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常见问题探析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常见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30T07:53:54.223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12期作者:曹月岐
[导读]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
曹月岐
陕西德赛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7
摘要: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我国各类建筑工程数量明显增多,施工规模逐渐扩张,人防建设也紧随其后,加快了建设的步伐。
设计合理的地下人员安全掩蔽工程,可以更好地利用城市地下室空间,除可以节省城市建筑面积外,还可以增强城市的军事防备能力。
在人防建设工程期间,将人防地下室工程设计问题作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必须要加以注意,因为它不仅会对国家财产安全性和民众人身安全造成危害,还关系着人防工程事业能否可以长久地稳定发展。
文章将针对人防地下室工程相关的设计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并对人防工程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同行探讨和借鉴。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问题及措施
引言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产业快速发展,各类新建工程的相配套人防工程建设量也进一步加大。
人防地下室设计是保障人防工程战时功能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搞好平战结合,减少工程投资的重要因素。
1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常见问题
1.1出入口设计不科学
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部位。
出入口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进出人员的安全,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出入口是确保人员、设备、物资、车辆等正常进出的基础部位;另一方面,如果出入口设计不合理,那么当防护体系遭到破坏时,人防地下室防护墙就会倒塌,堵住出入口。
在这种情况下,楼内人员往往无法及时撤离,消防救援难度也将明显增大。
此外,人防地下室出入口的防护门设计同样不容忽视。
设计人员不仅要根据不同功能需要,在相应位置安装密封门、爆破门,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门扇的尺寸、洞口宽度、门扇重量、安装方式等细节设计工作。
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出入口门扇打开以后能接近墙体,且不被消防设备阻挡;出入口门扇尽可能设计为内开式,或视情况需要设计成楼梯式,以便楼内人员逃生;由于防护门的重量较大,为避免出入门扇连接处出现变形,设计人员有必要在防护门下方安装垫块或做加固处理。
1.2空间设计不合理
当前,人防地下室设计往往更偏向于满足停车与储存物品等日常使用需求。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会采用大空间、低负荷的设计方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防地下室空间防护的有效性。
另外,因为人防工程的荷载力要比普通建筑大很多,所以人防地下室的结构顶板梁也会高于普通地下室的结构顶板梁。
通常,人防地下室底板的厚度需要达到1m左右,才能有效保证整个楼板平面内的整体刚度。
同时,人防工程的每个防护单元都必须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以保证在密封环境下,各防护分区能很好地实现空气转换。
然而,这些设计的弊端是导致人防地下室空间不足,无法兼顾其他功能需求。
2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优化措施
2.1主体结构设计
人防工程主体结构在防护使用要求以及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影响下进行科学设计,设计过程中,根据工程战略要求处理矛盾,确保设计可靠经济。
主体工程设计时,需要保证工程具备防护能力,在设计地下室顶板、临空墙以及底板时需要满足规范厚度要求。
甲类防控工程则要具有防核辐射功能。
人防工程主体设计时,还需要遵循常规使用需求和战时使用需求要求,例如若人防工程只用于战时,则要根据战时标准设计建设,保障实用性,若人防工程考虑暂时使用和常规使用需求,则要同时满足两种使用要求,设计人员要协调好二者矛盾,将建筑平面和空间平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人防工程施工时,邻近防护单元中间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形成密闭墙体用以隔离,并在墙两边设置密闭门,两门间距需超过5m,抗爆隔墙位于防爆单元中间部位,用材时,材料不同厚度也不同,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防爆墙厚度。
而清洁区和染毒区施工时使用整体浇筑密闭墙方法实现隔离,隔离区一侧采用水泥对墙面进行抹平抹光。
人防工程室内净高设计时,一方面需要考虑战争使用要求以及实际使用要求,指挥工程房建净高需超过2.8m,通道净高需超过2.4m,长时间有人停留房建净高超过2.4m,梁管底部净高超过2m,主次干道净高超过2.6m,连接通道净高超过2.4m,拱脚经嘎超过1.6m。
车辆掩盖部位的梁管底净高需超过2.2m,相对于车辆高出0.2m左右。
2.2合理设计防火分区
人防地下室应与平时地下室配合设计,相互协调,结合机动车坡道、非机动车坡道、地下室楼梯,根据地下工程类型和建筑面积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尽可能地保证一梯多用,平战结合。
①尽可能地将防火分区的面积划分到最大,地下工程大多是作为机动车停放使用,地下机动车库在设置喷淋时不超过4000m2,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的要求,人员掩蔽工程一个防护单元不超过4000m2或人防物资库的防护单元不超过4000m2,因此结合地库的一个防火分区,人员掩蔽部可设计2个防护单元或设计一个人防物资单元。
②尽可能地缩减平战转换工程量和时间,进排风系统在各自防火分区内独立设置,自成系统,减少在人防区域之间的穿越,战时进排风机房平时一次建设到位,从而使战时的转换量减少,进而缩减战时工作量和转换时间。
③确定人防区域的时候尽可能地避免将消防泵房、生活泵房等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划分在人防范围内。
2.3人防主要出入口设置
首层楼梯间直通室外,且通往地下室梯段上端,至室外距离≤5.0m。
合理确定防护单元出入口数量,若是数量多,则人员、设备进出方便,且对常规武器防护效率提高,但是出入口过多也会导致工程对核冲击波、毒剂的防护效果减弱,且非使用性面积增加,工程造价增大。
因此,每个防护单元设置一个主要和次要出入口,根据隐蔽人数适当增加次出入口。
人防地下室在战时应可抵御预定爆炸动荷载。
在防毒方面,人员隐蔽区为清洁区,装备隐蔽部属于专业队装备(车辆)停留场所,战时允许染毒,连通口设置带有洗消间的防毒通道。
核5
级、常5级专业队员掩蔽所主要出入口是由第一防毒通道、脱衣室、淋浴室、检查穿衣室、第二防毒通道、排风扩散室组成;二等人员掩蔽所主要出入口由防毒通道带简易洗消间、排风扩散室组成;次要出入口由密闭通道、滤毒室、集气室、除尘室、进风扩散室及进风机房组成。
2.4功能转化设计
如今,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对功能转化的要求有所提高。
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考量人防地下室在战争年代的人员庇护、物资存储功能以及在和平年代的娱乐、商业及文化教育功能,进而实现不同社会背景下人防地下室的使用最大化与功能转化目标。
例如,现代化防火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火灾等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战时同样能迅速封堵出入口,发挥有力的防护作用。
在具体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可通过合理调整出入口宽度来方便人员进出,进而减少人员伤亡。
2.5洗消污水集水坑设计
战时人防工程需要在出入口部位分别设置洗消污水集水坑应对空袭和外界染毒情况,此时为隐蔽人防工程只需要打开滤毒通风和隔绝通风模式即可。
在设计人防地下室时,口部设计可以使消洗污水经过防爆地漏流入到污水集水坑。
如果在设计图纸上并未标注使用防爆地漏,施工时在集水坑上使用普通地漏会产生严重后果,这是由于普通地漏无法应对爆炸冲击,容易引发爆炸现象,也无法防止外部毒剂进入工程内部。
此外,有些高层建筑地下室设置的结构底板顶和电梯集水坑间距较大,其可以作为洗消污水集水坑使用,也可以用于战时排水,降低施工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人防地下室是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既不仅需要具备防控功能,也需要能够改善人们日常生活,并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在设计人防工程时,需要全面满足各种要求科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炜.地下室建筑设计在人防工程中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4,33(18):145-146.
[2]刘朝民.人防工程设计要点与综合效益分析[J].居舍,2020(34):71-72.
[3]王枫.基于人防建筑设计中的消防设计探讨[J].地产,2019(20):48+50.
[4]郑佳树.地下室建筑设计框架下人防工程设计问题解决措施[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05):107. [5]司玉兰.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2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