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十二)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十二)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9·赣榆中学月考)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我国人民只要稍加学习,就可为我所用。
由此可知,当时魏源( ) A.缺乏对西方的真正了解B.践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业D.已经熟知西方工业技术
解析:选A 魏源从鸦片战争失败中看到了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但他认为中国人只要学习就能掌握西方技术,这说明他对西方器械进步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科技水平还是政治体制保障并不了解。
2.(2019·邗江中学期中)严复说:“‘中体西用’是试图在中国的‘体’上嫁接西方的‘用’,是‘牛体马用’。
”这实际上在说明“中体西用”()
A.无益于中国社会的进步B.缺少坚实的思想理论根基
C.增强了中国文化对抗性D.推动了西学中国化的发展
解析:选B 材料中严复认为在中国的“体”上嫁接西方的“用”,是“牛体马用”,而“牛”“马”相接,不伦不类,也就不可能成功,实际上说明了中国缺乏适于其发展的相应环境,B项正确。
3.康有为说:“人人皆天生,故不曰国民,而曰天民。
人人既是天生,则直隶于天……人人皆同胞而相亲如兄弟。
”此观点实质上( )
A.宣扬了变法图强的急迫性B.指明了君主立宪的重要性
C.继承了儒家“民本”思想D.否定了君主地位的独特性
解析:选D 材料中“人人皆天生”“相亲如兄弟”反映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实质上否定了君主作为“天子”的独特性,故D项正确。
4.(2019·启东中学期末)梁启超认为,法律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而形成的,中国的旧法由于不是“生于契约”,而是“起于命令”,所以官民都不愿意遵守。
据此可知,他( )
A.主张实行以法治国B.反对实行君主专制
C.极力倡导主权在民D.要求实现社会公平
解析:选B 材料中梁启超批评中国传统法律“起于命令”,这说明其对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的观念的否定,实际上也就是反对实行君主专制,B项正确。
5.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
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
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
”这表明严复主张( ) A.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B.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
C.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D.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选D 材料强调“通知外国事”“早一日转机”分别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亡,故D项正确。
6.“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
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这表明陈独秀旨在( )
A.否定孔教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
B.肯定孔教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C.强调孔子个人学说不合现代生活
D.从现代生活角度重估孔教的价值
解析:选D “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
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表明要与时俱进,重估孔教的价值,故D项正确。
7.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解析:选B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是指辛亥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君主立宪制度,故A项错误;“旧心理”是指旧的思想儒家思想,“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开明君主,不是民主科学,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8.罗兹·墨菲在《亚洲史》提出:“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
A.传统文化遭到鲁迅等人的绝对否定
B.“完全拒绝”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沦丧
C.鲁迅等人的觉醒不在于外来的侵略
D.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国近代化必由之路
解析:选D 拒绝传统文化不等于非要接受西方文化不可,故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答案选D项。
9.19世纪末,熊希龄在长沙成立了“延年会”,其《章程》规定:“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等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延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新要求
C.体现了“移风易俗”的时代需求
D.彻底清除了腐朽的生活方式
解析:选C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改良社会风俗,故C项正确;“彻底”说法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10.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
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解析:选A 孙中山的就职誓词,表明了他倾覆满洲政府,忠于民国,为民众服务的决心,也反映了孙中山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故A项正确。
11.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
”由此可见,此时的三民主义( )
A.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是反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选B 民国十三年即为1924年,此时与辛亥革命相去甚远,故A项错误;1924
年时,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密切相连,促进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故C、D两项错误。
12.毛泽东曾经给林彪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是不能达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毛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是无疑义地正确的。
”据此推断,这封信大致写于毛泽东思想的( ) A.酝酿时期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D.发展时期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游击政策”“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等信息可判断这一时期为国共十年对峙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B项正确。
13.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
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解析:选B 1940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B项正确。
14.“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
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
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坚持群众路线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D.开展武装斗争
解析:选A 材料中“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表明走群众路线,故A项正确。
15.学者郑永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
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
”鉴于此,邓小平( )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选C “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表明时间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5分)
16.(2018·扬州调研)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转型面临着国家与自我、群体与个人的认识与选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近百年来大家所讨论的皆是大我的问题,无论是国家民族危机,还是中西文化之差异,皆是以群体为单位,很少以个人为单位。
中国人多数在探索与集体存亡有关的问题(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亦即先就大我来探究,小我因而没有真正深入去发挥。
——摘编自余英时《自我的失落与重建
——中国现代的意义危机》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八十年思想文化史的相关知识,以“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与重建”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9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从‘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和科学”可得,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文化之间冲突交汇(相斥相纳);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通过认识西方文化来认识中国文化。
第(2)问,小论文思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在西方影响下,寻求变革,救亡图存,但对个人关注不够。
按照时序,列举史实论证,注意条理清晰即可。
答案:(1)特点: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文化之间冲突交汇(相斥相纳);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通过认识西方文化来认识中国文化(或认识
自身)。
(2)答案纲要:
论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在西方影响下,寻求变革,救亡图存,但对个人关注不够。
论据: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思想兴起,自由平等博爱;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高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