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儿童年龄发展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岁儿童年龄发展特点
身体与运动
发展水平:
1.骨骼发育进一步发展,坚硬度增加。

肌肉重量开始占体重的三分之一。

心率为每分钟95次左右。

触压觉和痛觉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敏感性。

2.手部小肌群开始发育,初步能做些精细的动作。

能够双脚并跳。

3.动作概念基本明确,主要依靠肌肉感觉调节控制动作,动作协调,准确,熟练,省力,相对前期来说,能够基本运用自如。

4.能够听信号变速走,跑,追逐,立定跳远,完成各种复杂的游戏,比如跳绳。

单足站立,灵活钻爬,手脚交替灵活攀登,能根据复杂的规则做出集体队形的变化。

5.喜欢集体游戏和讨论,能够按照规则自由的游戏。

发展需要:
1. 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2.安排丰富多彩的刺激和经验,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要求幼儿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3.消除一切使幼儿精神紧张的因素,保持平等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

4.设置各种游戏,来巩固儿童已经掌握的动作,比如儿童掌握跨跳动作后,就可以设计“山沟里的狼”的游戏,同时培养孩子的配合能力,拦截与逃跑中发展动作,培养互相合作的能力。

5.在户外体育活动时应该注意游戏规则的明确性,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来游戏。

6.多开展多人运动和配合或者合作的活动。

数学
发展水平:
1、幼儿能准确地给物体分类,能理解数的组成并进行加减运算。

这些必须建立在具体形
象的基础上,比如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发生联系。

儿童还不能很好的理解整体总是多于部分。

2、对10以内的数大多数能达到守恒。

计算能力发展较快,开始出现抽象的数字运算。

3、序数概念,基数概念,运算能力的各个方面有进步。

一般到后期,可以计数到100到
100以上,学会20以内的加减运算,个别能达到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4、逐渐出现按群计数的能力,比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

5、形成自然数列的完整概念,理解三个数的相邻关系和10以内数的等差关系。

6、能够正确认识序数概念,比如老师问“第几张椅子空着?”5岁以下儿童可能会回答;
有几张椅子空着,大班儿童则会明白第几张的含义。

7、能够理解数的组成,而且能够在联系实物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运算。

8、开始接触加减应用题。

9、能够正确认识并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量的各种特征,精确性有了很大提高。

对量的
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也有了很大理解。

10、开始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

11、对时间的认识逐渐向更长,更短的时间段扩展,他们认识前天,后天,具有星期和几
点钟的概念,但是对更大或者更小的概念还是不能掌握。

12、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能够将空间分为两个区域,或者前和后,或者左和右。

但是还
不能很正确的辨别左和右。

13、能认识基本的几何体并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比如立方体有几个面和几个边,能
做到正确命名。

发展需要:
1、在儿童活动过程钟,多提出不同标准分类的活动方式,比如按颜色分,按功用分,按
大小分等等。

2、在活动中,多向儿童提问“哪个最高”“拿最重的积木好吗?”等等问题,要求儿童进
行全面的衡量后做出判断。

3、学习用天平或者标尺来衡量质量和距离。

4、把图表和测量活动结合,用图表表示一只桶需要多少杯水,一个盒子能放几块积木等。

5、学会用数字和具体的实物数量结合。

比如看到5个积木,就写“5”。

6、在做加减运算时,除了用儿童的手指外,学会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比如玩具,比如
小积木,比如图书等等。

7、认识时间和空间概念时,除了和儿童的生活相联系,还要注意介绍别人的生活来帮助
儿童走出自我中心。

科学
发展水平:
1.对问题的好奇发展到“为什么”的程度,喜欢了解背后的原因。

比如喜欢拆拆卸卸,想了解物体运动的一些规律。

2.初步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比如球是圆的,所以球会滚来滚去;天气冷了,就会下雪等等。

但是更多也会依靠一些生活经验而来。

3.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尽管大班孩子还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已经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

比如,开始掌握小时等概念,开始能够按客观事物的分类标准来进行分类。

比如小鸡,小狗,小猫等都是动物。

同时,在类概念的外延上也会有一些错误,比如他们会认为昆虫是虫子,不是动物。

发展需要:
1.为儿童提供长期系统性观察的机会,比如开展有计划的种植或者饲养活动,要求儿童每
日观察。

2.教师和儿童可以做一些科学的小实验,比如磁铁的性质,可以浮和沉的东西等等
3.提供大量孩子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分享孩子的想法。

比如知道天气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关
系。

4.儿童在园外活动时做采集活动。

5.逐步了解生命的过程和自己成长的历程,加深对于生命的认识。

6.提供一些科学阅读的书目。

7.让儿童开始接触不同媒体的操作方法。

语言
发展水平:
1.能根据语句的内容调节自己的音调,清楚的发出四声。

2.词汇量为3000多个。

能够掌握一些上位概念,如“玩具”“餐具”“交通工具”等。

对于新词,新句感兴趣,对词意的理解更加深刻。

3.句子已经很完整了,而且对句子关系的把握也很好。

如“因为鸟有翅膀,所以会在天上飞”“如果下雨,我们就不去公园玩了”等。

4.能理解较复杂的句子,能进行各种类型的创造性讲述,口头语言交际已没有问题。

但是对被动语句和双重否定句理解仍有困难。

5.能连贯的讲述事情,而且问题语言开始出现。

6.对故事的内涵产生一定的归纳能力,而且对故事的逻辑结构有所了解。

发展需要:
1、提供丰富多彩的语境,同时给儿童新事物的设想。

如宇宙,海底和他们没有接触过的
地方。

2、培养孩子的归类能力,利用词的属性来引导孩子理解概括性的词语。

如“餐具”有刀,
叉子,盘子等等。

3、在故事教学中有意识的多使用复合句来讲解,让孩子理解其中的关系。

如因为….所
以….不但……而且……,如果…..就……等等。

4、培养孩子良好的谈话习惯,说话态度自然,比较完整连贯的讲述图片内容。

5、培养孩子自主讲述图书的能力,正确讲述事物发展的前后顺序。

6、了解各项生活规则。

艺术
发展水平:
1、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意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从造型上看,能用
比较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事物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

从色彩上看,能够选择物体的固有色来填色,在幼儿晚期还可以用对比色或者类似色,同时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比如暖色表现热闹和快乐,冷色表示伤心和神秘等等。

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廓线。

从空间构图上看,开始注意大小比例,但不能把握好分寸。

在距离上表现出一定的恒远性。

但在后期,少数儿童能够利用线条画出多层并列式或者遮挡式的构图,使画面看起来更有深度感。

2、表现的欲望很旺盛,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以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泥塑活
动中,能够搓出各种弯曲的盘旋的棒状物,并能够进行构图。

同时能塑造出立体图形,能够连接制作出的各种物体,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用来借助辅助工具来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

对于剪纸,能够双手配合剪曲线。

在利用纸盒进行的立体造型中,能够通过剪,挖,接合,粘贴等技巧进行构造,还能对作品进行细节的装饰,如给作品着色等等。

3、在作品欣赏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已经具备了感知美术作品的空间深度的能力,同时,
对作品体现的情感能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但对于作品风格的感知,易受作品内容的控制,需要进行训练。

开始有了颜色的配对意识,并开设观察作品。

对美的感受同样需要动作,语言,表情等体现出来。

能够正确辨认熟悉的音乐作品中的情绪,性质,感知作品中的细节部分。

能初步理解各种音乐手段的表情作用,对音乐的记忆能力有所发展。

4、在唱歌活动中,能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唱不同性质的歌曲,能唱出一首歌曲中强弱,
快慢的明显对比和逐步变化。

协调一致的能力提高了,能很好的完成领唱和齐唱活动。

5、动作已经能完全和音乐一致,大部分幼儿会感觉音乐的基本节拍,可以随节拍的快慢
或者渐快渐慢改变动作的速度。

能够充分利用打击乐体现节奏。

发展需要:
1.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绘画主题和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脚印画,蜡凸画,粘
贴,立体制作等等。

2.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展览区域,儿童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包装和设计。

3.在艺术创作活动中,鼓励儿童创作和探索。

指导儿童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完成自己的
创作意图。

4.鼓励儿童唱歌和选择唱歌的方式,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5.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儿童可能利用的打击乐器,提供给儿童。

6.设置各种有趣的游戏,比如“神奇的小布袋”“手指和手臂的运动”等等。

7.将诗歌,运动和音乐结合,要求儿童改编,并保存作品,和所有的孩子分享创作的快乐。

社会和自我
发展水平:
1、自我评价开始变得独立,客观和全面,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会逐渐考虑老师,父母和自
己对自己的综合看法,但大多数还是会考虑成人的意见。

2、性别角色明确,明显的表现为有的幼儿拒绝做与本人性别不符的事。

如男孩拒绝在联
欢会上化妆,游戏时拒绝玩女孩玩的游戏,玩具等。

3、羞愧感开始明显的发展起来,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开始分清自己行为的对或错,好或
坏。

4、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探索欲望,脱离家庭和同伴一起玩,开始用父母中与自己同一个性
别的人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

5、合作游戏表现出更多的组织性,规则性,目的性,有头领。

6、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更多出现。

发展需要:
1、在早期阅读中提供孩子更多的同龄榜样。

2、每天鼓励孩子“你会做得更好!”“你最棒!”,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态。

3、对孩子行为要给予明确的判断。

同时不要有太多的批评和限制。

4、教师要为儿童创造更多的自由的合作机会。

帮助他们树立合作规则。

5、将儿童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比如助人要结合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来进行,
切忌说和做两回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