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儿童年龄发展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岁儿童年龄发展特点
身体与运动
发展水平:
1.骨骼发育进一步发展,坚硬度增加。
肌肉重量开始占体重的三分之一。
心率为每分钟95次左右。
触压觉和痛觉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敏感性。
2.手部小肌群开始发育,初步能做些精细的动作。
能够双脚并跳。
3.动作概念基本明确,主要依靠肌肉感觉调节控制动作,动作协调,准确,熟练,省力,相对前期来说,能够基本运用自如。
4.能够听信号变速走,跑,追逐,立定跳远,完成各种复杂的游戏,比如跳绳。
单足站立,灵活钻爬,手脚交替灵活攀登,能根据复杂的规则做出集体队形的变化。
5.喜欢集体游戏和讨论,能够按照规则自由的游戏。
发展需要:
1. 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2.安排丰富多彩的刺激和经验,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要求幼儿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3.消除一切使幼儿精神紧张的因素,保持平等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
4.设置各种游戏,来巩固儿童已经掌握的动作,比如儿童掌握跨跳动作后,就可以设计“山沟里的狼”的游戏,同时培养孩子的配合能力,拦截与逃跑中发展动作,培养互相合作的能力。
5.在户外体育活动时应该注意游戏规则的明确性,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来游戏。
6.多开展多人运动和配合或者合作的活动。
数学
发展水平:
1、幼儿能准确地给物体分类,能理解数的组成并进行加减运算。
这些必须建立在具体形
象的基础上,比如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发生联系。
儿童还不能很好的理解整体总是多于部分。
2、对10以内的数大多数能达到守恒。
计算能力发展较快,开始出现抽象的数字运算。
3、序数概念,基数概念,运算能力的各个方面有进步。
一般到后期,可以计数到100到
100以上,学会20以内的加减运算,个别能达到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4、逐渐出现按群计数的能力,比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
5、形成自然数列的完整概念,理解三个数的相邻关系和10以内数的等差关系。
6、能够正确认识序数概念,比如老师问“第几张椅子空着?”5岁以下儿童可能会回答;
有几张椅子空着,大班儿童则会明白第几张的含义。
7、能够理解数的组成,而且能够在联系实物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运算。
8、开始接触加减应用题。
9、能够正确认识并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量的各种特征,精确性有了很大提高。
对量的
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也有了很大理解。
10、开始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
11、对时间的认识逐渐向更长,更短的时间段扩展,他们认识前天,后天,具有星期和几
点钟的概念,但是对更大或者更小的概念还是不能掌握。
12、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能够将空间分为两个区域,或者前和后,或者左和右。
但是还
不能很正确的辨别左和右。
13、能认识基本的几何体并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比如立方体有几个面和几个边,能
做到正确命名。
发展需要:
1、在儿童活动过程钟,多提出不同标准分类的活动方式,比如按颜色分,按功用分,按
大小分等等。
2、在活动中,多向儿童提问“哪个最高”“拿最重的积木好吗?”等等问题,要求儿童进
行全面的衡量后做出判断。
3、学习用天平或者标尺来衡量质量和距离。
4、把图表和测量活动结合,用图表表示一只桶需要多少杯水,一个盒子能放几块积木等。
5、学会用数字和具体的实物数量结合。
比如看到5个积木,就写“5”。
6、在做加减运算时,除了用儿童的手指外,学会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比如玩具,比如
小积木,比如图书等等。
7、认识时间和空间概念时,除了和儿童的生活相联系,还要注意介绍别人的生活来帮助
儿童走出自我中心。
科学
发展水平:
1.对问题的好奇发展到“为什么”的程度,喜欢了解背后的原因。
比如喜欢拆拆卸卸,想了解物体运动的一些规律。
2.初步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比如球是圆的,所以球会滚来滚去;天气冷了,就会下雪等等。
但是更多也会依靠一些生活经验而来。
3.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尽管大班孩子还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已经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
比如,开始掌握小时等概念,开始能够按客观事物的分类标准来进行分类。
比如小鸡,小狗,小猫等都是动物。
同时,在类概念的外延上也会有一些错误,比如他们会认为昆虫是虫子,不是动物。
发展需要:
1.为儿童提供长期系统性观察的机会,比如开展有计划的种植或者饲养活动,要求儿童每
日观察。
2.教师和儿童可以做一些科学的小实验,比如磁铁的性质,可以浮和沉的东西等等
3.提供大量孩子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分享孩子的想法。
比如知道天气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关
系。
4.儿童在园外活动时做采集活动。
5.逐步了解生命的过程和自己成长的历程,加深对于生命的认识。
6.提供一些科学阅读的书目。
7.让儿童开始接触不同媒体的操作方法。
语言
发展水平:
1.能根据语句的内容调节自己的音调,清楚的发出四声。
2.词汇量为3000多个。
能够掌握一些上位概念,如“玩具”“餐具”“交通工具”等。
对于新词,新句感兴趣,对词意的理解更加深刻。
3.句子已经很完整了,而且对句子关系的把握也很好。
如“因为鸟有翅膀,所以会在天上飞”“如果下雨,我们就不去公园玩了”等。
4.能理解较复杂的句子,能进行各种类型的创造性讲述,口头语言交际已没有问题。
但是对被动语句和双重否定句理解仍有困难。
5.能连贯的讲述事情,而且问题语言开始出现。
6.对故事的内涵产生一定的归纳能力,而且对故事的逻辑结构有所了解。
发展需要:
1、提供丰富多彩的语境,同时给儿童新事物的设想。
如宇宙,海底和他们没有接触过的
地方。
2、培养孩子的归类能力,利用词的属性来引导孩子理解概括性的词语。
如“餐具”有刀,
叉子,盘子等等。
3、在故事教学中有意识的多使用复合句来讲解,让孩子理解其中的关系。
如因为….所
以….不但……而且……,如果…..就……等等。
4、培养孩子良好的谈话习惯,说话态度自然,比较完整连贯的讲述图片内容。
5、培养孩子自主讲述图书的能力,正确讲述事物发展的前后顺序。
6、了解各项生活规则。
艺术
发展水平:
1、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意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从造型上看,能用
比较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事物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
从色彩上看,能够选择物体的固有色来填色,在幼儿晚期还可以用对比色或者类似色,同时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比如暖色表现热闹和快乐,冷色表示伤心和神秘等等。
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廓线。
从空间构图上看,开始注意大小比例,但不能把握好分寸。
在距离上表现出一定的恒远性。
但在后期,少数儿童能够利用线条画出多层并列式或者遮挡式的构图,使画面看起来更有深度感。
2、表现的欲望很旺盛,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以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泥塑活
动中,能够搓出各种弯曲的盘旋的棒状物,并能够进行构图。
同时能塑造出立体图形,能够连接制作出的各种物体,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用来借助辅助工具来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
对于剪纸,能够双手配合剪曲线。
在利用纸盒进行的立体造型中,能够通过剪,挖,接合,粘贴等技巧进行构造,还能对作品进行细节的装饰,如给作品着色等等。
3、在作品欣赏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已经具备了感知美术作品的空间深度的能力,同时,
对作品体现的情感能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但对于作品风格的感知,易受作品内容的控制,需要进行训练。
开始有了颜色的配对意识,并开设观察作品。
对美的感受同样需要动作,语言,表情等体现出来。
能够正确辨认熟悉的音乐作品中的情绪,性质,感知作品中的细节部分。
能初步理解各种音乐手段的表情作用,对音乐的记忆能力有所发展。
4、在唱歌活动中,能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唱不同性质的歌曲,能唱出一首歌曲中强弱,
快慢的明显对比和逐步变化。
协调一致的能力提高了,能很好的完成领唱和齐唱活动。
5、动作已经能完全和音乐一致,大部分幼儿会感觉音乐的基本节拍,可以随节拍的快慢
或者渐快渐慢改变动作的速度。
能够充分利用打击乐体现节奏。
发展需要:
1.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绘画主题和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脚印画,蜡凸画,粘
贴,立体制作等等。
2.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展览区域,儿童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包装和设计。
3.在艺术创作活动中,鼓励儿童创作和探索。
指导儿童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完成自己的
创作意图。
4.鼓励儿童唱歌和选择唱歌的方式,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5.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儿童可能利用的打击乐器,提供给儿童。
6.设置各种有趣的游戏,比如“神奇的小布袋”“手指和手臂的运动”等等。
7.将诗歌,运动和音乐结合,要求儿童改编,并保存作品,和所有的孩子分享创作的快乐。
社会和自我
发展水平:
1、自我评价开始变得独立,客观和全面,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会逐渐考虑老师,父母和自
己对自己的综合看法,但大多数还是会考虑成人的意见。
2、性别角色明确,明显的表现为有的幼儿拒绝做与本人性别不符的事。
如男孩拒绝在联
欢会上化妆,游戏时拒绝玩女孩玩的游戏,玩具等。
3、羞愧感开始明显的发展起来,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开始分清自己行为的对或错,好或
坏。
4、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探索欲望,脱离家庭和同伴一起玩,开始用父母中与自己同一个性
别的人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
5、合作游戏表现出更多的组织性,规则性,目的性,有头领。
6、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更多出现。
发展需要:
1、在早期阅读中提供孩子更多的同龄榜样。
2、每天鼓励孩子“你会做得更好!”“你最棒!”,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态。
3、对孩子行为要给予明确的判断。
同时不要有太多的批评和限制。
4、教师要为儿童创造更多的自由的合作机会。
帮助他们树立合作规则。
5、将儿童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比如助人要结合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来进行,
切忌说和做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