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研究方法 -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介绍:课程目标
作为信息的消费者:
在生活中,批判性地使用来源于各种渠道 的信息
在研究中,批判性地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课程介绍:程目标
作为研究者:
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传播研究的观察和测量方法;
通过讨论和练习对有关传播研究的设计和操作 环节有一定认识。
认识世界的一般方法
个人直接经验; 约定俗成的(二手)知识:传统,权威。 局限:日常观察中的漫不经心;过度概 化,将一些类似事件当作某种模式的证 据;选择性观察;非逻辑推理。
科学研究的12个特点 科学研究的12个特点
依赖于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和测量 认识科学研究中产生的误差并努力控制 它 追求客观性,要求研究者尽量减少主观 性,更不允许出现弯曲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基于怀疑精神的活动 科研的兴趣在于发现普遍适用的规律 科研具有整体性
研究目标
描述 “根据最新的一期CNNIC的调研数据,我 国目前男性网民与女性网民的性别比例约 为55.8:44.2;10-49岁的网民约占93.1%, 其中10至19岁的网民占27.3%,20至29岁 的网民占29.8%,30-39岁的网民占23.4%, 40-49的网民占12.6%;76.9%的网民未接受 过或未完成高等教育;82.9%的网民月收 入在3000元以下;72.7%的网民生活在城 镇。在所有网民中,有66.5%是网络游戏 的玩家。”
基本概念厘清
什么是传播? 传播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什么是研究?什么是学术研究? 什么是传播研究? 传播无所不在——借由观察传播行为 来观察传播为核心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课程介绍:课程目标
用所谓科学和系统的方式思考,并不一 定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者,在很多 情况下,何谓正确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确 定的问题。但学习一种新的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 与他人相处,更好地生活 例如:星座算命准吗?
研究与理论的关系
理论是什么:关于事物变化、运动规律 的思想 理论是研究的基石 理论是研究的动机
科学研究的12个特点 科学研究的12个特点
必须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可验证 科学研究者必须穷尽所有可能的解释, 以证明自己的命题不可证伪 重复研究过程,可获得同样的结果 为了使他人能进行重复研究,一切研究 成果都应该公开 科学研究成果能自我修正
运用变量的语言 寻求普适的理论概括 研究者独立于外 量化呈现、统计分析、因果 解释
两种基本路径:
定量(量化)研究:问卷调查法,内容 分析法,控制实验法 定性(质化)研究:参与观察,焦点小 组访谈,深度访谈
社科研究的基本流程
提出问 题
提出假 设
设计研 究
收集并 分析数 据
向他人 报告研 究成果
“榔头定律”
研究目标
解释:为什么玩网络游戏的10-19岁年 龄段的青少年变少了? 预测:1935年,盖洛普“舆论研究所” 对罗斯福当选的成功预测 控制:大多数市场调研的目的
两种基本路径:
定量研究
测量外化的客观事实
定性研究
观察社会现实、文化意义的 建构及实践 考察互动的过程 寻求情境独特的理解 研究者置身其中 质化呈现、主题或深层结构 /规则的归纳、意义诠释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研究问题决定了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重要性
研究者的研究兴趣 问题的社会意义 问题的理论意义
提出问题:问题类型
事实性问题:描述 相关性问题:解释 价值性问题:评判 政策性问题:控制
课堂作业
自我介绍:姓名,年龄,职业&职业理 想,业余爱好 头脑风暴:十个我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 (最好和传播学相关)
传播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课程介绍:教材
教材:《传播研究方法》,琼恩基顿, 邓建国,张国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课程介绍:授课方法和要求
讲授:三大部分:方法论、研究过程及 其中的逻辑、研究的技能 课堂作业和讨论 课外阅读 不点名,不考试,不写论文 期末考核:课堂作业和学期报告(RP)
社会科学研究
对社会现象作系统观察; 一种并非基于个人观点、个人经验和随 意性的审慎自觉的行为; 通过测量和解释来探究社会现象、社会 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只是工具和手段不是目的,每 一个问题背后都有动机,社会科学研究 的动机在于建构理论。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关注人类的行为 多以概率的方式进行描述 研究对象通常是“动态”的 难以避免研究者和社会情境的影响