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现象,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雨后天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②上课时小华感到黑板因“反光”而刺眼,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③平静湖面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适用;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上的a 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 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B.凸透镜位于a点右侧
C.蜡烛在b点时,物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 D.凸透镜位于b点左侧
3.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舞蹈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青色
4.小明在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
小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
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小明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最合理的猜想是()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5.以下光学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阳光沿凸透镜形成光斑
C.水中倒影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6.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近年来由于自然繁殖能力降低,鲟鱼濒临灭绝。
目前,长江水产研究所已经掌握了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每年培育出达到设计规格的幼鲟1万尾左右,下列有关鲟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鲟鱼属于鱼类,体外受精
B.鲟鱼作为古生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等地球变迁有重要意义
C.鲟鱼可以进行人工孵化主要是因为其胚胎发育的过程在体外进行
D.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说明我国克隆技术的日渐成熟
7.人类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在人体内的形成场所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依次是()A.卵巢和输卵管B.卵巢和子宫C.子宫和子宫D.输卵管和子宫8.如图所示,小物块A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静止释放物块A,此后物块的运动状态是()
A.一直加速B.一直匀速C.先加速后匀速D.先加速后减速9.t℃时,给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量溶液中的下列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A.B.C.D.
10.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B.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D.因为g=9.8N/kg,所以1kg就等于9.8N
11.蓝莓果实因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美瞳之果”的美称。
蓝莓的果实所属的结构层次,以及蓝莓子房内的白色小颗粒分别是()
A.细胞、柱头B.组织、花药C.器官、胚珠D.系统、花粉12.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B→C
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C期能提高蚕丝质量
13.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4.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牛死后尸体为细菌分解,在生态学上,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牛为生产者B.细菌为消费者C.蝇的幼虫为二级消费者D.牛的尸体为分解者
15.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相符合的是()
A.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
B.为了环境卫生应该将生活垃圾倒入大海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为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工业废水不要排入村边的河中,但可排入较远的河流中
16.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阳光主要由可见光谱、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②红外线在红光外侧,紫外线在紫光外侧;③红外线在红光内侧,紫外线在紫光内侧;④红外线为红色,紫外线为紫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18.“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说的是花生的某些结构,结合概念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麻屋子”指的是①B.“红帐子”指的是果皮
C.“白胖子”指的是②中的胚D.花生的果实属于组织
19.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20.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A.B.
C.D.
二、填空题
21.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22.香菇,又名香蕈,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
我国栽培香菇约有800年历史,是世界上栽培香菇最早的国家。
(1)香菇这种大型食用菌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________的细胞核;
(2)将香菇的菌盖平放在白纸上,让菌褶向下,盖上倒扣的玻璃杯。
隔两三天后揭开玻璃杯,拿起香菇,在白纸上可以看到采集到的________,香菇靠它实现快速繁殖。
23.(1)图甲为魔术“飞天仙女”的解密图。
请你作图来说明为什么观众看不到演员本人却可以看到直立在空中的“飞天仙女”________?(请用“↑”表示直立的人)
(2)如图乙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
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请作出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的光路图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完整光路图________。
24.据悉科学已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________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________,让旁人看不到它。
25.小明假期外出旅游时购买了如图所示的三把刀(厨刀、修脚刀、理发刀),发现刀刃都很薄,这是为了增大________;手握位置粗糙,这又是为了增大________。
26.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书本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所示。
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
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你根据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mL。
(2)在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上述实验只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准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_____。
27.夜晚,我们在池边可看到岸边路灯倒映在水中,这是光的___________造成的,若池水深2m,路灯到水面的距离为8m,则灯在水中的像到灯的距离应为___________m。
28.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妈妈用手背触摸了她的额头后告诉她可能发烧了。
去医院检查后,需要挂盐水,需要挂生理盐水,扎针时小娟觉得很痛。
请问:
(1)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比较敏感。
(2)打针时,小娟觉得手痛,痛觉的产生部位在_____。
29.(1)请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
(____)
(2)重为19.6牛的小球如下图所示放置,试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____)
30.从细胞到呱呱坠地的婴儿,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感动。
(1)人类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图中模型表示的是母体与胚胎间的物质交换,其中各字母表示的物质合理的有
_______。
A.氧气 B.母乳
C.营养物质 D.二氧化碳
三、探究题
3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
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
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
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
(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3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2)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_。
3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已不再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在实验中,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焦距/cm次数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虚实大小倒正
f=a 14513实…………22020………………3b45实…………41625………………
①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b=_______。
②实验中第2次所成的像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的像。
③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同”或“异”侧)。
34.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圈形状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
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_________
(2)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的形状影响时,用开有尺寸大小为1厘米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30厘米时,光斑呈_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_(选填“亮”或“暗”)
(3)活动中太阳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现象称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______。
35.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勇同学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进行研究。
(所用每块砖的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
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 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 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
(1)小勇是通过观察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_____有关。
(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_____法。
36.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①由于光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故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的地方不是水,故错误;
②玻璃黑板因“反光”刺眼而看不清上面的字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故正确;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静湖面上的“倒影”也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成立,故错误;
④光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会形成虚像。
所以看到的是字的虚像,故正确。
故选D。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蜡烛在a 点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说明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将蜡烛从a点滑到b 点后,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变小,说明此时蜡烛在远离凸透镜,凸透镜在a点的右侧,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A.与分析结果不符;
B.与分析结果相符
C.与分析结果不符
D.与分析结果不符
3.B
解析:B
【详解】
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当绿光照射时,它呈现绿色;蓝裙子是因为反射蓝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所以在绿光照射下,由于其不反射蓝光,所以呈黑色。
选B。
4.C
解析:C
【分析】
分析时主要抓住:“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为什么门不打开?玻璃板和足球、人有什么不同?
【详解】
A、玻璃板滑向门时,也会有声音的发生,但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声控装置。
B、玻璃板也会辐射出红外线,但门没有打开说明不是探测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的。
C、若是自动门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经过玻璃会穿透过去,反射回来的是非常少的,但足球和人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是比较多的,因为红外线是不能穿透足球和人.自动门就可以探测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
D、玻璃板也可以通过空气给自动门一个压力,但玻璃板滑向自动门时,自动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空气压力来实现自动开闭的。
故选C。
5.D
解析:D
【详解】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6.D
解析:D
【分析】
鱼适于水中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身体呈流线形,有侧
线。
按生活环境分鱼类分为淡水鱼类(如鲫鱼)和海洋鱼类(如带鱼)。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鱼类都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并终生生活在水中。
【详解】
A.鲟鱼属于鱼类,所以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故正确。
B.鲟鱼作为古生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等地球变迁有重要意义,故正确。
C.鲟鱼是体外授精,体外发育,故正确。
D.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不是克隆技术,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了解鲟鱼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D
解析:D
【分析】
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完成受精作用的;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移入子宫,埋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成胚胎。
【详解】
可通过图示来理解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
从图中可以看出精子与卵细胞是在输卵管完成受精的,受精后的受精卵开始分裂形成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成胚胎,所以胎儿的发育场所是子宫。
故D符合题意。
【点睛】
借助图示理解几个过程的形成部位,容易记忆。
8.C
解析:C
【分析】
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在转化为动能时,使物块获得一定的速度,离开弹簧后物块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它的受力情况.物体若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如图所示,当压缩弹簧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在恢复形变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
物块获得一定的速度,且在物块离开弹簧时,速度达到最大;物块离开弹簧后,因水平面光滑,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故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综上所述,静止释放物块A ,此后物块的运动是先加速后匀速.只有选项C 符合题意. 故选C .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故A 错误;
B 、蒸发水,会有晶体从溶液中析出,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故B 错误 ;
C 、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由于溶剂减少,溶质也会析出,即溶液一直呈饱和状态。
由于温度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g 溶解度溶解度
×100%,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图象所示不相吻合,故C 正确;
D 、蒸发水,水的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也减小,故D 错误;
故选C 。
10.D
解析:D
【分析】
从重力的三要素、施力物体及与质量的关系等分析即可.
【详解】
A .地球上任何物体都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力,所以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故A 正确;
B .重力和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的,故B 正确;
C .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为9.8N/kg ,故C 正确;
D .g =9.8 N/kg ,表示质量是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它们之间单位不同,不能画等号,故D 错误;
符合题意,故选D .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因为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因此,蓝莓的果实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每个子房里生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
所以在蓝莓子房内看到的白色小颗粒
【点睛】
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12.C
解析:C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
(3)图中,A幼虫、B蛹、C成虫、D受精卵。
【详解】
A.蜻蜓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C而不是
D→A→B→C,A错误。
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成虫期而不是幼虫期,B错误。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则C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正确。
D.蚕在A幼虫末期吐丝,因此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A期能提商蚕丝产量而不是C期,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3.A
解析:A
【详解】
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解析:C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详解】
A.牛以草为食物,牛是消费者,A错误。
B.细菌是分解动植物尸体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错误。
C.牛是初级消费者,蝇的幼虫以牛的皮肉为食,属二级消费者, C正确。
D.牛的尸体是分解者的食物,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5.C
解析:C
【详解】
A、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易引起水污染,A错误;
B、为了环境卫生应该将生活垃圾倒入大海,生活垃圾会引起海水污染,B错误;
C、及时拧紧水龙头,能节约水资源,故C正确;
D、为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工业废水不要排入村边的河中,但可排入较远的河流中,会造成远处河流污染,与治污水行动不相符,D错误。
故选C。
16.A
解析:A
【详解】
①阳光主要由可见光谱、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故①正确;
②③红外线在红光外侧,紫外线在紫光外侧,故②正确,③错误;
④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没有颜色,故④错误。
所以①②正确,故选A。
17.B
解析:B
【解析】
A.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
B. 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
故B正确;
C.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因此,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
D. 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1)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
(2)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4)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18.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图中①是子房壁,“麻屋子”指的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错误;B、“红帐子”指的是种皮,错误.C、“白胖子”指的是②种子中的胚,正确.D、花生的果实属于器官,错误。
【学科网考点定位】种子的结构和成份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种子的结构和成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
1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