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军营“慕课”建设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军营“慕课”建设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燕罗汝芬范婷婷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6期
一、“慕课”概况及其对军队教育的意义
军队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和岗位任职教育,而岗位任职教育是素质教育在军事领域的重要
实现方式,由于部队担负的任务繁重,官兵的学习时间零散,如果仅仅依靠书本自学和限量的
部队送学,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虽然近年来,部队院校也制作了网络课程、电子课件
等一大批网络资源,但是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和管理平台,“慕课”的出现正好弥补了
这一不足。

“慕课”这种教学模式,促使军事教育更加注重系统性、研究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军校突
出军事新知识、新领域的相关教学,借助“慕课”教学尽快提高官兵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

二、军营“慕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军营“慕课”建设得如火如荼,但它同样地在军队的发展也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 一) 军营“慕课”内容设置不接地气
目前“军营慕课”高大上太多,接地气太少,多数集中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必修
课程,而与任职教育相关的、聚焦实战的实操类课程很少,且缺乏与基层部队的沟通。

( 二) 官兵学习“慕课”时间无法保证
虽然一节“慕课”大多是10—15 分钟,正常人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但部队存在着其
特殊性,因为部队一般都在比较艰苦的地方,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上网条件都没办法保证,更
不要说在线听课;基层官兵每天的训练安排得非常满,基本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即
使想上网学习,但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很难保障连续、系统的学习。

( 三) 教员制作“慕课”和官兵使用“慕课”的积极性不高
“慕课”这一新生事物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强大冲击,同时也给教员们在教学资源分配、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上带来了极大挑战,而且“慕课”的建设工作量大,不仅需要录
制大量视频,而且需要面对人数众多、知识基础参差不齐、需求千差万别的学员们的在线辅导,需要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而目前并没有对教员开展“慕课”教学的倾斜政策,导致教员制作
“慕课”热情不高。

对于官兵而言,由于“慕课”平台与传统的学习环境有很大差异,没有了
老师和同学们在旁督促,这种近乎充分自由的网络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
我控制能力。

如果最后获得的毕业证书不被认可的话,继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也会日益衰减。

三、军队“慕课”建设的几点对策
( 一) 建立基层部队与军事院校合作机制
可采取基层部队和军事院校合作方式,建议“互学联训”机制,通过邀请院校专家到部队
实地调研,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制作“慕课”,使“慕课”在
内容设置上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让其更加“草根化”“军营化”。

对基层官兵而言,要淡化
一些理论的讲解,他们更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

针对官兵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和文化程度,多
制作一些装备操作、战术运用和战法谋略等方面的课程,这些内容对基层官兵来讲,更有吸引力,也更具备实用价值。

( 二) 推进军队网络在线学习制度的建立
可参考美国军队在军事职业培训方面的做法,他们真正脱产参加培训的官兵只占2% 左右,剩余的全部参加网络在线学习。

军队可积极推进网络在线学习制度的建立,各单位可调整经费
预算,编列专项经费,建立可以覆盖全军的远程网络教育平台,严格规定在营级以上的军事基
地开展网络在线教育。

成立专门的“慕课”管理部门或由现有教学管理部门划拨一块“慕课”
专人管理,专门遴选对本单位适合的有用的课程,列出“慕课时间表”,科学制定出“慕课”
学习计划,确保学习常态化,提高使用效率,使之成为真正对官兵有益的新学习方式,并可纳
入政治教育计划,并利用每周的政治教育时间学习和讲评。

( 三) 完善激励机制
教员可将“慕课”授课与个人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以及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来增强
军队院校教员参与制作的热情。

官兵可建立“学分制”,对“慕课”毕业者进行量化积分,同
等条件下,在入学提干、立功受奖、选拔和任用骨干等方面,对“慕课积分”高者予以适当倾斜,鼓励越来越多的官兵加入到“慕课”使用者的行列中来。

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

随着我军武器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人才匮
乏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必须加强学习。

军队改革浪潮强势推进,相应的人
才队伍建设也要强势跟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