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矿产品对外依存度的缓解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矿产品对外依存度的缓解机制
作者:谭云潇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20期
摘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不断加快,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提升。
对外依存度的迅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较高的对外依存度表明我国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逐步加深,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降低我国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本文将对矿产品对外依存度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几点缓解机制建议,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产品对外依存度缓解机制
一、几类矿产品对外依存度情况
(1)铁矿石
自2003年起,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此后铁石进口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我国对进口矿依赖度居高不下。
2012年我国外矿对外依存度为67.9%,且这一趋势将长期维持。
从铁矿石的进口量来讲,2013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6.69亿吨,同比增
9.91%,创同期历史新高。
从铁矿石进口的国家来讲,截至目前,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前三位的国家为:澳大利亚(3.04亿吨)、巴西(1.1亿吨)和南非(0.32亿吨)。
总体来看,今年我国来自澳洲和巴西的铁矿石数量占总体比重均有所上升,较去年相比分别上升3.69%和
1.57%。
(2)石油
我国处于工业化大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发展模式不断变化等因素决定了我国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已成定局。
从石油供给方面看,国内的高产量油田已步入后期,开采难度加大,新开发油田含油量少,勘探开发技术落后,使得我国石油生产增长乏力。
2009年我国进口原油约2.04亿吨,同比增长约14%,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51.3%,首次超过了50%的安全警戒线。
2012年数据显示,中国进口量为3.11亿吨(其中原油2.71亿吨,同比增长6.8%),同比增长5.6%,增速放缓。
石油出口量为2672万吨。
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为2.84亿吨,全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7.8%,比2011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进一步攀升。
(3)天然气
随着提倡绿色环保经济,天然气的需求在不断上升。
2012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来源国主要为土库曼斯坦、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我国从这五个国家进口的天然气
为我国天然气进口量的93.5%。
我国天然气的产量满足不了需求量,从2009年进口量20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上升到12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由2.5%上涨到35%。
(4)煤
近20年来我国煤炭进出口变化很大。
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煤炭贸易以出口为主。
从2002年开始,煤炭进口量快速增长,到2008年与出口量接近持平。
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从2011年起,已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煤炭进口第一位。
自2009年开始,中国由煤净出口国转向净进口国,且进口量大幅上升,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煤进口大国。
中国煤出口量为928万吨,同比下降36.7%;煤进口量为2.89亿吨,同比增长29.8%;净进口2.79亿吨,同比增长34.9%。
财政部公布《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明确2014年将对各种煤炭品种执行0%的进口商品暂定税率。
这些原因促使我国成为煤炭进口大国。
二、我国矿产品对外依存度过高的主要成因
我国能源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
“世界工厂”的分工定位使得资源消耗量大幅增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定位于出口加工为主的“世界组装车间”加入了国际分工体系,被发达国家压制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区域,其后果不只在于仅获取微薄的利润,而更重要的是国际垄断资本正是通过把我国限定在国际分工的最低端环节而大量消耗中国宝贵的自然资源。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
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多数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用量大的大宗矿产资源中,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质量差,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相当突出。
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因工艺技术落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
三、我国矿产品对外依存度缓解机制
我国矿产资源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安全。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需要我们从内、外两方面综合施策,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加强合作,签订协议
进一步加大对境外自然资源的开发性投资,如在非洲、拉美、中东欧、印尼等国家进行开发资源的海外投资。
同时加强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进行战略性资源储备,由于目前资源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为获得稳定的资源供应,我国应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战略投资,以自由贸易区协议为依据,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优惠条件谈判,并藉此修改双边协议,以求矿业投资合作上的重大突破。
(2)“石油换贷款”合作
2009年上半年,中国陆续和俄罗斯、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签订了“石油换贷款”的合作协议。
无疑是合作的一个契机,大家各取所需,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3)加大“走出去”力度
为了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我们要在努力做好“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政府利用宏观调控政策,鼓励我国企业到海外建厂,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
通过合资、合作和并购等多种形式,更多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加强境外资源勘探、境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不断拓宽境外资源开发的渠道和领域;在区域布局上,应把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作为我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的重点地区。
参考文献
[1]高建,杨丹,董秀成.贷款换石油——中外石油合作新模式[J].国际经济合作,2009,(10).
[2]国立.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及相关政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第4期.
[3]韩彩珍.制度因素对国际能源合作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2年第7期.
[4]何沙,吉安民,杨喆.基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石油安全策略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3卷第3期.
[5]方敏,李洪嫔.东盟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分析[J].中国矿业, 2011年5月第20卷第5期.
[6]孔明. 2013年铝市场回顾及2014年展望[J].有色金属工程,2014(1).
[7]王雪,李键.中国一东盟矿业投资合作的困境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