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化方案五章2、3节课时活页训练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原创题)今年秋天,山东曲阜的一家葡萄种植专业户,由于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而销路窄,致使大量的葡萄堆积腐烂。
其相邻的一家养猪专业户,则把这些烂葡萄当成饲料,运回家喂猪。
由于烂葡萄味甜,所以猪吃得很多。
然而,吃后不久,几乎所有的猪都倒地大睡。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A.烂葡萄中的乳酸使猪中毒
B.烂葡萄中的酒精使猪麻醉
C.烂葡萄中的丙酮酸使猪中毒
D.烂葡萄中的抗生素使猪中毒
解析:选B。
葡萄中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当葡萄堆积在一起后,葡萄上附着的酵母菌便会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内的糖类物质转化为大量的酒精,这样当猪吃了较多的烂葡萄后便会醉倒在地。
2.以下对生物体内ATP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地进行
解析:选A。
ATP和ADP分别代表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属于不同的物质。
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很少,但其可以不断地再生,从而保证了生物体对能量的需求。
生物体内的各项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地进行取决于酶的催化作用,而不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3.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基质中A TP的形成与氧气无关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C.在叶绿体中合成ATP需要光
D.在线粒体中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H]和氧气结合时
释放的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生物的能量代谢特点,难度中等。
形成ATP 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前者能量来源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后者来自于太阳能。
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需氧参与;第二阶段为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第三阶段为前两阶段产生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前两阶段都只释放出少量能量,而第三阶段释放出大量能量。
4.有氧呼吸过程可以分三步,下列不.属于三步相同点的是() A.都需要酶的催化
B.都是放能反应
C.都需水分子作溶剂
D.都是在线粒体内完成
解析:选D。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以D项是错误的。
三个阶段都需酶的催化,三个阶段都能形成ATP。
另外,三个阶段都在水中进行,需水分子作溶剂。
5.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归类正确的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①②⑤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选D。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参与,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两种呼吸方式都有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酶催化,都形成了ATP。
6.(2010年湛江测试)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A.丙酮酸、CO2、葡萄糖B.丙酮酸、葡萄糖、CO2
C.CO2、丙酮酸、葡萄糖D.葡萄糖、丙酮酸、CO2
解析:选A。
在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最终生成以葡萄糖为主的有机物。
7.(2010年上海十二校联考)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
匀浆分成a、b、c、d四层。
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 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 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
A.①和③B.②和④
C.①和④D.②和③
解析:选C。
因为c层可分解丙酮酸,而不能分解葡萄糖,所以可确定该层匀浆中一定含有线粒体,而一定不含有细胞质基质,另外ADP是合成ATP的原料,故选C。
8.(2010年广州综合测试)等量的酵母菌培养在甲、乙两组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中,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
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多选)()
A.甲组释放的CO2与乙组释放的CO2的比例为3∶1
B.两者共释放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C.两组释放的能量不相等
D.两组释放的能量相等
解析:选ABC。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但两组释放的能量不相等。
9.(2010年合肥质检)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最少()
A.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B.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
C.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
D.ATP水解成ADP和Pi
解析:选D。
A、B、C三项都属于呼吸作用的过程,都有大于一个的ATP产生,所以均多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10.(2008年高考上海卷)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解析:选B。
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ATP分子数为40%m÷n=2m/5n。
11.(2010年广州综合测试)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荔枝在无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
保鲜时间
C.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有机物分解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D.玉米秸秆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来实现的
解析:选D。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荔枝应在低氧(5%)时保鲜效果好,无氧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毒害细胞;登山时主要从有氧呼吸中获能。
12.(2009年高考广东卷)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
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解析:选A。
地窖中O2浓度低,CO2浓度高,抑制植物的有氧呼吸,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种子、果蔬的储存。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图回答问题:
(1)依次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2)在椭圆框内依次填出4、5、6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大量能量”或“少量能量”):
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
(4)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至少要通
过________层生物膜。
(5)如果O2供应不足,则人体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_________,释放的能量________,反应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丙酮酸H2O CO2
(2)少量能量少量能量大量能量
(3)线粒体丙酮酸(4)6
(5)乳酸少细胞质基质
14.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其数据如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
请据此分析回答:
(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特别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O2含量分别为________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3)图中数据反映出当O2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图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CO2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读表格时首先要注意纵横表头,然后依次纵向或横向解读,注意观察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如果出现像10 ℃、1.0%时的异常数据时,要注意分析其原因。
本题要观察呼吸强度的变化,采用
的观察指标是测定CO2的含量,但是光合作用会吸收CO2,为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所以实验时要遮光。
呼吸作用最弱的时候,消耗有机物最少,最利于保存蔬菜。
据表分析在3 ℃、3.0%时释放CO2最少,但是此时因为有O2,所以蔬菜仍然会进行有氧呼吸,同时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答案:(1)遮光处于黑暗状态;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强度的测定(2)10 ℃、1.0%(3)保持相对稳定酶的数量限制(或线粒体数量限制)(4)温度、O2含量分别为3 ℃、3.0%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15.(2010年北京海淀区期末)某研究性小组利用酵母菌做了如下实验,请就他们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回答相应问题:研究性小组是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
注:a.本实验所用的酵母液是由5%的葡萄糖溶液+10克酵母干粉搅拌而成。
b.BTB试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当pH<7时为黄色,pH>7时为蓝色。
(1)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酵母菌是本实验恰当的实验材料,因为。
(2)观察1、2试管的颜色变化,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本实验中选用BTB试剂检测的代谢产物是,此外甲、乙试管中还分别有(物质)生成。
(3)在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浆加入发酵瓶的装量不要超过2/3,此操作是依据上述实验。
答案:(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
都能生存(是兼性厌氧型)(2)均变黄,2号试管较1号试管黄色深CO2酒精(C2H5OH)、水(H2O)(酒精和水顺序颠倒不对)(3)酵母菌在有氧时代谢旺盛,增殖快,在无氧时发酵产生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