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2018届高三物理9月月考试题20171010011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应县2018届高三物理9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7—10小题可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50分.)
1、如图所示,凹槽半径R =30 cm ,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在沿半径方向的轻弹簧挤压下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50 N/m ,自由长度L =40 cm ,一端固定在圆心O 处,
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
小物块与凹槽之间静摩擦因数为0.5,取g =10 m/s 2
,sin 37°=0.6,cos 37°=0.8。
则( )
A .物块对槽的压力大小是3 N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6 N
B .物块对槽的压力大小是8 N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6.5 N
C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13 N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6.5 N
D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13 N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6 N
2. 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s-t 图像中t 1时刻v 1>v 2
C .v-t 图像中0至t 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两图像中,t 2、t 4时刻分别表示反向运动
3、如图所示为一种“滚轮-平盘无级变速器”的示意图,它由固定于主动轴上的平盘和可随从动轴移动的圆柱形滚轮组成,由于摩擦的作用,当平盘转动时,滚轮就会跟着转动.如果认为滚轮不会打滑,那么主动轴转速n 1、从动轴转速n 2、滚轮半径r 以及滚轮中心到主动轴轴线的距离x 之间的关系是( ) A. n 2=n 1x r B .n 2=n 1r x
C .n 2=n 1x 2
r
2
D .n 2=n 1
x r
4、一物体重为50 N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加上如图所示的水平力F 1和F 2,若F 2=15 N 时物体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则F 1的值可能是(g =10 m/s 2
)( ) A .6 N B.25 N C .30 N D .20 N
5. 如图5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13-
B .32-
C .2123-
D .2
31- 6、在“嫦娥一号”奔月飞行过程中,在月球上空有一次变轨是由椭圆轨道a 变为近月圆形轨道b ,如图4-5所示,在a 、b 两轨道的切点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运行的速度v a =v b B .卫星受月球的引力F a =F b C .卫星的加速度a a
>a b
图
5
D.卫星的动能E k a<E k b
7、图所示,欲使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的木块A停下,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大斜面的倾角
B.对木块A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力
C.对木块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
D.在木块A上再叠放一个重物
8、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1 s末,速度为9 m/s
B.0~2 s内,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9. 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45 m处,有一小球A以
初速度v0=10 m/s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有
一物块B也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方向滑出,B与水平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A、B均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
不计(取g=10 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B运动时间为3 s
B.小球A落地时间为3 s
C.物块B运动17.5m后停止
D.物块B运动刚停止时,A球离地高度为13.75m
10.如图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置一质
量不计的柔软薄纸带。
现将质量为M=2kg的A物体和质量
m=1kg的B物体轻放在纸带上。
两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初始位
置数据如图,A、B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5、μB=0.8
(sin37°=0.6,cos37°=0.8,g取10m/s2)。
则( )
A.物体A离开纸带前匀加速下滑,物体B静止不动
B.物体A离开纸带后匀速下滑,物体B匀加速下滑
C.两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后,A物体滑离纸带需要的时间是0.8s
D.两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后,B物体经1.8s到达水平面上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11、(5分)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
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
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
和不正确的是__(3分)
①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
对小车的拉力
②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
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③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④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
的拉力
⑤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如图(乙)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2分)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12、(10分) 在某次实验中,图1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其中A、B、C、D、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1)根据纸带上相等时间间隔位移差为________,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__运动。
(2)计算各点瞬时速度,v B=______ m/s,v C=______ m/s,v D=________ m/s。
(3)以打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2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 =________。
(4)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4个题 45分)
13、(10分) 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正以32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远处出现事故,两秒后司机刹车直到汽车停下,已知汽车的质量为1.5×103kg,刹车时汽车所受的阻力为1.2×104N,求:
(1)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运动的时间;
(2)从发现事故到最终停下,汽车前进的距离。
14、(10分) 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
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约是多少?(已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 km,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15、(10分)如图甲所示,在倾角θ=30°的足够长斜面上,有一带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风帆平面垂直于斜面和下滑方向,滑块和风帆的总质量m=2kg,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f=kv2.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OA是滑块的速度图线,图中直线OB是t=0时刻的速度图线的切线,g取10m/s2.求:
(1)动摩擦因数μ;
(2)比例系数k.
16.(15分)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
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高三月考二物理答案2017.9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7—10小题可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50分.)
1、D ,2. B ,3、A ,4、C ,5. B ,6、B ,7、ACD ,8、AC ,9.BD ,10. ACD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5+10) 11、 【答案】(1) B (2) B
12、答案:(1)定值,计数点间距依次增大 匀加速直线 (2)1.38 2.64 3.90 (3)如图所示 12.6 m/s 2
(4)计数点A 对应的速度
三、计算题
13、(10分)【答案】(1)4s (2)128m 【解析】(1)ma F =
2
3
4s /m 8105.1102.1=⨯⨯==m F a s 4s 832===a v t
(2)x=128m
14、(10分) 解析:选B 由
GMm r 2=m ⎝ ⎛⎭
⎪⎫2πT 2
r 可得: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与月球的公转轨道半径之比r 同r 月= 3⎝ ⎛⎭⎪⎫T 同
T 月2=19,则r 同=19×3.8×105 km≈4.2×104
km ,又t =r 同-R
c
≈0.25 s
15、(10分) 【答案】(1)动摩擦因数为 (2)比例系数为1.5. 【解析】(1)滑块和风帆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力的作用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等于零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信息可知:
在t=0时刻,滑块的速度v 0=0,空气阻力f 0=0,滑块的加速度为a 0=3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0°-μmgcos30°=ma 0
解得:
(2)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时间后,小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象信息可知:
a=0,v=2m/s ,f=kv 2
=4k
由平衡条件有mgsin30°-μmgcos30°-f=0
代入数据得:k =1/4(mg sin30°?μmg cos30°)=1.5. 16.(15分)
解析:解析:(1)从t =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题图可知,在t
1=0.5 s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
设t =0到t =t 1的时间间隔内,
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a 1=v 1t 1
①
a 2=v 0-v 1
t 1
②
式中v 0=5 m/s 、v 1=1 m/s 分别为木板在t =0、t =t 1时速度的大小。
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 ,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 =ma 1③ μ1mg +2μ2mg =ma 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μ1=0.20⑤ μ2=0.30。
⑥
(2)在t 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
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1′⑦
2μ2mg -F f =ma 2′⑧
假设F f <μ1mg ,则a 1′=a 2′;
由⑤⑥⑦⑧式得F f =μ2mg >μ1mg ,与假设矛盾,故F f =μ1mg ⑨
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 1′等于a 1;物块的v t 图像如图中点画线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x 1=2×v 12
2a 1⑩
x 2=v 0+v 12t 1+v 12
2a 2′
⑪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x =x 2-x 1⑫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⑪⑫式得x =1.13 m 。
答案:(1)0.20 0.30 (2)1.1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