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雅居乐A06-1,A06-4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雅居乐A06-1,A06-4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六月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工程甲级编号A144004833
修建性详细规划
建设单位:海南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海南省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
海南雅居乐A06-1,A06-4区
项目负责人:徐健成
建筑专业负责人:苏明明
结构专业负责人:胡奕弟
结构设计:胡奕弟
设备专业负责人李保明
给排水设计:范珺
电气设计:郭仕锋
2011年6月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总平面及建筑篇
第三章·结构篇
第四章·给排水篇
第五章·电气设计篇
第六章·空调与通风设计篇
第七章·环保篇
第八章·卫生防疫篇
第九章·设备消防篇
第十章·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篇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海南雅居乐A06-1区和A06-4区位于陵水县清水湾旅游度假区中前段,均为住宅区用地,东面临近A06-3住宅用地及高尔夫球场,南面临近A06-2住宅用地及南海,西邻农业用地及北邻A04-5区住宅用地,北临32M公园路,本次规划的两个区是集住宅、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小区,总体规划聘请了EDSA设计公司、美国RTKL设计公司、美国W ATG(WimberlyAllisonTong@Goo)进行方案设计。
在此基础上,海南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工作。
1.1概况
1.1.1工程名称:海南省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海南雅居乐A06-1,A06-4区
修建性详细规划
1.1.2建设单位:海南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1.3工程地点:海南省陵水清水湾
1.1.4工程规模:A06-1,A06-4区总用地面积为488236.35M2,总建筑面积为
328793.47M2。
中高层住宅29幢,共2821户,建筑面积245942.73M2。
低层住宅475幢,建筑面积71086.78M2。
会所1幢,建筑面积3329.67M2。
肉菜市场1幢,建筑面积4960.5M2。
2#污水处理厂1处,建筑面积
3473.79M2。
1.1.5 设计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
1.2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2.1主要依据文件、法规
a、甲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合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规范
c、清水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d、海南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e、陵水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年-2020年)
f、陵水县新村镇总体规划
g、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
h、海南省改善城市建设严格控制建设密度和容积率若干规定
I、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重点景区,沿海重点区域规划管
理的决定
j、规划部门提供的用地批复及用地条件、用地红线图
1.2.2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a、气象条件
全年平均气温27度
累年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
累年最大平均降雨差2128豪米
累年年主导风向东南风
b、用地现状
海南雅居乐A06-1,A06-4区位于海南省陵水县清水湾旅游度假区中前段,地块南北走向,北临32米主干道,东面临近A06-3住宅用地及高尔夫球场,南面临近A06-2住宅用地及南海,,西邻农业用地及北邻A04-5区住宅用地,场地标高在25.5M-12M之间,为沙质土,原有植被破坏较大,并有较多鱼塘和沙坑,需进行生态恢复。
c、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稳定性良好,未发出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
1.2.3 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1.2.4 规划、用地、消防,详1.2.1
a、该地块污水处理结合总规考虑(详第四篇)。
b、人防结合地形地貌及总体规划的要求,统一考虑。
c、结构设计按6度抗震设防烈度设计。
1.3工程设计范围
本方案设计范围包括以下各部分: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消防、防雷、等专业的方案设计。
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本项目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特色及景观条件,创造相得益彰的生态环境,规划布局运用了休闲度假概念的手法,创造优质的人文生活景观。
1.4.1 本着对社会,对业主,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在设计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民用建筑的抗风、抗震、消防、交通、环保、安全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
1.5 A06-1,A06-4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附表)
内容面积单位
总用地面积488236.35 M2
总建筑面积(计容积率)328793.47 M2
高层住宅面积245942.73 M2
低层住宅面积71086.78 M2
会所面积3329.67 M2
肉菜市场面积4960.5 M2
2#污水处理站3473.79 M2
地下车库面积31600 M2
绿地面积220682.83 M2
道路面积159643.36 M2
建筑密度22.1 %
容积率0.67 --
绿地率45.2 %
机动车位2159 辆
户数2821 户
人口数9874 人
其中A06-1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附表)内容面积单位总用地面积423376.49 M2
总建筑面积(计容积率)296363.54 M2高层住宅面积222597.19 M2
低层住宅面积62002.39 M2
会所面积3329.67 M2
肉菜市场面积4960.5 M2
2#污水处理站面积3473.79 M2地下车库面积30600 M2
绿地面积194025.43 M2
道路面积133179.17 M2
建筑密度22.72 %
容积率0.7 --
绿地率45.8 %
机动车位2001 辆
户数2712 户
人口数9492 人
其中A06-4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附表)内容面积单位总用地面积64859.86 M2总建筑面积(计容积率)32429.93 M2高层住宅面积23345.54 M2
低层住宅面积9084.39 M2
地下车库面积1000 M2
绿地面积26657.40 M2
道路面积26464.19 M2
建筑密度18.1 %
容积率0.5 --
绿地率41.1 %
机动车位158 辆户数109 户
人口数382 人1.6本项目为普通的住宅设计,结构类型为框剪结构,结合环保要求,选用轻质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给排水管道按国家标准选用PP-R、UPVC管,防噪消音,减少污染。
第二章总平面及建筑篇
第一节总平面
2.1设计依据
2.1.1 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1.2甲方对该项目规划设计的要求
2.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1.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1.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2.1.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1.8海南省改善城市建设严格控制建设密度和容积率若干规定
2.1.9场地的地理条件及周围环境资料
2.2场地概述
2.2.1海南雅居乐A06-1,A06-4区位于海南省陵水县清水湾旅游度假区中前段,地块东西走向,北临32米主干道,东面临近A06-3住宅用地及高尔夫球场,南面临近A06-2住宅用地及南海,,西邻农业用地及北邻A04-5区住宅用地,场地标高在25.5M-12.0M之间。
2.2.2 A06-1、A06-4区地块南低北高,设计结合地形的特点,尽量减少土方量,地块为山坡地,场地高差由25.5M~12.0M不等。
建筑规划形态沿公园路及
球场展开,中高层住宅尽量南北布置且分布在离球场较远端,使公园路视线开阔相得益彰,同时也保证每户住宅都能获得良好的视线。
南侧的中高层住宅集中布置,尽量减少对低层住宅的影响之余又能够充分享受海景。
2.3总平面布置
2.3.1规划布局
小区设计根据规划原则,确定总体布局。
A06-1区、A06-4区定位为休闲度假生活的社区,注重景观及社区建筑品质和特色,打造一流品质的高尚社区是本项目规划和设计的目标。
本项目采用的是低层与中高层相结合的方式,在满足容积率的同时尽可能地拉宽景观视距。
本地块A06-1区南北走向,地块狭长,东临高尔夫球场和A06-3区住宅区,因而形成带状的高尔夫球场风景线,在地块的中间贯穿南北设置一条12m的主干道,小区各组团的出入口与12m的主干道相连,该主干道直接与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32M主干道相连,交通路线流畅明了。
尽量获得最佳的高尔夫球场风景线是本次规划的原则,布置在小区的西南侧为中高层住宅,在力求南北朝向的同时,亦争取获得良好的组团景观、球场景观以及海景视野。
规划考虑将部分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西面,力求不阻挡低层住宅的日照及通风同时又避免了西晒。
南侧为临海平地,地势偏低,因此,沿用地红线布置大户型一梯二户中高层住宅,可以取得良好的海景视野。
公共绿化景观沿路设置,景观形态多样,提供方便、亲切的居民生活休闲绿地广场,同时使住宅区与主干道能适当的分开,大大降低城市道路噪音对住宅的影响,亦丰富了整个小区的绿化形象。
中高层与低层高低错落,形成该区富有变化的总平面布局本次规划在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城市设计的手法,使空间结构和道路组织充满趣味。
A06-1区、A06-4区由12m的主干道串联起来,使住户能够便捷地通过小区路到达其它区域的酒店、住宅小区、中心商业区和临海游乐区等。
本区规划户数较多,对象主要为度假人口,主要配套设施除结合控规在区外布置外,A06-1区设置了一栋两层的会所,建筑面积3329.67㎡,此外,还有肉菜市场两层,建筑面积4960.5㎡以及2#污水处理站,建筑面积3473.79㎡。
这几处配套设施都布置在地块的右上角的下风处,远离住宅区,把对住宅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根据内部交通管理模式,为了控制居民步行距离,方便居民出行,区内道路由12M、9M、6M三级道路组成,12M道路贯穿A06-1区和A06-4区,连接南北32M公园路,6M和9M支路成环状或尽端式布置。
道路断面形式见总图《道路绿化系统图》。
本区交通组织力求符合车流人行的轨迹,使之便捷通畅,同时考虑了景观变化的层次感和步行系统的趣味性,强调居住外部环境与步行系统、绿化体系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
且根据建筑单体的不同,设置成室内与室外两种不同的停车方式。
保证住宅0.6辆/户、商业0.3辆/100M2的停车指标,以创造符合居住行为特征的动静态交通环境。
2.3.2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分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和宅旁绿地三种,本次规划中的公共绿地由中心绿地广场、人工湖泊组成,并成为该区主要的景观轴线,充分体现了居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设计概念。
组团绿地充分地运用了自然草地、水景、绿植等自然的景观手法,在不失自然风貌的前提下,保证户户可亲近自然并可融入其中,充分体现了人居环境自然化的理念。
第二节建筑设计
2.4 设计依据
2.4.1 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4.2甲方对该项目规划设计的要求
2.4.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4.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4.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4 6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4.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2.4.8 海南省改善城市建设严格控制建设密度和容积率若干规定
2.5.1 建筑设计
·A06-1、A06-4区高层建筑类别为二类,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防水等级为一级;低层建筑类别为二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防水等级为二级。
2.5.1 设计构思
·坡地建筑概念:A06-1、A06-4区为山坡地,规划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优势,以分级形成台地的手法,尽量减少挖填方量,将住宅场地标高形成25.5米、22米、16米及12米的设计标高,为使住户充分获得良好的景观,同时搭配了多种户型。
平面设计中亦结合海南岛热带气候的特性,创造多样的户外露台以及有顶阳台提供居民充分享受自然、参与自然的机会。
立面设计采用了简洁现代的造型,结合斑驳的石材墙身以及朴素的大挑檐坡屋顶,极力营造简洁而亲切,优雅且舒适的立面效果。
·海景住宅概念:A06-1区,A06-4区的规划布置在小区南侧和西侧的中高层住宅,以点式错位布置,南北朝向。
A06-1区和A06-4区南侧为临海平地,A06-4区北侧为高尔夫球场,建筑布置刻意将二层的住宅以低密度形式布置在规划场地的北面,力求不阻挡后排住宅的视线,中高层的住户布置在场地外侧的位置,形成户户有海景且南北通风的规划布置。
设计中运用了大阳台、大窗台的手法,充分利用南面海景的资源,在立面设计中运用了低调不张扬的平面弧形饰线,结合浅蓝灰的外墙颜色,形成与大海和谐统一的格调。
·中高层住宅概念:中高层住宅设计中运用了大阳台、大窗台的手法,建筑立面的造型简朴典雅,颜色素净,组合立面弧线优美,创造出有趣味,灵活多变的视觉空间,形成与大海和谐统一的格调。
飘线平屋顶结合现代简约的建筑装饰,飘逸而不张扬,充分体现滨海建筑的特征。
而室内生活空间绝非简单的几何概念,而是由建筑艺术手法创造的视觉空间和生活设备支持的功能空间。
在采光景观,气流组织,功能分区等万面都十分注重运用美学、心理学以及成功范例所提供的经验。
2.5.2 设计平面功能合理,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卫生标准。
2.5.3 平面布局控制低层建筑侧向间距在5.3M-6M之间,中高层建筑以点式布置,侧向间距大于13M,以低密度的布置极力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住宅在力求获得最大景观效果的同时,尽量避免正东西向的布局,并且在偏西面运用了大阳台及遮阳板等的立面构造处理,以达到在满足遮阳、通风和节能的同时,又不遮挡观景的视线。
2.6 消防设计
●规划路宽和路距均满足消防要求,高层住宅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及在出入
口处预留充足的消防扑救宽度(详总平面图)。
●消防车道设计满足消防车辆的要求
●消防车道宽度大于4M,车道距离高层建筑外墙大于5M,上空4M以下
无障碍物。
●低层住宅尽端式道路长度控制在120M以内。
第三章结构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 本工程主要根据下列国家规范及规程进行设计: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GB50021-200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GBJ 16-8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1.2设计资料
1.2.1《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陵水县清水湾旅游度假区中前段,其中12~18层的高层住宅29幢,1~2层低层住宅475幢,还包括若干幢1~2层会所、肉菜市场及污水处理站。
. 中高层住宅部分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低层住宅及商业地产、会所采用框架结构,楼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50068-2001),本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γ0=1.0,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四级,框剪结构的剪力墙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3.设计荷载和要求
3.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kN/m2):
3. 2恒载
混凝土容重25 KN/m3
墙体容重≤19 KN/m3
卫生间板面附加恒载 5 KN/m2
3.3风荷载
中高层住宅的基本风压值w0=1.05 kN/m2,低层住宅及商业项目、会所的基
本风压值w0=0.85 kN/m2
地面粗糙度为A类,风载体型系数取μs=1.4(1.3),风振系数和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要求取值。
3.4抗震设防:
根据《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4,场地特征周期:II类场地Tg=0.35秒
设计过程中,拟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1、框架剪力墙结构有较高的非静定次数,具有多道抗震防线。
2、通过计算保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底层”等受力性能,并通过构造措施保证“强节点,强锚固”。
3.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无侵蚀性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为二类,其余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一类,结构构件混凝土耐久性满足下表要求:
3.6建筑的耐火等级
本工程中高层建筑为二类建筑,低层建筑为二类建筑,所有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类。
3.7建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
3 .7.1受弯构件挠度限值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下,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用途荷载(KN/m2) 用途荷载(KN/m2) 车库 4.0 门厅、大堂 2.5
屋顶花园 3.0 消防楼梯 3.5
上人屋面 2.0 不上人屋面0.5
过道 2.5 卫生间 2.0
卧室 2.0 客厅、餐厅 2.0
厨房 2.0 阳台 2.5
电梯机房7.0 商铺 3.5
环境类别最大
水胶比
最低混凝土
强度等级
最大氯离子
含量(%)
最大碱含
量( Kg/m3)
一类0.60 C20 0.3 不限制二a类0.55 C25 0.2 3.0
如下表:
注:表中括号中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7.2结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结构构件根据结构类别及环境类别,按下表选用不同的裂缝
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本工程通过恰当提高配筋率以控制裂缝宽度
4.基础设计
4.1基础设计等级:
本工程中高层住宅的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余建筑物的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4.2基础选型:
本工程基础形式拟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
与其它基础方案,桩基础有如下优点:承载力高,沉降量小,土方开挖量小,受力明确。
5.主体结构设计
5.1结构体系:
中高层住宅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结构布置既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又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
水平楼盖为主次梁体系,楼板荷载传递路径明确。
在跨度较大情况下主要采用井字梁的形式,以增强楼盖的空间受力能力和增加室内净空。
5.2结构材料选用:
本工程的中高层住宅梁主受力钢筋采用HRB400,柱主受力钢筋采用HRB335;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C30、C25,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C25。
第四章给排水篇
1设计依据
1.1业主提供的1/1000规划图及周边管线资料;
1.2《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环境类别
钢筋混凝土结构
裂缝控制等级ωlim(mm) 一三0.3(0.4)
二三0.2
三三0.2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挠度限值当10﹤7m时10/200(10/250)当7m≤10≤9m时10/250(10/300)当10﹥9m时10/300(10/400)
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1.5《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1.10《公共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GB50189-2005;
1.10《生活饮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5;
2给水工程
4.2.1.给水现状
A06-1区北面的市政道路主路四上有一条DN300的市政供水管,水压为
0.25Mpa,成为该区的给水干管。
A06-4区北面的市政道路主路一上有一条DN400的市政供水管,水压为
0.25Mpa,成为该区的给水干管。
2.2.系统选择
本区为最高18层中高层及一~二层的住宅,给水系统分两套管网供水,楼层较低(四层以下)处采用市政水直供,水压不小于 0.25Mpa。
楼层较高(四层以上)采用叠压系统(无负压供水系统)加压给水。
在本地块分区域于地下设置加压泵房,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杜绝生活给水二次污染。
按照建设先后顺序,分区域设置加压泵房。
2.3用水量指标及用水量
用水量估算(最高日)
用水性质用水指标人数(人)/面积(m2)用水量(m3/d)
居民综合生活用水400(L/人.d) 9874 3949.6 绿化用水 2.0(L/m2.d) 220563m2 441
道路用水 1.5(L/m2.d) 159120m2239
其他不可予见用水(10%)462.96
合计5093
规划用水总量为:5093m3/d,Kd=1.2,Kh=1.6;
2.4.给水管网布置
1.规划从主路一和主路四各引入一条DN300管至本地块,给水管沿规划道路布置并形成环状管网。
管网布置详见本区给排水规划图。
2.水管材及防腐方式
给水管材DN<50均采用PP-R给水管,50≤DN≤150均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接或法兰连接,DN>150均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圈柔性接口,钢塑管外防腐均采用“两油一布”形式。
3.普通住宅室内热水系统采用家庭式燃气快速热水器,旅游公寓住宅的热水由设置在地下室的集中的热水机房提供。
在旅游公寓地下室设置热水机房,采用水-水热泵热水机组产热,提供生活热水。
3 污水工程
3.1.排水体制
本小区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
3.2污水量
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5%计,
估算本小区的污水总量为Qd=2798m3/d(平均日)。
3.3污水规划,本区采用雨、污水分流系统。
3.4 在A06-1区北入口处规划设置一个埋地式的2#污水处理站,本区的污水经污水支管收集后,经污水提升泵站排往该2#污水处理站,经污水处理达到国家有关的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做到污水零排放。
3.5 从大便器排出的粪便污水,经过管道收集排至室外污水管道,经过化粪池处理之后,接至污水处理站;厨房排水经隔油池处理之后排至室外污水管道,接至本小区的污水处理站;从淋浴间、洗手盆、泳池等处收集的生活废水,单独设置管道,引至设于地下室的中水机房,作为本建筑的中水水源。
3.6 本小区按照地势标高在最低处设置污水提升泵站,将污水加压提升。
3.7污水管网
污水管道沿道路敷设,布置详见给排水规划图。
4雨水工程
4.4.1 设计暴雨重现期及暴雨强度公式,采用三亚市暴雨强度公式。
根据小区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雨水设计重现期标准为:P=1年;t1=10min
暴雨强度公式
Q=1085(1+0.575LgP) / ( t1+9) 0.584
4.4.2 雨水管网
1.雨水管道沿道路敷设,在最低处设置两个雨水提升泵站,将雨水加压
提升,雨水最大部分都排至市政雨水管道,除了靠近沙滩边的少量道路雨水外,基本上都接至市政雨水管道,避免污染大海。
雨水管网布置详见给排水规划图。
2.室内雨水管及排出管均采用PVC-U排水管,室外雨水管均采用水泥管。
3.PVC-U排水管采用粘接形式,水泥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接口。
5.中水工程
5.1 本规划中水系统采用原水污、废分流,中水专供的完全分流系统。
5.2本设计中水水源利用小区内建筑杂排水及小区内收集的雨水,中水的用途主要是冲厕、绿化用水、车辆冲洗等。
5.2 本设计中水的原水管道系统按照重力流设计,利用重力流直接排入原水收集池,原水系统的收集率不低于 75﹪;当有厨房排水等含油排水进入原水系统时,应经过隔油池处理后,方可进入原水收集系统。
5.3 本中水系统经过水量平衡计算,通过绘制水量平衡图,确定调节池的容积,处理后的中水,设置中水储存池。
5.4 中水供水系统采用水泵、水池及变频调速泵供水系统加压供水,
5.5中水系统采用独立的供水系统,管材采用 UPVC给水管。
第五章电气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本设计系依据: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4-95《低压配电
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16- 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以及建设单位和其他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的电力、照明、防雷接地、消防系统、电话、电视系统等。
三.供电设计
1.本小区各住户用电标准:高层住宅按50W/M2(建筑面积),低层住宅按
60W/M2(建筑面积),公建按100W/M2(建筑面积)。
2.按电力负荷初步计算,本工程设10kV开关站一座,共设11处变配电所,
总装机容量为12410KV A,其中A06-1区设9处配电房,装机容量为10520KV A;A06-4区设2处配电房,装机容量为1890KV A,分别设于中高层住宅首层或地下车库、低层住宅区及会所内。
各变配电所内设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
高压电源电压为10kV,动力电源电压为380V/220V,照明为220V。
另外,本工程拟分7个区于中高层住宅底层设发电机组7台,容量约各为400kW,为保证消防负荷提供备用电源。
3.本工程消防电力、事故照明等按一级负荷供电,其余按二、三级负荷供电,
一级负荷由变配电所两回路引出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4.电源供电干线:10kV电缆为铠装交联电力电缆从室外埋地引入,低压供电
干线为阻燃型交联聚乙烯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敷设。
5.功率因数及补偿:本工程自然功率因数约为0.8,全部采用低压电容器在低
压配电室集中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9。
6.当市电停电时,发电机应能自动起动,并在30s内投入正常带负荷运行,柴
油发电机与电力系统采用电气机械联锁,两者不能并列运行.
四.电力设计
1.水泵房、电梯等公用设施主要采用电缆放射式供电,消防水泵、消防电梯、
消防控制室等消防用电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采用自动切换方式。
2.其余照明、动力用电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混合供电方式.
五.照明设计
1.满足绿色照明规范,一般内部办公区采用高效荧光灯照明,大堂、门厅采用
高光效气体放电光源和节能光源。
一般走道等公共区域采用紧凑型节能灯。
地下车库、首层架空层等的照明以荧光高效照明为主,住户照明均设吸顶灯。
2.疏散楼梯、电梯前室、走廊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灯和安全出口灯。
应急灯
和安全出口灯均采用自带镉镍电池装置的灯具,当正常电源停电时灯具能继续工作30分钟以上。
六.线路及敷设
1.380V/220V低压配电线路中使用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电
电缆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1000V。
2.普通电力、照明线路采用:VV型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或BV
型塑料铜芯线。
3.消防中心、消防水泵、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线路采用:NH-VV型耐
火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NH-BV型耐火塑料铜芯线。
4.电力线路室内用电缆桥架或镀锌铁槽敷设,室外在电缆沟内或穿PVC管埋
地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