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精讲精练(新粤教版必修第二册)(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精讲
考点1:合运动与分运动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共同效果与合运动的效果相同 等时性 各分运动与合运动同时发生,同时结束 独立性 各分运动之间互不相干,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同体性
各分运动与合运动是同一物体的运动
在一个具体运动中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往往是合运动。
这个运动一般就是相对于地面发生的运动,或者说是相对于静止参考系的运动。
3.合运动的性质判断
分析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性质时,应该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运动的合初速度v 和合加速度a ,然后进行判断。
(1)是否为匀变速的判断:
加速度(或合外力)⎩
⎪⎨⎪⎧
变化:非匀变速运动不变:匀变速运动
(2)曲、直的判断:
加速度(或合外力)与速度方向⎩
⎪⎨⎪⎧
共线:直线运动
不共线:曲线运动
【例1】 (多选)质量为2 kg 的质点在xOy 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在x 方向的速度图像和y 方向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
B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 ,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C.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
D.2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约为12 m
【技巧与方法】
三步走求解合运动或分运动
1.根据题意确定物体的合运动与分运动。
2.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矢量合成或分解的平行四边形。
3.根据所画图形求解合运动或分运动的参量,若两个分运动相互垂直,则合速度的大小v=v2x+v2y,合位移的大小s=s2x+s2y。
【针对训练】
训练角度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多选)如图所示,玻璃管匀速向右移动的速度为v x,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的速度为v y。
蜡块从O 点到P点时水平位移为x,竖直位移为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块在P点时的速度为v=v x+v y
B.蜡块在P点时的速度为v=v2x+v2y
C.蜡块在P点时的位移为s=x+y
D.蜡块在P点时的位移为s=x2+y2
训练角度2合运动性质、轨迹的判定
2.如图所示,在灭火抢险的过程中,消防队员有时要借助消防车上的梯子爬到高处进行救人或灭火作业。
为了节省救援时间,人沿梯子匀加速向上运动的同时消防车匀速后退,从地面上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消防队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消防队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C.消防队员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D.消防队员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
考点2:小船过河类问题
1.小船过河时的合运动与分运动
船在有一定流速的河中过河时,实际上参与了两个方向的运动,即随水流的运动(水冲船的运动)和船相对水的运动(即在静水中的船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
处理方法通常有两种,其一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去分解,其二是正交分解(这种方法用得不是很多)。
2.渡河时间最短
若要渡河时间最短,由于水流速度始终沿河道方向,不可能提供指向河对岸的分速度。
因此只要使船头垂直于河岸航行即可。
由图可知,此时t 短=d v 船,船渡河的位移s =d
sin θ,位移方向满足tan θ=v 船v 水。
3.渡河位移最短
求解渡河位移最短问题,分为两种情况
(1)若v 水<v 船,最短的位移为河宽d ,此时渡河所用时间t =d
v 船sin θ
,船头与上游夹角θ满足v 船cos θ=v
水
,v 合⊥v 水,如图所示。
(2)若v 水>v 船,这时无论船头指向什么方向,都无法使船垂直河岸渡河,即最短位移不可能等于河宽d ,寻找最短位移的方法是:
如图所示,按水流速度和船在静水中速度大小的比例,先从出发点A 开始做矢量v 水,再以v 水末端为圆心,v 船为半径画圆弧,自出发点A 向圆弧做切线为船位移最小时的合运动的方向。
这时船头与河岸夹角θ满足cos θ=v 船v 水,最短位移s 短=d cos θ,即v 船⊥v 合时位移最短,过河时间t =d
v 船sin θ。
【例2】 河宽d =200 m ,水流速度v 1=3 m/s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 2=5 m/s 。
求: (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船航行距离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长?
【技巧与方法】
小船渡河问题
1.小船渡河时间仅与河宽和船沿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速度大小有关,与河水流动的速度无关。
2.小船渡河问题,多是求渡河最短时间或是渡河最小位移,需牢记这两类渡河问题的解题关键: (1)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船的合速度与河岸垂直时能到达正对岸。
【针对训练】
3.(多选)一艘船过河时,船头始终与船实际运动的方向垂直,水速为v 1,船相对于水的速度大小恒为v 2,船过河的时间为t ,则( )
A .v 1有可能等于v 2
B .船的实际速度大小为v 21+v 2
2
C .船头方向与河岸上游的夹角θ大小满足cos θ=v 2v 1
D .河宽为
v 2v 21-v 22v 1
t
考点3:关联速度问题
1.关联速度问题特点
(1)与绳子或杆连接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与绳子或杆所在的直线不共线。
(2)绳或杆的长度不变,绳子或杆两端的物体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2.思路及常见模型
(1)分析思路。
(2)常见模型。
甲乙丙丁
【例3】某人用绳子通过定滑轮拉物体A,A穿在光滑的竖直杆上,人以速度v0匀速向下拉绳,当物体A到达如图所示位置时,绳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则物体A实际运动的速度是()
A.v0
cos θB.v0
sin θ
C.v0cos θD.v0sin θ
【针对训练】
4.如图所示,一轻杆两端分别固定质量为m A和m B的两个小球A和B(可视为质点)。
将其放在一个光滑球形容器中从位置1开始下滑,当轻杆到达位置2时球A与球形容器球心等高,其速度大小为v 1,已知此时轻杆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B球的速度大小为v2,则()
A .v 2=1
2v 1
B .v 2=2v 1
C .v 2=v 1
D .v 2=3v 1
考点达标
1.关于合运动、分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运动的位移为分运动位移的矢量和 B .合运动的位移一定比其中的一个分位移大 C .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其中的一个分速度大 D .合运动的时间一定比分运动的时间长
2.关于相互垂直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曲线运动 B .可能是直线运动 C .运动的方向不变
D .速度一直在变,是变加速运动
3.(多选)两个互成角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1和v 2,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它们的合运动的轨迹( )
A .如果v 1=v 2=0,那么轨迹一定是直线
B .如果v 1=v 2≠0,那么轨迹可能是曲线
C .如果a 1=a 2,那么轨迹一定是直线
D.如果a1⊥a2=v1⊥v2,那么轨迹一定是直线
4.在一次抗洪救灾工作中,一架直升机A用长H=50 m的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系住伤员B,直升机A和伤员B一起在水平方向上以v0=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的同时,悬索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拉,如图所示。
在将伤员拉到直升机内的过程中,A、B之间的竖直距离以L=50-5t(单位:m)的规律变化,则()
A.伤员经过5 s被拉到直升机内
B.伤员经过10 s被拉到直升机内
C.伤员运动的速度大小为5 m/s
D.伤员运动的速度大小为10 m/s
5.如图所示,大河的两岸笔直且平行,现保持快艇船头始终垂直于河岸,从岸边某处开始先匀加速后匀速驶向对岸,在快艇离对岸还有一段距离时开始减速,最后安全靠岸。
若河水以恒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流动,且整个河流中水的流速处处相等,则快艇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A.⊥B.⊥
C.⊥D.⊥
6.一轮船的船头始终指向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并以一定的速度向对岸行驶,水匀速流动,则关于轮船通过的路程、渡河经历的时间与水流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长
B.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短,时间越短
C.渡河时间与水流速度无关
D.路程和时间都与水流速度无关
7.(多选)一条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0 m/s,要渡过宽度为60 m、水流速度为6 m/s的河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6 s
B.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10 s
C.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增加,小船渡河的最短路程减少
D.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增加,小船渡河的最短路程不变
8.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P的速度为()
A.v B.v cos θ
C.v
cos θD.v cos2θ
9.均匀直杆上连着两个小球A、B,不计一切摩擦。
当直杆滑到如图所示位置时,B球水平速度为v B,A球竖直向下的速度为v A,直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下列关于A、B两球速度关系的式子正确的是()
A.v A=v B B.v A=v B tan α
C.v A=v B sin αD.v A=v B cos α
13.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0-2kg的小球,静止在该水平桌面内建立的直角坐标系xOy的坐标原点O。
现突然沿x轴正方向对小球施加大小为2×10-2N的外力F0,使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在第1 s末所加外力F0大小不变,方向突然变为沿y轴正方向,在第2 s后,所加外力又变为另一个不同的恒力F。
求:
(1)在第1 s末,小球的速率;
(2)在第2 s末,小球的位移大小;
(3)要使小球在第3 s末的速度变为零所加的恒力F(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