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调气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递质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肾调气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血瘀型
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递质及神经
细胞因子的影响
王 戈1,张 澜2,唐启盛1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2.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
(rTMS )治疗血瘀型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及对患者神经递质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北京中医
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rTMS 治疗,观察组在rTMS 治疗基础上联合益肾调气法治疗,2组均治疗10d 。
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HAMD 评分、NIHS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
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
治疗后,2组HAMD 评分、NIHS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GFAP 水平
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2组血清5-HT 、NGF 、BDNF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益肾调气法联合
rTMS 治疗血瘀型卒中后抑郁,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机制与调节神经递质
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益肾调气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神经递质;神经细胞因子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09.016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09-1248-04
[通信作者] 唐启盛,E -mail :tangqisheng@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65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507027)
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发生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快感缺失、睡眠障碍、情绪低落、兴趣减低、食欲紊乱,并常有自责、焦虑等心理症状,是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达75%,影响了患者的身体恢复及日常生活情况[1]。
5-羟色胺(5-
hydroxytryptamine,5-HT)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分泌减少易发生抑郁症
[2]。
神经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等神经细胞因子是神经系统血清标志物,能
诱发炎症反应,使患者病情加重[3]。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一种无创伤的新型疗法,其能通过不同频率达到治疗目的,能引起多种神经递质改变,增加神
经元兴奋基因的表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
复[4]。
益肾调气法是以填肾精、益肾气、滋肾阴、温肾阳为主要理念,加以调畅气机,从而达到让患者头脑清晰、心静身安、肾精充足、神志正常的作用[5]。
本研究观察了益肾调气法联合rTMS 治疗血瘀型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递质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符合《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6]中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血瘀型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生命体征平稳;病程2周~6个月。
1.2 排除标准 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经相关药物治疗者;重度抑郁症者;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者。
1.3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
和观察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XJK⁃TPJ-BYZSY-2016-01),且患者知情同意。
表1 2组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
性别/例(%)
男女
年龄/(⎺x±s,岁)
学历/例(%)
<大专>大专病程/(⎺x±s,月)
对照组6026(43.33)34(56.67)56.6±3.631(51.67)29(48.33)2.76±0.26观察组6028(46.66)32(53.33)56.5±3.733(55.0)27(45.00)2.83±0.28ᵡ2/t0.1350.1350.1050.1340.1341.419
P0.7130.7130.9160.7140.7140.158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颅磁刺激器(武汉依瑞德公司,型号:CCY-1型)进行rTMS治疗。
患者取出身上全部金属物品,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头部不动,刺激频率为10Hz,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时间为4s,间隔56s,每次治疗20min,每天1次,治疗10d。
观察组:在rTMS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肾调气法治疗,组方:刺五加、珍珠母各30g,白芍、郁金、磁石、五味子、山药各20g,柴胡15g,生甘草10g,黄连5g。
煎煮后,分早晚2次服用,服用10d。
1.5 观察指标
1.5.1 血清神经递质水平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与治疗10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检测5-HT水平。
1.5.2 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与治疗10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GFAP水平,试剂盒来自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3 抑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0d后的抑郁程度,HAMD评分<8分表示没有抑郁,HAMD评分8~24分表示患有轻度抑郁,HAMD 评分>24分表示患有重度抑郁。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0d后的神经功能,量表包括语言、意识、感觉、运动等方面,满分42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1.5.4 中医证候积分 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10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忧郁不畅,胸胁胀满,善太息,易哭易怒,不思饮食;次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语塞,口舌歪斜,头晕,气短,乏力,心悸,盗汗,舌质暗淡,脉细涩。
主症没有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次症没有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7]。
1.5.5 临床疗效 比较2组治疗10d后临床疗效。
痊愈:患者症状消失,HAMD评分减少>75%, NIHSS评分减少>91%;显效:患者症状减轻, HAMD评分减少>50%,NIHSS评分减少46%;有效:患者症状部分消失,HAMD评分减少>25%, NIHSS评分减少>18%;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5.6 中医证候疗效 比较2组治疗10d后中医证候疗效。
痊愈:患者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 95%;显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95%;有效:患者症状略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7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ᵡ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血清5-HT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血清5-H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5-HT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见表2。
表2 2组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
水平比较(⎺x±s,ng/L)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10d后t P
对照组60133.25±13.26209.24±20.3383.255<0.001观察组60133.19±14.02263.54±25.6886.594<0.001 t0.02412.840
P0.980<0.001
2.2 2组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血清NGF、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GFA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NGF、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见表3。
表3 2组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比较(⎺x±s,ng/L)
组别例数
NGF
治疗前治疗10d后t P
BDNF
治疗前治疗10d后t P
GFAP
治疗前治疗10d后t P
对照组606.25±0.668.35±0.9360.246<0.0019.53±0.9613.65±1.3581.829<0.00126.35±2.3613.83±1.3293.250<0.001观察组606.38±0.8115.36±1.5396.609<0.0019.62±0.9518.98±2.0367.132<0.00126.42±2.349.58±0.9895.913<0.001 t0.96430.3300.51616.9400.16320.020
P0.337<0.0010.606<0.0010.870<0.001
2.3 2组HAMD、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HAMD、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HAM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见表4。
表4 2组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NIHS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例数
HAMD
治疗前治疗10d后t P
NIHSS
治疗前治疗10d后t P
对照组6018.36±1.8314.32±1.4378.234<0.00111.65±1.369.38±0.9340.891<0.001观察组6018.41±1.8211.63±1.1173.969<0.00111.61±1.537.62±0.7238.156<0.001 t0.15011.5100.15111.590
P0.880<0.0010.879<0.001
2.4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见表5。
表5 2组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比较(⎺x±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10d后t P
对照组6039.24±9.3221.58±3.6524.126<0.001观察组6039.29±9.3614.53±2.2426.937<0.001 t0.02912.750
P0.976<0.001
2.5 2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及中医证
候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见表6及表7。
表6 2组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10d后
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6030(50.0)12(20.0)3(5.0)15(25.0)45(75.0)
观察组6042(70.0)13(21.7)2(3.3)3(5.0)57(95.0)①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ᵡ2=9.411,P=0.002。
表7 2组血瘀型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10d后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6033(55.0)9(15.0)3(5.0)15(25.0)45(75.0)观察组6045(75.0)6(10.0)6(10.0)3(5.0)57(95.0)①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ᵡ2=9.411,P=0.002。
3 讨 论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该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慢,康复时间较长,可增加卒中后的死亡率,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原发性内源性机制有关,患者前皮质损伤导致额叶-皮质下通路障碍,影响传导神经受损,从而发生卒中后抑郁[8]。
rTMS通过神经电生理技术改善脑皮质的兴奋性达
到治疗目的,rTMS刺激远隔皮质,使皮质功能得以重建,在停止刺激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能对大脑皮质神经网络功能进行重塑,因此,rTM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9]。
中医认为,血瘀型卒中后抑郁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心神失养、血瘀阻络、肝郁气滞,属因病而郁[10]。
益肾调气法方中刺五加补肾益气、安神益智;珍珠母益肝阴、平肝阳;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止汗;郁金凉血清心,解郁行气;磁石补肾益精、镇静安神;五味子益气生津、宁心安神;柴胡透表泄热,善理气疏肝解郁;山药健脾养胃、固肾益精;黄连清气分郁热;生甘草调和诸药。
多种药材共同发挥了益气活血、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的功效。
5-HT是一种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胃、脑等人体组织中,在大脑皮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较多,其参与了体温、睡眠、精神情感等多种生理功能,是控制情绪的主要物质,因此当体内5-HT水平发生变化时,人的心理行为也会发生变化[11-12]。
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卒中后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形成,从而导致GFAP合成,GFAP异常表达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异常,从而发生神经突触性功能障碍[13-14]。
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分布在外周血和脑内,在神经元的分化、生长及可塑性中发挥关
键作用[15-16]。
NGF能够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分化、生长,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17]。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经益肾调气法联合rTMS治疗后,血清5-HT及NGF、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GFAP 水平低于对照组。
提示rTMS联合益肾调气法可调节患者体内神经递质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
HAMD量表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评定抑郁程度的最佳工具,其信效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抑郁严重程度[18-19]。
NIHSS是临床用于评价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量表,该项评分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20-21]。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经益肾调气法联合rTMS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临床及中医证候疗效均高于对照组。
说明益肾调气法联合rT⁃MS治疗血瘀型卒中后抑郁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益肾调气法联合rTMS治疗血瘀型卒中后抑郁可有效减轻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损伤,分析与调节患者神经递质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但是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结果可能不够准确,因此后续应加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宋长艳.自拟舒郁汤治疗气血瘀滞型中风后抑郁症临
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9,34(19):2990-2991. [2] Keith I M,Will J A.Hypoxia and the neonatal rabbit l⁃
ung:neuroendocrine cell numbers,5-HT fluorescence in⁃
tensity,and the relationship to arterial thickness[J].Tho⁃
rax,2019,36(10):767-773.
[3] Yuan W,Lu L,Rao M,et al.GFAP hyperpalmitoylation
exacerbates astrogliosis and neurodegenerative pathology
in PPT1⁃deficient mice[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1,118(13):e2022261118.
[4] Fu M,Wei H,Meng X,et al.Effects of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Bilat⁃
eral Parietal Cortex in Patients With Tourette Syndrome
[J].Front Neurol,2021,12:602830.
[5] 曲淼,孙文军,徐向青,等.益肾调气法治疗肾虚肝郁
型抑郁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世界中
医药,2019,14(7):1710-1713,1718.
[6] 王少石,周新雨,朱春燕.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
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8):685-693.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2-224.[8] 秦勇,许文杰,王枫,等.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血瘀型
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功能的
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7):
3002-3004.
[9] 赵静,闫莹莹.rTM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焦虑抑郁
患者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2):296-
297,305.
[10]胡晓玲,孙文军,唐启盛.唐启盛益肾调气法治疗更年
期抑郁症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
(2):329-331,366.
[11]李云峰.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研发策略:单胺(5-HT)-非
单胺(Glu/GABA)长反馈神经环路候选假说的提出[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33(3):161-
173.
[12]田明,郑丹.醒神开郁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
疗效、SAS及HAMD量表评分、5-HT水平影响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6):518-521.
[13]郭彦祥,杜向农,翟媛媛,等.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抑
郁症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J].精神医学杂志,2020,33(5):372-375.
[14]郭小兵,丰雷,赵馨,等.抑郁症患者血清IL-6、IL-
18、GFAP、Hcy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的关
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5):2872-
2876.
[15]马福静.rTMS联合SSRI类抗抑郁药物对帕金森伴抑
郁患者外周血BDNF、mRNA及HAMD评分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6):43-44. [16]琚李亮,曹月,赵炳佳,等.BDNF/TrkB与抑郁症的研
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9):1014-
1017.
[17]汪洋,王玉娟,武九龙,等.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
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12):17-20. [18]黄伟,张艳梅,王骞,等.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对
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和CGI评分的影响比较[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16(3):24-27. [19]黄邦锋,卓妙芳,黄梓銮,等.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
者治疗前后血清ChE水平及PANSS、HAMD量表统计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3):37-39.
[20]邢立棉,李岩松,苏东风.血清胱抑素C、NIHSS与首发
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相关性分析[J].临床荟萃,2020,35(5):417-420.
[21]任大为,赵子珺,果海姣,等.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
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21,16(9):930-939.
[收稿日期] 202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