熟悉的人和事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清楚工整;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