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与反思第【1】篇〗《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

3、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

教学重点:
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

教法指导: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材料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人性特点。

二、新课:学习“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精神”。

(一)、导入:
(1)展示照片,设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肖像描写:就是给人物画像,即把人物的外部特征――身材、容貌、服饰、姿态、神情、气质、风度等,像静物写真那样的写出来。

(3)肖像描写的目的:以“形”传“神”在写作过程中,准确的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加以描画,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有着重要作用。

(二)、阅读片断、展开课题:
1.首先,请大家欣赏下列精彩片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
A“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写的是谁?从哪些方面写的?
(2)特点分别是什么?
(3).从鲁迅的外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个具有什么个性的人?
正直、严肃、倔强。

我们一起来看下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杨二嫂。

多媒体展示:B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1)这个人物形象是谁?凸颧骨,薄嘴唇。

可以用哪个成语形容她的外貌?尖嘴猴腮。

(2)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一句写的杨二嫂的什么?体态。

(3)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个什么个性的人?刁钻、刻薄
刚才我们选取的都是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下面我们来看看古典名著里的人物形象。

多媒体展示:
C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条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这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作者是谁?写的是谁?
(2)找一位同学分析一个这段话描写了这个人物的什么方面?
这些方面有什么特点?体现出这个人物的什么个性特征。

从丹凤眼、柳叶眉、身材苗条、粉面、丹唇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漂亮的女子。

但三角眼、吊梢眉、威而不露又说明她是一个很凶、很泼辣的人物。

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一切都说明她是笑里藏刀的个性。

作者在写肖像时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什么是个性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个性就是与众不同。

主要表现在人的语言,外貌,思想,动作等方面。

读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功深厚,都抓住了人物特征,或从外貌、或从语言、或从动作、或从心理,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细地描摹,善于把描写的笔触停放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这一点就是细节描写,所以才塑造出这么多鲜活生动的形象。

三、肖像描写的技巧(阅读范例讲练结合)
练习准备:仔细观察班级里你比较熟悉的同学或老师,找到人物外貌的主要特点并构思外貌描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

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1、粗描细摩 ,以形传神.
肖像描写最常用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

写出精神,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
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鲁迅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

人物的年龄、性格、情绪不同,他们的眼神和目光也会不同。

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是饱经沧桑,或是沉静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

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闪闪游离不定。

眼睛可写满渴望写满期待,希望工程的代表宣传画——魏明娟的大眼睛;眼睛可写满兴奋写满激动,成功者噙着泪花的眼睛;眼睛也可写满绝望,吸毒者无神的眼睛;写满忧郁感伤……
例一:
“客人年过半百,瘦削,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形似刀刻。

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
眼。

一件半袖浅灰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

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点评〕在这里,作者采用工笔描绘的方法,对主人公的进行刻画:年事稍长皱纹却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衣着简朴行囊空瘪,则见其风尘落魄亡命天涯;衣服破旧却干净整齐,可猜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

作者抓住主人公的肖像特征,写得真实自然,在文字的背后包蕴着读者能隐隐察觉的潜台词。

2、巧用修饰语。

巧用修饰语是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好的作品能感人肺腑,它是功不可没的。

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对事物加以淡妆浓抹,能使语言增亮增色,提高文章品味给人以美感。

我们再看一个片段。

母亲曾经有过一头浓密的黑发,柔软、亮洁、光泽,由于一生辛劳,捧出所有的心血,奉献最纯洁的母爱,来抚育我们成长,所以未老先衰,四十几岁,头发开始花白。

先是两鬓染霜,后来是额前飘白,就象春天黛青的远山里悄然冒出一抹残雪,一丝丝,一缕缕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再后来脑前脑后全沾满了白发,白得我们儿女们心疼。

----- (摘自冯瑞祥《母亲的白发》)
3、侧面衬托 .
示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点评〕秦氏采桑女子之美,使得耕者锄者归来彼此抱怨,因为看罗敷耽误了劳作。

作者不直接写罗敷之花容月貌,而是细述观者之反应,烘云托月,衬出罗敷的光彩照人。

四、小结归纳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飘落,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雕刻家可以用刻刀去展现,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一支笔去写。

描写人物,一定要把握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做细节描写,才能让人物鲜活起来!总之,好的细节描写,就犹如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才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

五、比一比。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诊断:词汇贫乏。

(呆板式)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

(拼凑式)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

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

(脸谱式)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

病例4:“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诊断: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

(干瘪式)医治: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

病例5:“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诊断: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

(罗列式)医治: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

六、写作实践。

1、“小小练功台”:“观察身边的一个人,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80字左右的小作文,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
2、以“我的同学”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

七、展示成果。

小组推荐人选读作品,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八、结束语。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2. 初步掌握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观察人物特点。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猜图引入
猜猜他是谁?通过展示名人图像,和外貌描写,激起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分析:我们为什么这么轻易的猜出人物,引出作者抓住人物鲜明的特征,写出人物个性。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鲜活起来呢出示课题《写人要抓住特点》。

(二)明确训练目标:
1.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2. 初步掌握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

二、先学环节(7分钟)
自读课文110——111页:
勾画关键信息,明确写好人物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根据文段提示,回读本单元相关课文的相关片段,体会各种写作方法。

特别是13课和14课。

并归纳如何抓住人物特点:
三、后教(8分钟))
带领学生学习四种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
出示鲁迅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几方面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体现了什么个性
指导: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

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看漫画,强化“特点”。

教师出示长相有特点的名人肖像漫画,指导学生通过漫画强化对“特点”的认识。

动作描写
通过欣赏经典动作描写文段,从而归纳动作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围绕个性写,要重视细微的举止。

语言描写
学生通过诊治句子语病归纳: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

精彩的短信欣赏:
1. 妈妈回给女儿
你哥哥说他已经三十岁,不再回家吃晚饭。

你二十八岁了,却为了下面条,叫我千里迢迢去示范!我命苦啊!怎么出生两个这样奇怪的小孩!(妈妈的责备与烦恼)
2. 妈妈写给爸爸
儿子无情,不肯回家吃晚饭。

女儿无能,连下个面条都不会,看来今后只能和你相依为命了。

早上买了一条黄鱼,你想怎么吃?红烧?还是干煎(一来诉苦,二来表贴心,却撒娇提问,让人啼笑皆非)
3.爸爸回给妈妈
别无聊了!自己做决定吧!我几分钟后得开会,这可是关系到几
百万的生意!万一生意泡汤,到时候,我们就真的只能吃炒鱿鱼了。

(爸爸的身份?爸爸的职业?)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

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

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6 心理描写
文段欣赏:
1.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2.自言自语式: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小结:人物描写方法要点归纳:
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性格特点。

不能千人一面,没有特点的人是不存在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双胞胎。

必须注意多种描写方法的灵活运用,但不可面面俱到;要把人物放进具体的故事中,让人物活在具体的时空里。

切忌为描写而描写,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主题,特点有很多,必须为主题服务;要么删不符合的描写,要么调整主题。

四、当堂训练——大作文
(一)写一写:写作训练——《我的同学》
提示:
1.选同学,巧取名。

我的同学xxx,要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同学,最好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ABC,但不能使用人物原名,起一个独特的化名可是艺术,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

2抓特点,细描绘。

仔细观察这个同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相貌、衣着、声音、脾气性格、习惯动作?然后围绕特点细节加描绘,用具体的细节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特点。

3.选事例,明详略。

让人物“活”在在典型的事例中,突出任务的个性和思想,单个事例,不刻意追求事件的完整性,多选展现个性的小事情,也可以是多个事情,但要注意详略结合。

4请认真书写,不少于500字数,时间40——45分钟
使用补充,小作文,可只关注1、2两点,字数300字。

(二)评一评(13分钟,)
(1)特征描写是否突出,让人一看就能猜出写的是谁。

(2)语言是否准确、精练,描写是否生动、幽默。

(3)能运用日常学习中积累的好词好句的,教师应加以鼓励。

指名人选读作品,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三)展一展(5分钟)
推荐或自荐诵读组内优秀作文。

五、课堂小结(1分钟)【板书设计】
全面观察
人物细化描写写出个性增加故事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