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4章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现场调查法。
此法可以针对项目评价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但此法
费时、费力,有时还受季节、仪器条件的限值。
(3)遥感方法。
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楚人类无法 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森林、海洋、沙漠等。此法一般只作 为辅助方法,绝大多数情况不直接使用飞行拍摄的方法,只判读和 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7)声环境
根据项目评价等级,调查的内容包括:
①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②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③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
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8)土壤与水土流失
• 根据现有资料简述项目建设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使用情况、污染或质量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
• 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提供科学的背景。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 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调 查的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的资料, 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现场调 查和测试。收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
• 明确周围水体,特别是纳污水体的功能区划。了解评价区 内以及纳污水体的上下游是否有饮用水源保护区。
• 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进行现场调查与监测。
(6)地下水环境
应根据资料简要说明项目建设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 深度、水质类型以及开采利用情况等。
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进一步调查地下水 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污染情况等,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 场采样分析。
(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 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等) 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 据,并作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 删。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1)收集资料法。
应用范围广,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是首选的方法。但 此法只能获得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需 要其他方法补充。
(2) 地质环境
•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概况; 若建设项目较小或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环境状况可 不了解;
•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如矿山等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应 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 震等也须加以说明。
(3)地形地貌
• 一般只需收集现有资料,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 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地貌类型等,以及滑坡、 泥石流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及分布情况。
(1)社会经济 (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景观 (3)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调查
(1)社会经济
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规划。
包括: ①区域概况、总体发展规划(特别是用地规划)及产业定位; ②人口数量及分布特点; ③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当地产业结构、产值与能源供给、
消耗方式; ④农业结构、规模、产量与土地利用现状,必要时附土地利用
三.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1)地理位置 (2)地质环境 (3)地形地貌 (4)气候与气象 (5)地面水环境 (6)地下水环境 (7)声环境 (8)土壤与水土流失 (9)动植物与生态
(1)地理位置
• 一般简要了解建设项目所处的经度、纬度、行政区位置、 交通条件和周围(“四至”)情况,并附区域平面图。
• 对于需要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项目,应收集项目建 设地区近几年的各季节(月份)各风向频率、各风向下的平 均风速和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等资料。
(5)地面水环境
• 应充分调查收集已有的项目建设地地面水状况资料,列出 评价区内的江、河、湖、水库、海的名称、数量、发源地, 评价区段水文情况。
• 对于江、河应给出年平均径流量、平均流量、河宽、比降、 弯曲系数、平枯丰三个水期的流量和流速(某一保证率下 的)。
第四章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
• 环境现状调查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
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可以了解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相关产业 政策等信息,掌握项目建设地的自然环境概况 和环境功能区划;
• 可以通过现场监测等手段,获得建设项目实施 前该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现 状数据;
当建设项目规模较大时,且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 应进行一定区域人群健康调查。给出人体健康调查的区 域、调查人数、性别、年龄、职业构成、体验项目、检 查方法、调查结果的数理统计以及污染区与对照区的比 较分析。
图; ⑤该地区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运输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等。
(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景观
可利用现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周围有哪些重要的 遗迹与景观。如建设项目与遗迹或景观密切相关,除详 细了解上述情况外,还应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步 了解遗址或景观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
(3)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调查
• 对于有《水土保持方案》的建设项目,可充分利用其相关 资料和结论。
(9)动植物与生态
根据现有资料或现场调查简述项目建设区周围植被情 况。如生态类型、主要组成、植被覆盖率等,有无国家保
护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情况。
– 如项目较小时,也可不叙述。 – 当项目较大时应进行详细叙述。
四.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 对于原辅材料和产品运输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应较详细了解 交通运输条件;
• 对于污染型建设项目,要重点关注周围敏感保护对象的规 模、方位和距离,一般应在区域平面图中标注位置;
• 对于易于受到污染影响的建设项目(如房地产、学校、医 院等)应重点关注周围的污染源规模、方位和距离,一般 应在区域平面图中标注位置。
• 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应对上述资料 进行详细收集,包括地形图,必要时还应进行一 定的现场调查。
(4)气候与气象
• 一般只需收集现有资料,包括项目所在地气候类型及特征, 列出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气 温、绝对最低气温、年均风速、最大风速、主导风向、次主 导风向、年蒸发量、降水量的分布、年日照时数、灾害性天 气等。
此法可以针对项目评价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但此法
费时、费力,有时还受季节、仪器条件的限值。
(3)遥感方法。
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楚人类无法 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森林、海洋、沙漠等。此法一般只作 为辅助方法,绝大多数情况不直接使用飞行拍摄的方法,只判读和 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7)声环境
根据项目评价等级,调查的内容包括:
①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②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③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
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8)土壤与水土流失
• 根据现有资料简述项目建设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使用情况、污染或质量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
• 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提供科学的背景。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 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调 查的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的资料, 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现场调 查和测试。收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
• 明确周围水体,特别是纳污水体的功能区划。了解评价区 内以及纳污水体的上下游是否有饮用水源保护区。
• 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进行现场调查与监测。
(6)地下水环境
应根据资料简要说明项目建设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 深度、水质类型以及开采利用情况等。
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进一步调查地下水 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污染情况等,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 场采样分析。
(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 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等) 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 据,并作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 删。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1)收集资料法。
应用范围广,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是首选的方法。但 此法只能获得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需 要其他方法补充。
(2) 地质环境
•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概况; 若建设项目较小或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环境状况可 不了解;
•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如矿山等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应 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 震等也须加以说明。
(3)地形地貌
• 一般只需收集现有资料,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 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地貌类型等,以及滑坡、 泥石流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及分布情况。
(1)社会经济 (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景观 (3)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调查
(1)社会经济
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规划。
包括: ①区域概况、总体发展规划(特别是用地规划)及产业定位; ②人口数量及分布特点; ③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当地产业结构、产值与能源供给、
消耗方式; ④农业结构、规模、产量与土地利用现状,必要时附土地利用
三.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1)地理位置 (2)地质环境 (3)地形地貌 (4)气候与气象 (5)地面水环境 (6)地下水环境 (7)声环境 (8)土壤与水土流失 (9)动植物与生态
(1)地理位置
• 一般简要了解建设项目所处的经度、纬度、行政区位置、 交通条件和周围(“四至”)情况,并附区域平面图。
• 对于需要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项目,应收集项目建 设地区近几年的各季节(月份)各风向频率、各风向下的平 均风速和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等资料。
(5)地面水环境
• 应充分调查收集已有的项目建设地地面水状况资料,列出 评价区内的江、河、湖、水库、海的名称、数量、发源地, 评价区段水文情况。
• 对于江、河应给出年平均径流量、平均流量、河宽、比降、 弯曲系数、平枯丰三个水期的流量和流速(某一保证率下 的)。
第四章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
• 环境现状调查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
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可以了解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相关产业 政策等信息,掌握项目建设地的自然环境概况 和环境功能区划;
• 可以通过现场监测等手段,获得建设项目实施 前该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现 状数据;
当建设项目规模较大时,且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 应进行一定区域人群健康调查。给出人体健康调查的区 域、调查人数、性别、年龄、职业构成、体验项目、检 查方法、调查结果的数理统计以及污染区与对照区的比 较分析。
图; ⑤该地区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运输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等。
(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景观
可利用现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周围有哪些重要的 遗迹与景观。如建设项目与遗迹或景观密切相关,除详 细了解上述情况外,还应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步 了解遗址或景观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
(3)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调查
• 对于有《水土保持方案》的建设项目,可充分利用其相关 资料和结论。
(9)动植物与生态
根据现有资料或现场调查简述项目建设区周围植被情 况。如生态类型、主要组成、植被覆盖率等,有无国家保
护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情况。
– 如项目较小时,也可不叙述。 – 当项目较大时应进行详细叙述。
四.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 对于原辅材料和产品运输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应较详细了解 交通运输条件;
• 对于污染型建设项目,要重点关注周围敏感保护对象的规 模、方位和距离,一般应在区域平面图中标注位置;
• 对于易于受到污染影响的建设项目(如房地产、学校、医 院等)应重点关注周围的污染源规模、方位和距离,一般 应在区域平面图中标注位置。
• 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应对上述资料 进行详细收集,包括地形图,必要时还应进行一 定的现场调查。
(4)气候与气象
• 一般只需收集现有资料,包括项目所在地气候类型及特征, 列出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气 温、绝对最低气温、年均风速、最大风速、主导风向、次主 导风向、年蒸发量、降水量的分布、年日照时数、灾害性天 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