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高考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广东文综·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 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 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 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 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 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 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
• (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 分)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 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 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 工业。(4分)
(2011•江苏单科•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 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 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 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 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有俄罗斯学者认 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 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3·全国新课标了50—100年,我们应 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2013·海南单科·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 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 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 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 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
(2011·海南单科·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 (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 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 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 应在( )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的 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 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 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 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012·广东文综卷·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 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 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 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 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09·海南历史)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 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 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 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 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 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 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 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 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 月)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2012•江苏单科•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 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 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 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 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 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 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 林模式” 高考题
(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3)1952年,苏共领 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 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 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 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 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 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 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 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 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 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 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 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 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 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 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 右倾》(192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